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N-bus网络中原则上不允许两个节点具有相同的ID段,但如果两个节点ID段相同会怎样呢? 实验前,我们首先要对CAN报文的结构组成、仲裁原理有清晰的认识。
一、CAN报文结构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CAN-bus网络标准是V2.0版本,该标准又分为A、B两部分,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仲裁区域的ID码长度。其中CAN2.0A(标准帧)为11位ID,CAN2.0B(扩展帧)为29位ID。下表1为CAN报文结构:
表1 CAN报文结构
- 关键字:
CAN CAN-bus
- 在CAN-bus电路设计中,理论上收发器支持节点数最多可做到110个,但实际应用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数量。这里我们谈谈如何通过合理的CAN-bus总线设计,保证CAN网络中的通讯的可靠性和节点数量。 1.影响CAN总线节点数的因素 影响总线节点数的因素有多种,本文我们从满足接收节点的差分电压幅值方面来讨论,只有满足了这个前提条件,我们才能考虑总线的其他因素如寄生电容、寄生电感对信号的影响。 1)发送节点的CAN接口负载 为何考虑CAN接口负载? CAN接口负载即为CANH、CANL之间的有效电阻
- 关键字:
CAN-bus CAN
- 电力线通信总线技术(PLC-BUS)是一种高稳定性及较高价格性能比的双向电力线通信总线技术,它主要利用已有的电力线来实现对家用电器及办公设备的智能控制。这种电力线通信技术是由电力通信系统有限公司研发而成,并因技术的革新被获得多项专利。
- 关键字:
PLC-BUS
- 每年,对高可靠性的电力线控制技术的潜在市场需求高达30亿美金。现有的和正在开发中的电力线通信技术可靠性并不高,而且在为客户节约成本方面也做的不够理想,还达不到欧洲中等住宅市场的需求。而PLCBUS技术拓展了更宽的市场领域,包括:家庭网络,灯光控制,HVAC,家居自动化,无线遥控控制,安防,家庭影院和因特网控制等等。
- 关键字:
PLC-BUS
- 电力线通信总线技术(PLC-BUS)是一种高稳定性及较高价格性能比的双向电力线通信总线技术,它主要利用已有的电力线来实现对家用电器及办公设备的智能控制。这种电力线通信技术是由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的荷兰ATS电力线通信有限公司研发而成,它们致力于设计、开发和制造先进的电力载波家居控制技术,并因此技术的革新被获得多项专利。
- 关键字:
PLC-BUS 网络布线
- 引言 现代电信系统已发展为一个庞大的综合化数字网络,除了提供传统电话服务外,也提供多种数据接入服务,其典型应用是为其它专用通信系统提供数据中继服务。因E1信号接入方式简单,一般电信交换机都会预留部分E1接入端口以供专用通信系统使用。为满足电信网接入要求并充分利用线路资源,E1终端子系统内部常采用ST-BUS总线对各路用户数据进行复接或解复接,并实现与E1信号的转换。考虑到专用接口芯片针对某一种或几种标准接口而设计,已无法满足所有接口标准(尤其是新型接口标准)要求。为使各种接口都能与电信线路进行数据交
- 关键字:
CPLD ST-BUS
- 随着CAN-bus相关芯片价格的下降,内置CAN控制器MCU的增多,CAN-bus当前已经进入了众多早期由于成本问题无法使用的领域,成为极具生命力的现场总线,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如何构建专属自己的CAN-bus应用层协议。 在CAN-bus网络上,CAN报文以广播的形式发送,CAN报文不包含地址信息,是否处理接收到的CAN报文由接收点的软件确定。CAN-bus只提供可靠的报文传输服务,CAN报文的使用由应用者定义, 所以CAN网络中的节点要相互通信就必须制定一个统一的规则。CAN应用层协议就是
- 关键字:
CAN-bus MCU
- CAN-bus的可靠性很高但某些情况仍会发生错误。在CAN控制器中可自动完成帧格式处理、校验等工作,若错误被检测,正传送的数据帧会立即停止,待总线空闲时再重发直至成功,该过程不需要CPU的干涉除非错误累计该发送器退隐。
CAN-bus的可靠性很高,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发生错误,为了使数据能够在总线上可靠传输,CAN-bus规范对各类帧的格式、用途及发送时机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下面我们来总结下在CAN通讯中会出现哪些错误。
位错误:发送
- 关键字:
CAN-bus CANScope
- 使用C++test在Tornado 2.2-VxWorks-5.5 simulator 下针对CPP代码做单元测试时,出现不能获取测试结果的问题,反复侦测问题的缘由,查看帮助文档,终于在帮助文档中找到如下一些说明:“The default build of Vx
- 关键字:
simulator Tornado VxWorks test
- CAN Bus(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区域网,起源于80年代,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发布,因为利用双线差动(two-wired differential),使其即使在电器条件恶
- 关键字:
CAN Bus MCU 电梯控制器
- 物联网连接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型仪表、居家自动化装置和可穿戴电子产品暴增,物联网(IoT)这个名词也备受瞩目。物联网横跨了智能电表和市区照明等远程户外网络,以及可连网住家、住宅安保系统和能源管理的短程室内网络。无线连接和标准型软件协议为物联网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使能技术(Enabling technology),有个不错的例子是:智能型仪表系统的无线连接。近年来所出现对智能型仪表最有用的无线协议之一就是无线M-Bus,它被广泛运用在欧洲各地的仪表应用中。 图1 – 连接仪表系统的架构 什么是无
- 关键字:
智能仪表 M-Bus
- 自1990年奔驰公司发布了第一辆使用CAN-bus通信的轿车之后,CAN-bus便成为了通讯界里一颗闪亮的星星,在车载设备的通讯中更是一枝独秀。但面对目前这快速发展的新世界,传统应用方案下的线缆组网,PC机监控已无法满足我们新时代的需求,限制了CAN-bus通信的应用场合。
如果说手机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么智能手机的出现,各种APP应用程序的深入用户群体,则是完全改变了新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物联网、智能工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无不瞄准了人人必备的手机平台,这是一个时代的主题,作为通讯
- 关键字:
CAN-bus
- 物联网(IoT)领域中无线连接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Silicon Labs近日宣布针对欧洲市场推出业内首款完整的无线M-Bus平台解决方案,设计旨在简化面向电、气、水和热资源的无线可连接智能仪表的开发。Silicon Labs完整的智能计量解决方案包括无线M-Bus软件协议栈和无线入门开发套件,有效加快产品上市速度。此无线M-Bus解决方案结合了Silicon Labs广泛的产品线,包括节能型基于ARM内核的单片机(MCU)和sub-GHz无线IC,并且支持欧洲智能计量标准的所有模式,其中也包括普遍的
- 关键字:
Silicon Labs M-Bus
- 高性能模拟与混合信号IC领导厂商Silicon Labs(芯科实验室有限公司, NASDAQ:SLAB)于2014年5月21日宣布推出旨在简化智能仪表无线连接开发的完整软件解决方案,适用于基于无线M-Bus标准的电、气、水和热等资源类智能仪表。Silicon Labs的无线M-Bus软件特别针对快速增长的智能仪表和智能电网市场,是对其行业领先的微控制器(MCU)、无线IC产品和开发工具套件的有力补充。
无线连接为许多智能仪表应用提供了可扩展且易部署的通信技术。基于欧洲标准EN13757-4的
- 关键字:
Silicon Labs M-Bus IC
test-bus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test-bus!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test-bus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test-bus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