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市场分析 > 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需冲破四重困境

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需冲破四重困境

作者:温晓君时间:2017-06-28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收藏
编者按:2016年被认为是虚拟现实产业元年,但在社会各界的高度期待下,“元年”交出的成绩单却不尽如人意,预期中的产业爆发并未真正来临,而是浮现出金融资本迅速退潮、产品低端同质竞争严重、地方发展模式趋同和应用需求亮点难寻四重困境。基于此,本文提出四点建议:加强原始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加快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加大内容产品的有效供给,以点带面扩大应用范围;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推进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激发社会资本的能动性。

作者 温晓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北京 100846)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61116.htm

摘要:2016年被认为是产业元年,但在社会各界的高度期待下,“元年”交出的成绩单却不尽如人意,预期中的产业爆发并未真正来临,而是浮现出金融资本迅速退潮、产品低端严重、地方发展模式趋同和应用需求亮点难寻四重困境。基于此,本文提出四点建议:加强原始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加快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加大内容产品的,以点带面扩大应用范围;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推进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激发社会资本的能动性。

引言

  2016年,消费级、行业级VR产品不断涌现,产业关注度不断提高,发展战略窗口期已然形成。随着Oculus Rift和HTC Vive在2016年上半年的正式发售,各大机构对VR市场预期火爆,但年终的VR设备销量和总产值都远低于年初的预测数据。产业在发展热潮涌动的同时,也开始浮现出产品低端严重、需求亮点难寻、地方发展模式趋同、金融资本迅速退潮等问题,面临不进则退的巨大考验,由此带来的产业发展隐患不容忽视,需科学谨慎地应对。

1 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正面临四重困境

1.1 市场需求被高估,产品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

  从总体规模看,虚拟现实产品的市场需求被各机构普遍高估。例如,美国SuperData公司在2016年初曾预测全球VR头显设备销量将达到千万台,但年底的实际统计数据仅为630万台。无论从销量,还是从收入规模来看,虚拟现实设备离PC、智能手机等量大面广的普及型消费电子产品还相距甚远。

  从产品结构看,三星Gear VR、索尼PSVR、HTC Vive、谷歌Daydream和Oculus Rift五大产品占全球虚拟现实硬件产品总出货量的98.7%,市场品牌度非常集中。反观中国市场,产品多数为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且成本低廉的眼镜、头盔类硬件产品,定价在0~200元的智能手机滑配式VR占据市场份额的90%以上。深圳华强北VR手机盒子的出货量达到每天一万台,高峰期月出货量甚至超过千万台,但单价仅为几十元,甚至十几元。大量低端产品充斥市场,在造成用户体验不佳的同时,也不利于虚拟现实产品认知的普及,易导致话题度转冷、用户兴趣减弱,进而严重阻碍产业发展。

1.2 内容相对匮乏,尚难寻得突破

  相对于全球基础软硬件领域的巨头林立、竞争格局相对固化,内容和应用是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力和突破的主战场。2016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整个产业链构建角度来看,数量依然偏少,尤其是高品质视频内容和高流行度游戏极度缺乏。在方面,现有应用案例多是定制化解决方案,不具备行业内大面积普及推广的条件。此外,VR/AR技术行业应用短板还包括对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制造业支撑不足,对旅游、零售购物等现场体验感强、社交属性大的业态,在技术层面仍难以做到完全替代。

1.3 缺乏科学规划,地方发展模式盲目趋同

  我国众多地方政府对虚拟现实这一新兴产业领域兴趣浓厚,各地产业园区、孵化基地、创新中心、VR小镇等产业载体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已建成和在建虚拟现实产业载体的地区包括南昌、福州、青岛、成都、郑州、嘉兴、武汉、宁波、重庆、长沙、贵阳等。重庆、福州、北京石景山区等地已出台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或规划,在完善企业配套、强化创业扶持、创新融资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招商待遇优厚。然而,地方产业载体定位类似、发展内容趋同,差异化、特色化不够,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不紧,导致其缺乏可操作性。重大项目的匆忙上马也使得产业发展目标及定位过高,实现难度较大。

1.4 热钱快速退潮,产业投资热度迅速降温

  2016年,全球VR/AR领域的资本投资经历了由快速暴涨到迅速退潮的“短、平、快”的周期。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VR/AR领域的投资金额为17亿美元,是2015年全年的2.4倍;中国资本接近10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投向了国外的公司和团队。但第二和第三季度全球VR/AR投资额分别锐减为2亿美元和5亿美元。投资热情的退却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影响,一些早期获得融资支持的VR企业开始遭遇经营难题。例如,暴风魔镜在2016年10月大规模裁员40%,娱乐VR公司米多娱乐也传出拖欠员工薪酬的负面消息。“资本寒冬”对占我国虚拟现实领域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的融资供血构成重大影响,甚至引发了“产业未兴先死”的担忧。

2 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困境的成因分析

2.1 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供给和需求呈现双重不足

  虚拟现实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国内许多企业和创业团队抓住虚拟现实关注度不断提升的契机,通过“炒概念”获取了投资,但对虚拟现实市场的定位、主要用途和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值的分布缺乏清晰系统的梳理和认识,导致只能由传统分工默契和利润相对偏低的低端硬件制造环节切入,对附加值高、应用面广的高端硬件产品及优质内容产品生产、开发的重视与投入不够,难以快速增加用户粘性和培育市场需求。

  即使在硬件市场,由于技术储备和产业生态体系上的差距,国产VR设备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与国外知名产品同台竞争的水平,高端硬件设备供给同样存在严重不足。在此等情况下,一些国内企业重新走上山寨模仿、概念炒作、以低价放量和同质化竞争为主的老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实力与竞争力,再次面临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风险。

2.2 地方认识准备不足,载体功能定位缺乏差异化

  虚拟现实技术在制造、教育、医疗、商贸服务等行业应用的融合创新和带动作用,使其成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助推器之一,被多个地方政府视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有力抓手。然而,相当数量的地方政府虽在努力抢占产业发展先机,投资热情高涨,却对虚拟现实这一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条件和演化规律认识不足,对虚拟现实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配套和园区、资本的运作模式规划不清,产业载体建设统筹不足,功能定位严重趋同化。多个地方提出要进行虚拟现实全产业链布局,缺乏明确的发展特色和重点方向,对产业分割式、孤立化进行培育,忽视了虚拟现实产业在与传统产业融合应用、区域经济关联带动方面的巨大作用。

2.3 产业资本更趋理性,从广泛撒网转向精挑细选

  以逐利为目的的资本在完成AR潜力股布局后,对VR项目的投资逐渐趋于谨慎。2016年下半年VR投资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现有VR产品不能满足用户需求,VR技术还没有完全解决基本的用户体验问题,创新企业和创业团队在原始创新、技术产品开发方面鲜有亮点,产品市场前景和企业成长不可持续。但谨慎本身并不代表停止投资,对于研发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专利、成长潜力好、收益率高的企业,资本永远不会停止追逐的步伐。好的项目与资本天然互依共生,资本其实并不存在“凛冬”一说,只是更加趋于理性。目前来看,VR的投资从广撒网向热点汇集,主要投资在高品质的VR电影制作、光场显示技术、增强现实相关技术和高附加值、高收益率的行业应用,如高端装备制造、风险职业培训等方面。

3 对策建议

  作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又一战略高地和未来有望带来万亿美元产值效益的颠覆式创新,虚拟现实在经历发展初期的积累和波折之后,产业亟待突破爆发,需要从强化自身创新源头和外部标准规范约束入手,加大顶层规划设计和产业资金的引导,从供给侧和应用端双重发力,推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3.1 加强原始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加快制定行业标准规范

  一是整合产学研力量,组织开展原发性技术创新,强化在虚拟现实核心芯片、显示器件、光学器件、传感器等核心器件和动态环境建模、人机交互、光学显示、内容生成等关键技术环节的联合攻关;二是提升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提高虚拟现实软硬件产品设计水平;三是支持虚拟现实企业、科研机构、行业联盟成立标准化工作机构,推动建立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和系统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开发相应的评价工具,建设虚拟现实应用测试验证平台和综合验证试验床,开展兼容适配、互联互通和互操作等测试验证,保障虚拟现实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

3.2 加大内容产品的,以点带面扩大应用范围

  一是加大面向虚拟现实体验的影视、游戏、直播、社交等泛娱乐文化的内容供应,将现有数字内容向虚拟现实产品移植。推动虚拟现实内容生产制作和分发平台建设,发展虚拟现实内容采集、编辑、制作处理等相关技术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提升内容产品的。建议在视频、游戏等行业发展较成熟的优势领域开展重点虚拟现实应用示范,支持开发者结合社交场景应用,发展一批“杀手锏”级的内容及应用。二是面向汽车、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设立若干基于虚拟现实的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区。三是推动虚拟现实在健康医疗、养老关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临床试验、医疗辅助、便民服务、旅游体验、文化创意等领域,开拓新兴应用领域,创新社会服务方式。

3.3 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推进区域协同联动发展

  一是出台产业发展指导性文件。总结梳理我国智能终端、机器人等热点产业及其载体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电子信息产业载体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对虚拟现实等产业载体规划建设行为进行指导,避免产业载体盲目扩张发展。二是面向行业需求规划应用路径,依托地方现有虚拟现实产业基础,进行体现差异化特色的地方政府或者园区虚拟现实产业布局,开展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产业基地、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各地区域协同联动发展。

3.4 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激发社会资本的能动性

  一是加大中央政府和地方财政资金对虚拟现实产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现有资金渠道作用,加强对虚拟现实项目的优先支持,并引导产业投资方向虚拟现实项目倾斜。二是发挥行业组织联盟的作用,拓宽虚拟现实产业融资渠道,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开展符合虚拟现实产业特点的融资业务和信用保险等业务,跟踪有技术竞争力的初创企业,进行持续、长期的投入,孵化培育虚拟现实领军企业。

  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世界》2017年第7期第10页,欢迎您写论文时引用,并注明出处。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