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模拟技术 > 设计应用 > 视频转码技术与系统要求相匹配

视频转码技术与系统要求相匹配

作者:时间:2010-01-22来源:网络收藏

音视频转码曾被视为一种直接的、传统的处理过程,可将源视频编码,生成略差于原始未压缩内容的版本,然后将其重新解码为传输或观看所要求的格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8371.htm


随着视频压缩算法种类的日益丰富,且越来越多的低成本消费类系统也都开始支持视频功能,工程师肩负着设计出兼具低成本与良好视频性能系统的重担,因此必须认真审视上述这种简单模式匹配算法(brute force approach)。尽管这种方法能产生高质量视频效果,但由于视频伪像被当作有效数据包含在编码中,视频质量会随着每个编码/解码循环操作而递减。此外,该算法还存在其他缺点。


● 对处理器要求高:在算法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复杂性也越来越高,需要更高的处理能力,尤其是在需要实时转换的情况下。


● 对存储器资源要求高:解码/编码操作通常需要将被解码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而额外的存储器则会增加系统的材料清单成本。尤其对那些价格敏感型消费类产品而言,这将关系到产品在市场中的成败。


移动设备上的视频回放功能就是一个需要减少处理器负载以及节约存储器资源的很好应用实例。尽管手机本身不进行转码工作,而只是在视频点播(VoD)服务器或视频网关上进行转码,但移动电视/移动视频电话仍然还受其他五点限制,分别是:


● 网络带宽;


● 移动电话的处理能力;


● 显示屏分辨率;


● 存储器容量;


● 移动电话的能耗,人们往往不把这一因素视为视频回放所要考虑的条件。


尽管移动视频设备的处理能力一代比一代强大,但用手持设备捕获的HD或SD视频全都需要处理,这样才能被网络服务器上的终端设备播放。表1给出了不同视频编码参数对解码设备所需资源选择的大致影响。该表专门对采用运动补偿与离散余弦变换(DCT)技术实现视频压缩的基于块的视频编解码器进行了分析。

表1 编码参数的影响


对上述关键参数稍加修改,就会产生迥异的结果。降低细节解析度(可在编码进程中通过提高量化因数来实现)可将视频解码的能耗降低75%~85%,但视频质量仅下降5%~13%。

转码技术的选择
过去几年来,业界针对转码工作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提高处理与存储器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多数这种方案都建立在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之上,即我们能通过更先进的技术对初始编码过程中创建的量子化和频率域信息进行修改,更好地加以利用,摒弃其中无用的东西,而不必简单地对原始视频内容进行重构。


换言之,就是说既可摒弃某些信息,也可在来源与目标之间转换频率域信息,而无须进入像素域进行解码。


具体而言,传统方案的最重要优势在于,其交付的视频与原始视频内容相比具有极高的保真度。因此,如果采用其他的转码技术,那么就需在保证尽可能高的视频质量的同时,还要降低对系统处理功能和存储器资源的要求。只有让转码技术与特定的应用相匹配,才能实现上述目标。


通常说来,转码可采用三种通用方案或架构,以下给出每种方案的简单定义及其比较评定。


● 松弛耦合转码器:这种转码技术大多数采用解码的输入视频中的运动矢量和其他附属信息进行编码。再编码过程可对运动矢量进行微调,或根据编码要求进行更高效的运动矢量计算。该方法消除了去耦转码器所面临的复杂计算问题,同时还能实现几乎相同的视频质量。


● 紧密耦合转码:再编码通过采用运动矢量实现,并且无须进入像素域对运动矢量信息进行再计算。转码工作也可在转换域中进行。这里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由于这种方法根本不进行运动再估计,因此不能更改分辨率。这种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存储器和处理器的要求,但代价是降低了画质。紧密耦合转码算法难以制定,但可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开发。


● 码率转换器:在转换域对位流进行部分解码,并用网络可支持的所需比特率对位流进行再编码。视频格式在转码流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无须逆变换,且在频率域进行再量化。通常采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例如,线缆头端的通道容量在线缆厂已衰减,但又需要确保向终端设备传输的视频质量和分辨率基本不变。

图1 应用中最常用的松弛耦合转码器的典型流程图

使转码器与应用相匹配
在诸如机顶盒、视频会议、IPTV以及一些VoD等对画质要求较高的应用中,通常采用去耦和松弛耦合转码技术。决定采用何种转码技术需要评估特定应用的预期表现与存储器带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