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先做大后做强 华为成长路径揭秘

先做大后做强 华为成长路径揭秘

作者:时间:2017-07-24来源:天风证券收藏

  如果评选一家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那么无疑是最佳候选人之一。从1987年成立到2017年,从无到有,从0到5216亿收入,从微不足道的小公司到全球前100强。30年的时间,走过了全球通信巨头们花百年时间才走完的路,也成为了中国企业中响当当的一面旗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7/362108.htm

  制造业企业有很多种成长模式,有的专注于最高端的技术,比如日本,挣别人挣不到的钱;有的深耕于某一个细分行业,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有的擅长资本运作,通过并购吃掉竞争对手,获得跨越式发展;还有的靠一个爆款产品短时间成为市场的领头羊。这其中,有一种模式,笔者认为普适度最高,也最容易被复制,就是先做大、后做强的成功模式。

  本文通过分析的成长路径,尝试总结出一些华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希望能够对产业内的朋友有所帮助,也希望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在研究制造业公司的时候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视角。

  一、现象:制造业企业的困局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从2015年开始,一批中小规模的制造业企业在经济下行周期纷纷倒闭,预示着行业冬天开始到来。宏观层面,最有代表性的数据是制造业累计同比增加值从之前10%左右的平台滑落至7%左右。另外,中小企业PMI指数从48下滑到47.3。在内忧(人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创新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和外患(全球经济疲软,制造业回流美国或流入更低成本东南亚国家)的双重压力下,制造业的投资增速也在持续下滑。

  图1:制造业企业累计同比增加值

1987年——2017年 华为成长路径揭秘

  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2:过去5年PMI变化

1987年——2017年 华为成长路径揭秘

  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3: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1987年——2017年 华为成长路径揭秘

  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从企业层面分析,多数制造业企业已经习惯了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利用低廉的人工成本生产出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来抢占市场,但是还并没有形成一套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随着人工工资价格的上涨,制造企业人均产值来提升逐步进入瓶颈期。在欧美现代管理体系中,制造业人均产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德勤201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人均产值只有美国的16%,而考虑到国内制造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时间往往在单周50个小时以上,则真实人均产值只有美国的13%左右。

  图4:制造业人均产值

1987年——2017年 华为成长路径揭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天风证券研究所

  随着制造业寒冬的来临,不少企业也开始纷纷寻求转型。仅2015年一年,便有180余家制造业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进行多元化战略或业务转型。涉及资金约3001.11亿元。其中有不少转型文化、通信、新能源的企业,但当业绩承诺期逐渐结束,更多的风险也在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过高的商誉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IPO进度的加快,更多优质的企业将选择独立上市,二级市场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外延并购吸收优质资产将变得艰难。未来如果企业不能从自身出发,挖掘出足够的竞争力,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词: 华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