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业界动态 > 新能源还是“新污染”?

新能源还是“新污染”?

作者:时间:2010-04-16来源:新闻晚报收藏

  3月11日,一辆辆大巴穿梭在上海世博园区的各个展馆间,安静、平稳、快速,作为首批园区大巴的乘坐者,无不好奇地打量这种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交通工具。其实,这只是中国汽车业化的一个缩影。从上游核心零配件的“化”,到下游配套设施的加速推进,再到国家扶持政策的有力介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蓝图正愈加清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08028.htm

  上游

  新能源汽车“源”于电池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这三种。无论哪种新能源汽车,其研发的焦点主要都集中在动力电池的材料、性能、参数上,而只有电池技术取得进步,新能源汽车才有转变能源需求的可能。 ”3月9日,朝阳立塬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这家立足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的企业已经是第二次参加中国(上海)国际产业展览会。

  他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动力电池性能的竞争。谁掌握了动力电池的领先技术并将其产业化,谁就会在未来汽车市场占得先机。这家公司研发的在充满电后,可以连续跑满400公里。

  来自深圳的雷天能源集团,这家普通消费者并不熟悉的公司,却是中国电动车发展的先行者。雷天能源集团负责人表示,新能源革命带给中国汽车巨大产业机遇,电动车是新能源发展的方向,而锂离子动力电池是新能源革命的核心。

  “电动汽车需要解决技术、产业化及技改三个方面的问题。动力电池技术运用在各种电动车上,可望在(纯)电动车上突破,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机会。 ”他透露,目前雷天牌锂离子动力电池已经出口到欧美及日本等国际市场,并在以深圳为总部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国内多座城市的产业扩张。

  记者注意到,以往缺乏核心技术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通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遇“弯道超车”,提升了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上的格局。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所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蓄势待发:电动汽车的机遇》指出,“中国正面临着重塑全球汽车行业的独特机遇”,一些中国公司在电动车电池的全球供应链中已经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

  下游

  规模效应缺乏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目前太过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导致大家都各干各的,技术标准、研发能力天差地别。 ”在日前举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论坛上,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单纯靠一两家企业、一两个技术支撑产业发展远远不够,必须靠行业内的企业共同开放心态和技术一起来完成。 ”

  “要开发出适用于车用环境、性能优良的车用动力电池,就需要同时具有动力电池和汽车两方面的技术背景。目前国内从事车用动力电池研发的企业基本上没有汽车零部件生产的经验。 ”他说,“同时,由于国家标准的缺失,这些企业对车用动力电池的产品理念、开发流程、生产工艺设计乃至成本计算的方法均与汽车行业不一致,有的甚至差距很大。 ”

  在这种背景下,首个以政府为主导的新能源电器产业基地日前落户辽宁。辽宁省朝阳市政府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作为国内首个省级规划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该基地将集研发、生产、商贸物流三大功能于一体,重点发展以、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风力发电设备为代表的新能源电器以及相关配套产业。

  与辽宁的政府主导模式不同,北京则采取了“企业牵头”的模式。由北汽福田牵头的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宣告成立。北汽福田公司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和制造单位的合作,在、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车基础上,陆续开发出纯电动环卫车、纯电动多功能车等新能源汽车。

  车企

  企业摩拳擦掌新能源汽车新品迭出

  随着低碳理念的兴起,新能源汽车备受关注。国内外车企在各自国家有利政策引导下,对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投入空前高涨,各种电动汽车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首先是比亚迪汽车F3低碳版针对个人消费者出售,打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的第一枪。而事实上,传统三大汽车集团也正在加快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布局。不过与比亚迪的高调相比,上汽则显得十分低调。

  日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透露,在即将开幕的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与本次车展“畅想绿色未来”的主题相呼应,一款代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水平”的纯电动概念车E1将与公众首次见面。

超级电容器相关文章:超级电容器原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