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发放FDD牌照的传言经历了多个版本,至今却未见准确的消息。在中国移动4G用户突破1亿大关,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移动电话用户新增依旧放缓的格局下,不少舆论认为FDD牌照已经成为联通和电信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
移动4G压垮联通电信是个谎言
从数量上来看,中国移动4G用户突破1亿大关,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4G用户不足百万。如此巨大的悬殊,中国移动借助4G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事实果真如此吗?
先不说中国移动4G用户数量有多大的水分,先来从消费者的立场上来看一下用户对4G的刚
关键字:
FDD 4G
为了成功抢进全球LTE基频芯片市场,联发科(MediaTek)正与目前占市场主导的高通公司(Qualcomm)展开正面竞争。然而,根据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台湾证券研究部主管Randy Abrams表示,联发科至少要到2016年以后才可能在此竞争中取得显着的成效。
“由于联发科在 中国的一些客户目前仍专注于出口 3G 手机至新兴市场(仍在加速从功能手机过渡至智能手机),接下来才会从中国开始导入 LTE ,因此,该公司在已开发市场的努力可能要到明年后才能取得一些成长
关键字:
联发科 LTE
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15 年 2 月 10 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对高通公司处以 60.88 亿元罚款。发改委认定高通公司在CDMA、WCDMA、LTE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市场和基带芯片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阻碍和抑制了技术创新和发展。
中国手机设备制造商,为使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并能进入相应地区市场,必须寻求获得高通公司的无线标准必要专利许可。
高通CEO 莫伦科夫 (Steve Mollenkopf) 对媒体表示,中国这次反垄断调查是该
关键字:
高通 LTE
为了成功抢进全球 LTE 基频晶片市场,联发科(MediaTek)正与目前占市场主导的高通公司(Qualcomm)展开正面竞争。然而,根据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台湾证券研究部主管Randy Abrams表示,联发科至少要到2016年以后才可能在此竞争中取得显着的成效。
“由于联发科在 中国的一些客户目前仍专注于出口 3G 手机至新兴市场(仍在加速从功能手机过渡至智慧型手机),接下来才会从中国开始导入 LTE ,因此,该公司在已开发市场的努力可能要到明年后才能取得一
关键字:
联发科 LTE
自5年前包括大唐移动在内的国内企业提出了LTE-Hi概念后,3G与4G的迅猛发展为这一技术的应用提出了迫切的需求。2月12日,大唐移动发布了LTE-Hi无线小基站样机,并进行了业界首个LTE-Hi综合业务演示,包括动态TDD、同频/异频切换、单/双载波峰速及空口同步等,突显了该技术在4G深度覆盖以及向5G过渡之中的适用性。
LTE-Hi技术优势
数据业务的激增,使高频段上的网络部署被视为更适合小覆盖区域内的大流量业务。一是高频谱可以支撑室内小区域的高速率网络部署;二是在室内信号杂乱的环境下
关键字:
4G LTE
2015年1月份的经济数据让人乐观不起来。FDD牌照极有可能成为刺激增长的一张小牌。
经济形势不乐观,需要新投资驱动
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房地产走势低迷,交通和通信、烟酒及用品价格分别下降2.2%和0.4%。
通信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带宽过剩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的充分(过度)竞争所致,在过去的十年间通信资费价格几乎平均以每年10%的速度下降。至于烟酒价格下降众所周知与目前的总体社会消费环境有关,主要是消费需求减少所致。
另一个令人忧心的数据是今年1月我国制造业PMI指数为4
关键字:
FDD
从2013年12月,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颁发4G牌照以来,FDD牌照就始终处在一个相当尴尬的地位。工信部像挤牙膏一样,分4批,让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分别在56个城市开展了TD-LTE与FDD LTE的混合组网试点,而何时全面开放至今尚无定论。
FDD牌照是否需要正式颁发? 答案:必须的
尽管FDD牌照正式颁发,也只是让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在全国范围内以混合组网的方式构建4G网络,而TD-LTE仍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FDD牌照仍然必须正式颁发,其原因有二:
首
关键字:
FDD 4G
2014年中国LTE/4G产业发展概述
2013年底,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TD-LTE标准制式4G网络的运营牌照,由此揭开了中国LTE/4G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幕。2014年6月,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开展TD-LTE/LTE FDD混合组网试验的申请获批,在内地部分城市开展LTE-FDD与TD-LTE标准的融合组网试验,并提供相应的4G服务。2014年作为中国4G元年,中国通信系统设备及终端制造、网络运营等主要产业环节取得了全面发展。
在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进入中高速阶段的新常态之下,
关键字:
4G LTE
据全球行动设备供应商协会(The Global mobile Suppliers Association;GSA)最新数据指出,长程演进计画(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信服务营运商,迄今已有360个业者提供商业通讯服务,至于2014年已有96家新进电信营运商提供LTE商业服务,其中 有多达49家提供的LTE数据传输服务已具备LTE-A规范重点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方案,LTE-A提供的CA接取方式已成为2015年智慧手机、平板电脑的重点数
关键字:
LTE-A 64位
最新数据预测2015年全球移动用户数将超过75亿,而全球LTE用户将进入快速发展期,2015年用户将突破10亿,其中我国LTE用户数有望超过2亿。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按照以往市场发展的金字塔规律,在4G LTE这个巨大的市场中,中低端手机依然是主流,预计将占据25%到30%的份额,这也是各个芯片厂商必须争夺的主战场,今年,争夺这个市场的主力军将是基于64位处理器的平台,目前,高通、Marvell、联发科、展讯、华为海思等都有布局这个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个人认为Marvell由于有成熟的五模LT
关键字:
Marvell 4G LTE
手机晶片厂联发科4GLTE基频出货快速成长,据研调机构StrategyAnalytics调查,联发科去年第3季4G LTE基频市占率已超过美满(Marvell),跃居全球第2大厂。
Strategy Analytics统计指出,去年第3季全球手机基频市场达55亿美元,年增约5%;高通(Qualcomm)市占率达64%,稳居龙头宝座,联发科市占率约17%,位居第2。
展讯市占率约6%,位居第3;美满及英特尔(Intel)分别位居第4及第5大厂。
Strategy Analytics表示
关键字:
高通 LTE
随着中国努力阻止外国政府监听其手机,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展讯通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长李力游。
李力游表示,中央政府去年开始向该公司特别定购用于部分官员智能手机的“安全手机”处理器,希望在一两年内取代被普遍使用的美国供应商的芯片,因北京方面担心美国芯片可能被植入了方便外国监听的“后门”软件。
李力游本月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官员非常关心手机安全问题。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未回复置评请求。
网络安全担忧在中国掀起了新一波技术发展热潮,进一步助推
关键字:
展讯 LTE
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15年移动信息化高层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大唐电信集团无线移动创新中心副总工胡金玲在演讲时表示,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CES大会上,智能汽车俨然成了主角,如今通过LTE技术访问云端服务器也正成为现实,就此大唐电信基于LTE技术,推出了LTE-V车联网综合解决方案。
胡金玲表示,据2014年GSMA发布的报告显示,车联网将拥有广泛的市场,报告预测到2018年的时候,全球的车联网市场将有3倍的增长,届时车联网全球渗透率能接近20%。
据研究,现在车联网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主要
关键字:
CES 车联网 LTE
在2013年分别由苹果在iPhne 5s首度搭载64位元架构设计的A7处理器,同时Qualcomm也在同年宣布推出旗下首款64位元架构设计处理器Snapdragon 410之后,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款中阶价位手机已经导入64位元架构,而以处理器架构设计授权为主的ARM,稍早也预测2015年将有过半智慧型手机都将采用64位元架构设计,同时额外支援LTE通讯机能的机种售价也将低于70美元。
在先前访谈中,ARM方面便认为基于更多记忆体定址能力、更高处理效率与效能表现等因素,
关键字:
ARM 64位 LTE
高通和联发科今年转进4G LTE战场,欧系外资认为,新兴市场和LTE机款及穿戴物联网等,是推升今年智慧手机的主要动能,中国智慧手机出货将年增13%,上看4.73亿支,高通与联发科LTE晶片在中国出货差距不分轩轾,各达1.3亿套、1.25亿套,4G近身肉搏战愈演愈烈。
市调机构调查,以2014年至2017年智慧手机产业出货年复合成长率将放缓至5%,欧系外资认为,如果以2014年至2017年营收年复合成长率来看,成长力道仅约3.1%。但今年是LTE机款急速看增的1年,中国品牌在LTE机款将有3.23
关键字:
高通 联发科 4G LTE
fdd-lte介绍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是3G的演进,通常被称作4G,包括TDD、FDD两种双工模式。FDD(频分双工)是该技术支援的两种双工模式之一,应用FDD(频分双工)式的LTE即为FDD-LTE。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个厂家的利益等因素,FDD-LTE的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TDD-LTE。
FDD模式特点
FDD模式的特点是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