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探秘微软人工智能的“开路先锋”

探秘微软人工智能的“开路先锋”

作者:时间:2016-09-08来源:中外管理收藏

  “在科技面前,没有人能一直高高在上,时代会抛弃一切落伍者。”早前德国媒体的一句话早已深入人心。似乎也在警示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729.htm

  目前,正试图在领域“后发制人”。

  尽管要面对谷歌、Facebook等明星级对手在领域的挑战,但这并不影响作为老牌IT公司对前瞻领域的预判与勃勃雄心。

  前有“小娜”(Cortana,微软发布的全球第一款个人智能助理),后有“小冰”相继发布。特别是在2016年3月微软举办的Build开发者大会上,微软更是让“小娜”在用户开会的时候(回家时间并不确定),就能算出“主人”最有可能到家的行程和时间,并在“主人”到家前5分钟,让屋子里的电器(如空调)启动。由此可见,“小娜”更像用户生活中的助手。

  而作为微软“情感计算”的一个具象,小冰前不久在社交媒体上“秀”科技、“舌战”网友,甚至短时间内学会了唱歌和高考作文,让微软在今年赚了不少眼球。

  不管是“小娜”还是“小冰”,微软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表现,一时间让中国乃至全球用户看到了微软在情感计算领域(来源于情感或能够对情感施加影响的计算)的技术积淀,以及创新行动。

  这一切的创新成果,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关系密切。令人好奇的是,在人们眼中与其他巨头一样有着“大企业病”的微软,为什么这一支创新力量能够有着不俗的表现?

  微软黑科技的“开路先锋”在哪里?

  “对话即平台”(Conversation as a platform)!

  同样在今年的微软Build大会上,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宣布了这一抢占“对话智能”的全新战略。

  这或许意味着,不需要太久的时间,用户便可以通过与人工智能服务之间的言语互动,来控制自己的电脑、手机、电视和空调……而且这种“对话智能”是横跨主流操作系统与各类流行应用软件的。

  很显然,在“对话即平台”的新战略中,小娜(Cortana)和微软小冰处在核心位置。

  统观全球,人工智能是时下炙手可热的科技课题。经过逾60年的积淀,人工智能研究已进入主流人群的视野,并开始从互联网向更多产业领域迅速渗透。但是,前不久人们只是惊叹于谷歌AlphaGo战胜人类智慧的传奇,却不知背后的黑科技来源于早早布下的一盘棋。

  微软也是如此。很早以前便开始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进行探索。这一点,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运营总监严芩最有发言权:早在1998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奠基时,计算机视觉、语音和图像识别便被列入团队的研发方向,并在之后的几年里进行着一系列创新与突破。

  严芩,这位在微软工作了11年的“老兵”,负责这个团队的运营,以及微软在中国设立的互联网业务合资公司的管理。在近年来微软不断加速的变革过程中,严芩与团队一起,在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引领了一场组织与文化的创新,有力地支持着微软的新技术与新业务(如人工智能)的探索。

  而作为微软全球研发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位于中国苏州的微软研发团队正发挥着“开路先锋”的作用。

  “三年以来,微软苏州深度参与了微软人工智能产品小娜和小冰、Office365、必应搜索引擎等微软核心产品的开发,这三大业务如今已经成为微软在中国特别重要的增长点。”严芩对《中外管理》描述。

  微软苏州团队建立前,微软在中国的研究开发团队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2013年为何单独在苏州开辟一块“实验田”?

  就是为了联系紧密的一线城市之外,开辟“第二跑道”。唯有如此,才能有助于打破之前的创新惯性,用非连续性的研究面对前沿科技。

  “想起三年前刚奠基时,苏州团队只有150名员工,迄今为止,这支队伍已壮大到450人,而我们对苏州团队的未来预期大概是1500人左右的规模。”严芩说,这个特别的研发团队正在极速壮大,而且已经受到微软总部的认可。

  到今年9月份,位于苏州的研发团队将会升级为微软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研发中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微软 人工智能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