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业界动态 > 2016TFC圆桌论坛 VR/AR在2016年的机遇

2016TFC圆桌论坛 VR/AR在2016年的机遇

作者:时间:2016-04-01来源:飞鹏网收藏

3月18日飞鹏网消息,为期两天的2016第十二届TFC全球移动游戏大会暨智能娱乐展已于昨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在17日下午举行的智能及/高峰论坛上,北理工光电学院的翁冬冬副研究员,黑晶科技CEO徐强,3Glasses全球战略合作VP杨峻瑞、热播CEO张庆浩,ArinChina CEO张明军,耐德佳显示CEO程德文参与了主题为“/在2016年的机遇”的圆桌讨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4/289169.htm

 (1)

本次沙龙的主题是探讨2016年VR及的机遇和挑战。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话题,但是在2016年很多人还在探讨到底它是元年还是爆发年,对于VR/AR企业及相关的研究工作者而言,我们探讨的是2016年这样一个在全球非常火爆、在中国备受资本和各方关注的领域,我们的企业伙伴在今年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会迎来什么样的机遇。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各位简单进行一个自我介绍。先从徐总开始。

徐强:黑晶是一家老牌的虚拟现实公司,目前主要有三个事业部,有一个教育板块,还有穿山甲的重沉浸主题公园的板块,主要想在VR领域里通过教育能够给社会提供价值,通过重沉浸的主题公园走出一条路。

张明军:大家好我叫张明军,我来自增强现实中国,我们网站叫ArinChina,我们是国内最早的增强现实开发者的综合门户,最早是做论坛,现在开始做AR的媒体,主要是社区和媒体。

杨峻瑞:我介绍一下3Glasses,做硬件头盔的研发和内容平台的分发、基于底层工具的开发,我在公司的角色是针对国内和全球的内容开发者进行合作。

张庆浩:我是VR热播的张庆浩,我们是做VR视频拍摄制作,有一个分发平台叫VR热播分发平台。我们是一家初创企业,最近拍了很多的内容,相信大家可以在App Store和安卓的应用商店里可以看到我们的作品和产品,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

程德文:大家好,我叫程德文,目前是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CEO。简单介绍一下耐德佳的主要业务,目前我们专注于AR领域的光学模组,采用光波导技术、自由曲面技术和全息等技术。我们定位把超轻薄的AR眼镜的模组做好,为我们的下游客户做好服务,也为AR产业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翁冬冬:我是做虚拟现实的,各个行业的应用,我做了差不多十五六年的时间,目前的研究方向是针对主题娱乐方面的虚拟现实研究,比较关注虚拟现实的显示质量和晕动症方面的研究。目前我关注的地方是虚拟现实的主题乐园及旅游文化产业相关的虚拟现实应用,今天一楼有我们的展位,是虚拟现实鬼屋的应用,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体验一下。

主持人:接下来进入正题,请各位简单讲一讲你们所从事的方向在2016年的困难是什么,机遇是什么?

翁冬冬:我从两个层面说这个问题,我首先是一个研究人员,不敢说是学者,从虚拟现实的发展来看,2016年是很有意义的一年,因为虚拟现实2016年将会是彻底普及开来的年头,之前做过很多年的铺垫,拿到投资以后整个产业发展起来,今年有特别主流的头盔进入家用的市场,这会是今年比较大的关注点。今年主要的开发人员、内容制作人员会真正投入进来,我们知道今年以前大多数看到的就是面向家用用户的内容都是demo一级的。从我自己从事的行业来说,今年肯定是虚拟现实主题乐园和线下体验特别火爆的一年,同时也是整合和改变的一年,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自己的规律,虚拟现实虽然是一个非常好、非常漂亮、体验感非常强的技术,但真正做线下体验的时候面临的行业是线下实体娱乐和旅游地产,这个行业有它的规则,并不是简单地将VR拿过来就可以解决。徐总提到过我们IP的内容,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将有效的IP和旅游相结合才会是完整的产品。

程德文:我们现在做的相对来说比较狭窄,在AR光学模组这块,简单从这个方面阐述一下个人的看法。相比VR来说,AR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包括研发团队和投资的情况,大部分还是集中在VR这个领域,对于AR领域来说,研究的力量主要集中在交互、软件的体验方面。对我们来说,AR光学模组这块,国内没有做得特别好的,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有机遇的方向。从技术层面来说,现在主流的AR解决方案,现在大家知道比较多的都是光波导的方案,很多投资人和团队对这个有一定的共识。光波导的方案,有几家公司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是从2016年这么短的时间来说,它的难点不在于技术本身,在于加工各方面的量产方面的制约条件。因为它成本比较高,导致技术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大面积地推广应用。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现在掌握的技术是光学自由曲面技术,可以采用它来实现新型的自由曲面光波导,从生产层面来说,它可以解决量产批量化制造的问题,大幅降低成本,有利于推进AR眼镜的发展。虽然现在市场不像VR这么活跃,前面几位老总提到一年有几十万的用户量,对于AR来说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值,它需要有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根据我们对客户的调研,2016年国内智能眼镜光学模组能有20-30K都已经很不错了。

AR智能眼镜2016年的难点在于,与之匹配的交互技术、场景重建技术等还远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所以2C端的智能眼镜还没有达到爆发期,然而对于2B行业应用,由于客户要求的功能比较实用,不需要很多高端的功能,当作辅助工具来使用现在的技术已经够用,因此2B是2016年的机遇,而且细分市场可以不断开拓,可以推动AR智能眼镜的发展。

徐强:您讲的是AR眼镜。

程德文:类似于谷歌眼镜,谷歌眼镜做得并不是特别成功,国内有很多山寨谷歌眼镜的,技术方案容易被山寨,体验的效果不是特别好。我们现在要做的AR模组就是从体验上、性能上至少比它好很多,比如更轻薄、大视场角,才能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主持人:我想提个问题,您在光学做光学模组,谷歌他们可视角度比较小。

程德文:VR头盔的显示屏幕在眼睛的正前方,遮挡了人眼的视线。AR相对于VR来说,多了透视的功能,可以看清现实场景,增加了这个功能之后还想实现比较大的视场角,很大的显示画面,是比较困难的。目前虽然有比较好的类似Meta或Magic Leap的解决方案,视角可以达到与VR头显相当的量级,但是缺点是设备体积也比较大。我相信以后使用这种AR眼镜打游戏肯定会更精彩,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进行。

主持人:基于今天沙龙嘉宾的特殊性,讲到AR,我想请张总分享一下对AR的看法,您做了这么多年的AR社区。

张明军:我接着程总的话说。刚才程总预计在今年用户达到10万,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个话题,我们网站开发者加上僵尸现在6万多,程总的预测和我们网站的开发者注册用户是吻合的,有没有直接关系再说。增强现实另外的一个方向,刚才程总讲了硬件方向,从软件开发层面讲,2010年我研究生毕业,我开始接触增强现实这个事情,那个时候大部分是基于PC去开发的,拿一个东西对着PC的摄像头。这样一个项目对外的报价可能是10几万,我本人那个时候要做项目,在寻求各种解决方案。其实那种所谓的增强现实只是让大家看着很爽的画面,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增强现实,它和戴眼镜我们想要的增强现实,让我们拥有超能力的增强现实是另外一个概念,但它就是从那发展过来的。去年的7月份有一个事件,我们合作了三年的一个公司,这家公司去年被苹果收购,我们代理他们的SDK两年时间,挣差价是我们真实的存活方式。VR开发SDK有没有收费的?这怎么可能有收费的,我们现在还在代理一款奥地利做增强现实公司的SDK,我们做开发者的社区,给他们代理销售。从软件开发这个层面,目前增强现实就处于这么一个阶段,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Metaio被收购以后,国内对增强现实开发者来讲,这家公司给大家提供的解决方案是非常全面的,它的所有特点是当时公认的非常完整,但是无情地被苹果收购,国内开发者也没有任何办法。从7月份开始HoloLens和Magic Leap各种活动,让AR进入了视野。从那个时候VR的各种峰会一般是VR/AR,我们搞活动一般是AR/VR。成都的一些团队做了一些SDK还是非常不错的,肯定收费,因为这些团队做SDK真心不容易,很苦,回头可以跟廖总交流一下。

我们的开发社区为什么有这么多用户,原因很简单,现在Arin China一个是媒体,一个是社区,目前线上关于AR和增强现实相关的流量基本都在我们网站,不管是投资人还是想寻求行业解决方案的都会咨询我们的网站,经常有人以为我们是做技术支持的公司,各种行业应用都有。增强现实目前存活的开发者团队生存的途径就是做不同的应用场景,这是必须的,养活一个小团队的话,市场的嗅觉比较敏锐的话,渠道做得比较好的话,可以做得非常出色。我认为2016年软件SDK要收费,硬件,程老师刚才说光学很便宜,就算光学OK了,如果要打造一款真正有超能力的AR眼镜,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对于2016年我的总结就是这样子。

主持人:总的感觉AR和VR的生态有蛮大的差别,张总提醒我了,我也想办法卖点东西。请热播的张总讲一讲。

张庆浩:刚才听AR听得非常入迷,我都快忘了我要讲什么了。很开心的是有很多老朋友在这里,我去年刚成立公司的时候第一个请教的专家就是翁老师,今天还能遇到很多特别好的合作伙伴,我觉得非常开心。说到视频这块的机遇,因为我们没有做那么高大上的技术上的储备,我们在文化娱乐方面会下点工夫,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更多的是想在娱乐方面给大家提供服务。很巧的是今年尤其是我们的内容制作方,包括一些大的影视公司以及杨总这样的非常好的硬件厂商,都变成了我们的合作伙伴。有一天我突然在想,我是不是在这个行业里扮演了非常好的服务者的角色,可以服务好上下游乃至用户,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定位,我们会提供非常好的内容给到硬件厂商和一些大的平台,比如暴风这样的平台,从平台上一起获取用户,获取收益,获取我们所做的这个事情的整体的价值。VR行业整体的爆发就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说到困难,实际操作当中的困难是更多的,但是这个特别细,我没办法在这里占用大家很多时间去说。我说一个特别典型的困难,在拍摄这块,我们直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找到非常好的拍摄设备。拍摄设备基本是攒的,从两万块钱一直到两三百万块钱的拍摄成本,就是没有中间的一款,而且是在适配好的,无论拍摄角度还是光学表现,包括环绕的收声等等方面都没有特别合适的趁手的东西。这是我们遇到非常大的困难,我们不仅要考虑VR电影、电视剧、综艺怎么拍好,还要考虑我们用什么拍好,甚至还招了两个专门的光学研发人员帮我们测试各种拍摄设备,我觉得这不应该是我们干的事,但是没办法,这是我们目前遇到的一个很大的困难,希望有志于从事拍摄设备的厂商朋友们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现在的机遇和挑战。

主持人:你提到的确实是存在,而且有很大的机会。我想给张总制造一个机会,像你们公司制作视频内容、提供内容合作,跟其他硬件上合作,这种企业正在起来,下半年会不会面临恶性竞争的局面?您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张庆浩:目前还好,下半年不会遇到恶性竞争,我们制作内容,又做小的分发渠道,这个分发渠道是用来跟硬件厂商合作的工具。我跟杨总在开会之前还达成了合作,向他们提供这样的工具,这样的工具很方便在上面展示我们的内容,我们在播放器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研发和优化。我们马上要改版一款新的播放器也是用3D去开发制作的,实现了头部识别的这些功能。内容给平台,播放器给硬件,我们不怕这样的竞争,我们有更多方面的对应策略。

主持人:就像手机或者电视端有大量的视频播放平台。

张庆浩:我们这个团队以前是做OTT的,我们一直在向小米盒子、华为机顶盒、国内六大电视机厂商提供平台,做内容和做平台的方式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所以一脉相承,还是这么做。

杨峻瑞:大家好,刚刚提到所谓的机遇和困难,我们从行业的角度和VR的延伸角度去看一下这个事情,我认为2016年最大的机遇是我们会把VR的技术应用在其他跟VR相关的周边行业里,这里面包括什么?以往都看到过游戏厅,3Glasses在推出第一代产品的时候,VR是重体验的产品,不是直达2C的产品,当时我们想一定是2B再2C。当时我们选择了国内几家比较大的做街机游戏设备出口的厂家,当时我们就想过能不能把街机的游戏内容,投屏方式转化到VR里面去,这个要实现的话特别难。因为所有的内容都是基于海外的开发者提供,VR厂商需要跟他们做很多的适配。但是这个事情最后没有落成,因为这样一个举动,我们首创了一个线下体验店的模式。现在在中国基于3Glasses引进的VR头显的店,他们非常有盈利性。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合作伙伴,在深圳书城里开了一个店,五一那天开业,不到三天营业额高达18万多,这是相当恐怖的一个数字。不断冒出非常多的做硬件设备的厂商,也就是3Glasses现在合作的硬件设备运营店的合作商。接下来我们不但会开创这样的模式,我们还会开创电影院等体验店的模式。我认为VR真的是为电竞而生的,尤其是针对还不错的FPS游戏,接下来敬请期待,让更多用户接触到VR,这就是我们未来要做的事情。

主持人:中国头显产品的代表,索尼、HTC已经在进行消费者版的市场发售,对于国产头显而言怎么看待国外品牌,有什么样的应对?

杨峻瑞:从几个层面看待这个问题。第一,大家所做的产品会有相似之处,但大家的市场定位其实是不太一样的,我们从HTC来看这个产品。我们做VR头显当然也要认同对方的产品,我体验过的HTC产品很棒,不会晕,但是体验有一定的硬性条件,并不是每一个2C的用户都会买。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针对中上级的中等水平消费者去做。3Glasses最强的是把2B的市场做得更扎实再直达2C的市场。接下来我们会推出相当不错的在国际上都会有不错体验的硬件头盔,我们接下来会发布蓝铂系列的头盔,大家从体验上看,我们的头盔是全球第一家双2K屏的独立定制屏的产品,可想而知从清晰度上面我们不会输给国外的大厂。中国的市场是一个很特殊的市场,3Glasses在中国做了十年的虚拟现实,我们在渠道资源这块会有非常强的铺设能力。

徐强:2016年在主题公园这个领域会是腥风血雨,会有大量的人进来,前几天在国家会议中心的游戏设备展我们已经看到了,整个行业也是这样。整个VR大的市场在扩大,原来整个VR市场的利益可以称之为一个小米粒,两个蚂蚁过来抢就抢没了,但是现在整个VR市场可能是巨型蛋糕,几个蚂蚁爬上去,说实话还到不了竞争的状态,每个人去吃都吃不完,谈不上吃别人的地盘。市场的增量和市场的成长速度跟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不在一个量级上,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挑战反而是创业者能否静下心来找到自己的节奏和定位去做事情。VR还有个特点,特别是关注游乐主题这块,对软硬件整合开发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圣威特是北理工的背景,有一个研发队伍在这摆着。我们在国内最早一批养活虚拟现实团队的公司做的业务都是数据加工,我们称之为三维民工,有一段时间国内政府做数字城市,武汉、天津还有几大城市都在做,很多虚拟现实的小团队是从做数据加工开始的,按照写好的标准做数据,我清晰地记得做一个平米的数据多少钱,把它放到一个大平台里,有的放到地理信息的平台,有的是在Vega或Virtools里用。VR的主要市场是政府和科研部门、军方,类似于现在的虚拟头盔,很笨重的头盔大概要上百万元才能买到,并且全是进口。对于动作的捕捉和跟踪的设备也需要几十万元,原来北京有几家公司做这样的代理,这是最早中国的VR市场的情况。那时候市场量真的像小米粒一样,很多公司都没有坚持,他们半路都转行了。我们在中间的过程里非常苦,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让VR能应用到行业里,想办法签单、挣钱。我们公司的域名是我申请的,叫HVR,我们所有跟行业应用的点都探索了,哪个地方有坑,哪个地方能赚到钱我们特别清楚,因为这中间简直是一部血泪史。地产有钱那几年,我们把VR和地产做的数字沙盘,这个时候也是Unity出现之后我们能做到更高的效果。之前VR平台以及运算平台压根儿达不到很好的性能,VR的过往真的是很悲惨的历史,整个市场上就几家公司在做,看他们的发展真的像等拆迁一样,好的是我们等到了拆迁,但是很多公司没有坚持到拆迁。等到拆迁之后发现原来的老房子被别人买了,拆迁的收益,新来的大量公司进来做这个事情,面目全非了,但是是好事,有利于整个行业的繁荣。

AR几个部分我都做过了,我们不停在探索。AR刚出来的时候我们是第一批研究的,那时候不能识别彩色图像。后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把开发商的户型图变成三维的户型图,看不懂图纸的可以看三维的户型图,靠这个两三个户型卖了10几万块钱,挺赚钱的,利润也挺高,结合市场可以做。再到后来我们从技术服务想办法转型到产品,我们去年做AR尤加利的卡片,小熊卖得最好,大连兴睿,我们是市场前三。后来发现AR的门槛太低,在手机上拿个高通的SDK,把图片放进去做个很好的界面,一拍就能够出来。2015、2016年从黑晶出来的公司已经有三家了,这个门槛太低了。产品要迈进到平台级的应用,还有两个核心问题没有解决,第一是入口,现在所有的AR应用都需要APP,微信或者苹果手机自带的手机能支持AR的话,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我们不需要再标定识别码,而是它自动识别识别码,这个事情解决的话AR会迎来比VR还要大的发展。

我们目前计算中心是手机,下一代的计算中心我个人认为是随身的眼镜,现在新的词是混合了,AR和VR混合现实,硬件和入口的问题解决了之后,AR的市场量甚至要比VR大,至少是在一个数量级上。经过去年一年实际市场的探索,去年我们实际数据卖了500多万,现在还在韩国卖,我们发现这个不好,所以今年打算把原来做的产品全部免费掉,推出一个免费的AR APP,就当给行业做贡献。走过这个过程,我们蹚了非常多的坑,有很多投入都打水漂了,跟行业结合得好的地方会赚钱。

到VR的部分。我们公司不太一样的是我们是从2008年成立,考虑到自负盈亏,我们要赚钱,不像现在拿风投可以赚钱。我们到现在一直有这个危机感,在整体战略的规划上我们比较注重避开高危的几千万人闯独木桥的地方以及巨头进来很容易横扫的地方,我们找了教育的市场,重沉浸的主题公园,我们想做对商业空间的改造,大家一起去做这个市场。这个领域,巨头不会碰它,它是非标的产品,头盔可能会面临这个危机,如果有大的公司猛地去做头盔的话确实会比较尴尬,但是主题公园需要根据场地去做集成的事情,它会好一点。我们担心陷入到这个,对公司风险很大的话就麻烦了。

从前端到后端整个链条的建设,比较容易建立整合,这种市场不是非黑即白的,你家可以做,我家也可以做,大家每个人画版图做线下体验店就可以了,在这个地方建立公司的安全线。2016年的机遇就是这个市场太大了,VR和AR领域都得到了资本的关注,优秀的人才我们可以招得到,整个行业的顶级人才都可以往这个圈子里扎。对整个行业和所有公司来讲都是非常好的消息。挑战就是在于所有的公司都建立了,很多巨头也进来了,我感觉我们开始玩饥饿游戏了,2015、2016年是把门打开大家进场,2016年继续进场,场内某一个赛道上某一个领域的几百家公司里杀的只剩几家。我们对头盔领域的认识,国内的头盔未来就剩三五家,目前能饱和的是大朋跟3Glasses,我真的为一些小型头盔感到担心。我们现在从事的重沉浸主题公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硬实力的话很快会被市场洗掉,没有融资的能力,没有跟IP结合的能力,没有落地主题公园的能力,很快会完蛋。门槛在逐步增高,巨头进来以后门槛不停地被提高,这是2016年AR和VR行业最大的挑战,我们需要不停地提升我们在行业里的优势地位。

张明军:刚才听到徐总说关于深度教育这块做一些尝试,如果作为黑晶的战略方向的话,我偶然有一个了解,有一次我和美国的一个历史老师聊天,他问我做什么,我说增强现实,我想他肯定不了解什么是增强现实,他说他在用一款应用叫(英文),是AR浏览器的东西,用这个编辑课件,他经常会用到这个东西。不知道黑晶要做这个事情的话,可能是不一样的思路,您会从技术、模式哪个角度切入?

徐强:这涉及到我们的核心机密,但是大家可以分享。教育行业我们进入得比较深,下场玩了,我们是技术方案提供商。黑晶一直都是下场玩的,所以在教育这个领域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中国的教育在我们眼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上小学之前的部分,一部分是上小学之后的部分,上小学之前的幼教部分,孩子的学习时间比较灵活,对教育内容没有限制,只要孩子喜欢、能玩、不伤害孩子、能教育他,这个产品就OK了。小学之后属于非市场化的市场,所以这块没有教育资源相关的话很难切进去,之前我们定位到小学之前的市场做产品,我们发现刚刚讲到商业地产,中国的商业地产现在大量过剩,过剩之后面临恶性竞争和引流的问题,引流最好的办法是引孩子,因为每个孩子后面都带着家长。我们把这几个事情结合到一起去,第一我们有产品,第二我们有儿童的科技主题的空间的解决方案,再加上我们有免费的APP和内容分发的部分,我们组成一个三角立足的部分,针对于小学之前的服务。

幼儿园的产品,幼儿园老师们用的,我们跟幼儿园合作,营收点在我们的产品上,通过免费APP扩大影响力,也像做手游一样在里面玩内购。我们现有的产品都是针对这个领域,卖得还不错,签了一家成都的幼儿园,联合开发幼儿园的课程改造,全部用科技的东西,用一些投影,用自然的交互方式,画画,神奇地变成活的,有大屏的,有交互装置的,打造这个幼儿园的竞争力。幼儿园拿这个当成招生的筹码,孩子喜欢玩,家长觉得安全,各方利益一致之后才能拿它赚钱。后来我们依托当地资源,这个事情很难在全国推广,这是虚的,有的是赚钱的部分,有的是虚名的部分。我们虚名的部分是跟当地的教育机构做了一个VR/AR的创新教育研究中心,昨天学校老师跟技术人员在开会,把地理和生物课作为切入点,这是VR用头盔去教学,可能要做一个试验点,一个班里配上10台8台3Glasses头盔。有的时候我们讲很复杂的、微观的、危险的东西的时候,老师用图片是讲不清楚的,用虚拟就可以讲得很好。我们现在想建VR教室。现在的意义更多是概念的卡位,我们能够赚一部分教育部门的经费,但是它不能作为长期持续经营的事情,它不能作为一个事业来看。我们现在边走边探索,黑晶如果在普教阶段能做一个内容平台的话,这块业务资产未来还是比较值钱的,这是我们对教育部门的整体规划,这个比较核心了。

主持人:感谢几位嘉宾的精彩分享。留给现场观众两个问题的时间。

问:我是机器人行业的,我想问一下在座嘉宾,VR技术应用到机器人行业的话,您们觉得VR技术怎么切入到机器人上面?

翁冬冬:特别巧,我们正在做这块的东西,我们觉得这两个东西以后都是大众化普及使用的东西,包括机器人,以后机器人跟我们现在的理解不一样。现在的机器人是由工业机器人转过来的,以后真正的机器人如果在家庭里服务的时候可能更接近人的形象,更加有感情,更加有交互性。但是我们知道用机器人去做真人是非常困难的一个事情,包括国外的很多研究学者也在做。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你刚才说的,把虚拟现实和机器人结合在一起,或者叫增强现实,实际是有一个机器人的,这个机器人可以跟你进行交互,比如握手、拥抱都可以。但是你看到的并不是干巴巴的机器人,而是具有真实形体的人,这个人有非常细微的表情变化,当然背后人工智能是另外一个体系。所以我们现在做的都是在做表情的东西,把这两个直接结合在一起,你碰到的是真的机器人,但是你看到的是虚拟现实里或者增强现实里形成的虚拟人,这样的话它可以既帮你做家务,也可以帮你做交流。这些东西还在做科学研究,因为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

问:大家好,我叫孙科,我是AR产业的自媒体人,我想问一个我关注的问题,国内现在蛮多的厂商、产业人在做AR方面的硬件,如果哪一天苹果出了杀手级的产品、杀手级的应用,网络上很容易购到他们的产品,对国内的厂商现在做的事情会造成怎样的冲击?不知道谁能回答我这个问题。

张明军:我觉得冲击肯定会有,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VR面临的应该是一样的,我的办法就是看VR怎么办。

杨峻睿:我只会在VR的一个角度里去讲讲。大家都会问如何跟大厂去拼,在我看来现在并没有到互相厮杀的程度,对于3Glasses来说,不论是基于内容还是基于硬件,我们都持开放式的态度,可以寻求更多的合作。我刚刚说到我们3Glasses专注在我们更擅长的领域,在中国的国情里面,中国本土的公司能够办到的他们不一定能办到。

主持人:这个东西就是拼差异化,要不然拼成本,拼关系,这个不用回避,VR/AR不是单纯的2C的产品,2B的市场非常大,微软的操作系统这么牛为什么在中国这么多年正版还是普及不起来。

徐强:我们在公司方向定位的时候,尽可能地规避或者避开这样一个大的风险,要考虑下自己的优势。每个行业都是分层次的市场,某种意义上讲市场是能够容忍几家公司一起存在的,就像卖可乐的至少百事没别灭死,做芯片的AMD也没挂掉,市场是有这个层次的。中国的硬件能力有两个极端的看法,中国没有底层核心的硬件开发能力,最近几年国产的硬件产业链和硬件的开发能力,中国越来越多的公司非常厉害。深圳的华强北已经变成全球硬件开发人都要来的地方,他的优势是硅谷比不上的,你在这可以找到所有的东西。硬件生产的技术层次国内的条件越来越好,从生产和制造这个领域来讲变成全球的中心。我们刚刚看到亮风台,他们做我们不做的话我们永远起不来。我看过一句话,创新就是在资源人力匮乏的情况下追求我们的目标,这就是所有的创业者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本来就应该不怕困难,这是所有创业者都应该去面临的,只要开门第一天就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张明军:软件这块国内还是非常有潜力的,我们一直在和海外的SDK做对接,国内的SDK是非常有潜力的,从不同的属性来说,比国外的产品更加活跃,就软件层面来讲我们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刚才徐总说的那句话我觉得倍受鼓舞。

主持人:今天大家交流得挺好,就这个问题单独讨论都不为过,希望上方能够再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场合,大家再来深入探讨。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关键词: VR AR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