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0月8日 - 全球领先的高性能、高能效硅解决方案供应商安森美半导体(ON Semiconductor,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代号:ONNN)推出以太网供电(PoE)产品系列的两款新品——NCP1080和NCP1081。NCP1081是业界最高功率集成以太网供电用电设备(PoE-PD),功率范围广,以2对配置为应用负载提供达40瓦(W)稳压功率。两款器件都完全支持IEEE 802.3af标准。NCP1081更支持包含两个事件物理层分类,最新批准的IEEE 802.3at草案
- 关键字:
安森美半导体 WiMax RFID 电源设备 DC-DC转换器
- 富士通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宣布推出一款新型移动WiMAX基站片上系统(SoC)-MB86K81。这是一款使用前沿的富士通65纳米处理技术且具有高集成度和高灵活性的芯片。
WiMAX SoC是为满足Femto基站构架对成本的要求而专门设计的,也可以支持微型(Pico)和小型(Micro)基站构架,从而能够帮助系统制造商在多个小型基站平台上执行单一解决方案。
这一新型SoC集成了所有的物理层(PHY)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的性能,同时,为使基站产品通过移动WiMAX Wave 2认证要求
- 关键字:
WiMAX MB86K81 富士通微电子
- 10月5日消息,香港电讯管理局正式发出香港宽带无线接入(BWA)牌照拍卖细则,频率为2.3GHz和2.5GHz;最低频谱使用费定为每5MHz频谱2500万港元,成功竞投人须一次过支付频谱使用费,并在获批牌照后五年内提供服务。
香港发放WiMAX牌照
香港电讯管理局没有明确此次频谱拍卖所面向的技术制式,不过业界一般认为这就是发放WiMAX牌照,WiMAX也是目前较适合此频段的无线接入(BWA)技术,可为固定和移动客户提供多种宽广区域的高速无线数据服务。
香港电讯管理局总监黎陈芷娟表示,
- 关键字:
WiMAX
- 摩托罗拉公司日前推出了第一款特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WiMAX USB适配器。该款被命名为USBw 100的适配器只有拇指驱动器般大小,分三种版本,可分别通过全球标准的2.3GHz、2.5GHz 和3.5 GHz这三种波段连接到WiMAX网络。
据国外媒体报道, 预计USBw 100适配器将于2008年第四季度上市。
摩托罗拉的这款wi4 WiMAX USB适配器采用了多天线技术,可在室内、公司、咖啡馆以及移动途中等各种不可预知的环境下为用户提供符合他们期望的、可靠的高速连接服务。与单一天线的
- 关键字:
摩托罗拉 笔记本 WiMAX USB适配器
- 城域网接入技术策略
城域网接入技术策略通常可以分为五类:领先创新型、发展防御型、应用改良型、跟随模仿型、机会主义型。由于电信重组后我国的电信运营市场发生了改变,电信运营商只剩下三家,因此不同的运营商对于城域网接入技术策略有不同的考虑。
老牌电信运营商的技术策略主要是发展防御型——利用市场的先发优势,以及庞大的物理基础网络,通过更低的技术成本提供更高的带宽来巩固市场占有率。同时,为了防止新兴运营商对市场的蚕食,老牌电信运营商通过提高技术实现的稳定性和维护便利性,与其网
- 关键字:
接入 城域网 运营商 EPON WiMAX
- WiMAX Wave 2增加了空时编码(STC)和多路输入/多路输出(MIMO)等多信道传输方案,通常人们认为,要想表征这些多信道传输的性能,必须具有多信道分析能力。实际上,许多重要和有用的测量,例如信道隔离度和频率响应,以及大部分传统射频参数都可以使用单信道分析仪来完成。尤其是大量的导频音和独特的导频结构使许多单信道测量得以实现。
WiMAX Wave 2包括矩阵A(STC)和矩阵B(MIMO)两种下行链路传输方案,分别适用于空间分集技术和空间多路复用技术。如图1所示,矩阵A是一种2x1 S
- 关键字:
WiMAX Wave 2 STC MIMO
- 在向一系列计算设备提供宽带无线接入的竞赛中,第一赛段可能已经被WiMax赢得,它看起来准备就绪以覆盖目前...
- 关键字:
4G 全IP网络 WiMax LTE
- 9月19日消息,在18日北京举行的“2008全球WiMAX高峰会议”上,英特尔中国区电信业总经理黄节透露,由运营商、电信设备商、芯片商联合组成的一个全球巨无霸似的WiMax运营商将于10月诞生,注册资本金145亿美元,将在全球WiMax运营中起示范作用。
145亿美元合组WiMax最大运营商
据悉,该公司由6家企业出资成立,包括美国运营商Sprint Nextel和Clearwire,以及电信设备巨头思科、三星、阿尔卡特-朗讯,以及WiMax最核心的推动者英特尔。
- 关键字:
WiMAX 英特尔 运营商 摩托罗拉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副所长胡坚波表示,WCDMA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在欧美和亚太地区商用广泛,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3G标准主体。
据胡坚波在会议上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移动通信的总用户为36.6亿,其中 GSM网的移动用户占移动通信总用户的80%,为26.8亿。WCDMA作为相对成熟的3G标准,在欧美地区和亚太地区有着广泛的商业应用,用户数量为 2.6亿,成为目前3G标准拥有用户数量最多的标准。TD-SCDMA目前还在试商用初期,从全球发展的情况看规模仍然相对较小。后3G的技术
- 关键字:
WCDMA GSM WiMAX 3G
- 如今,多内核处理器正日益成为解决蜂窝基站功率与性能难题的常用有效工具。
虽然无线领域中最受青睐的应用仍然是语音,但是数据正紧随其后,迅速成为热门的3G 应用,而且随着运营商对诸如移动 WiMAX (IEEE 802.16e) 和长期演进 (LTE) 等 4G 技术的部署,数据的这种发展势头还将持续下去。在电子邮件、Web 浏览、音乐下载以及机器对机器 (M2M) 的应用中,所有数据流量都会增加每个收发器基站 (BTS) 或节点 B (Node B) 的工作量,在城市地区尤为如此。
在为 B
- 关键字:
3G 处理器 多内核 WiMAX LTE SoC 200809
- 目前的无线蜂窝系统架构主要依赖于底层设备(基站和接入点)和用户端设备(移动站)之间的无线链路来传输语音和数据,这样就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传输速率越高导致发射距离越短,基站能够覆盖的面积就越小。其次,未来大部分无线系统都将在大于2GHz频段上应用,如此高频段无线电信号的衰减比现有的1~2GHz频段要严重的多,小区边缘用户的服务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如果继续采取这种网络结构,将无法适应未来无线应用的要求。虽然智能天线技术和编码及信号处理技术已经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但没有更好的底层架构设备,这些技术本身并不
- 关键字:
WiMAX IEEE 802.16 无线接入 宽带
- 无线宽带测试设备及Wi-Fi、WiMAX、LTE(长期演进)和其他4G技术的信道仿真器提供商 Azimuth Systems公司宣布,贝尔金国际公司(Belkin International, Inc.)已经选择了ACE(TM)信道仿真器及ADEPT-n MIMO测试平台,来自动化测试其N及N1无线网络产品线。ACE信道仿真器及ADEPT-n MIMO测试平台是专门用于MIMO测试的,可为802.11n设备的自动化及可重复的性能、互操作性及功能测试提供框架。使用Azimuth公司的ACE信道仿真器及A
- 关键字:
Wi-Fi WiMAX LTE Azimuth Systems 贝尔金 MIMO测试
- 全球第一大电脑制造商惠普公司不仅发展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而且还开始加速布局移动互联网。
刚刚公布的财报显示,惠普第三季度净利润高达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拉大了与其身后竞争者之间的差距。同时,惠普分别于8月26日和8月19日正式收购了EDS和全球领先的无线网络供应商Colubris Networks,表达了对“跑马圈地”移动互联网的决心。
但是,产业的扩大会不会造成盈利水平的下降,是硬件商营销面临的主要考验。
竞争激烈,龙头地位难以撼动
对于制造
- 关键字:
惠普 移动互联网 财报 WiMAX
- 笔者以前是在铁路上混的,近来托朋友关系转到通信行业,以求新的发展。虽然说隔行如隔山,但是我还是有信心的,铁路属于交通,运输是人和物的,通信也是运输,只不过是运送信号和信息而已,没什么大的不同,都是“通”字辈的,属于服务行业。
可是混了几天后发现,通信还是挺复杂的,铁路只有铁道部一家,而通信业有移动、电信、网通、联通和铁通等多家参与竞争,很热闹;通信产业链也复杂(说实在的,以前没听说过产业链这么“拽”的词),有终端供应商、系统设备供应商、芯片供应商、
- 关键字:
通信 TD 3G CDMA WiMAX
- 王胜
德州仪器半导体事业部业务拓展工程师
从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尤其是放大器类产品发展趋势来看,高集成度、兼顾速度与精度、低功耗、较宽的温度范围,以及软件可控等性能,将是未来各个模拟器件供应商的新产品呈现的新特点。对于某些中、低端电子产品的成本压力,使得本土的中小规模IC供应商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打破欧美供应商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也将是包括放大器在内的模拟类产品的一大特点。
放大器产品的发展主要特点如下:(1)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2)放大器类产品在电子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可替代
- 关键字:
放大器 TI 凌力尔特 ADC SiGe 半导体 WiMAX Wi-Fi 200808
wimax-technology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wimax-technology!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wimax-technology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wimax-technology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