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产品简介 金升阳近期推出高性价比、SMD封装、小体积CAN/RS485/RS232隔离总线收发器——TDx31SCANH(FD)、TDx31S485(H/H-E/H-A)、TDx31S232H系列,协助电力、工控、交通(轨道、汽车)、仪器仪表等行业的客户实现信号精准地桥接。该系列进行了产品性能的升级,并提升了工艺制程及可靠性。 该系列产品的加工采用全贴片工艺,客户可轻松实现自动化加工,大大降低加工成本。产品的体积L*W*H
- 关键字:
SMD封装 金升阳 CAN/RS485/RS232
- Design of CAN node software ypdate based on UDS马建辉 123 ,慕永云 123 ,侯冬冬 123 ,胡代荣 123 ,朱亮 1(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 济南,250353;2.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山东 济南,250014;3.山东省汽车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250014) 摘要:汽车CAN节点软件升级过程中大量频繁的CAN通信造成网络负载率升高,可能导致大
- 关键字:
201904 CAN节点 软件升级 UDS on CAN Bootloader 多帧通信
- CAN一致性测试在于缩小CAN网络中节点差异,保证CAN网络的环境稳定,有效提高CAN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因此CAN节点的一致性测试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概念发展,车身CAN总线环境变得复杂及紊乱,CAN节点质量不稳定给主机厂安全性带来极大威胁。所以,CAN一致性测试已成为保证CAN网络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CAN一致性测试内容覆盖了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等测试需求,如表1
CAN一致性测试内容(节选)所示;其中包括了输入阈值、输出电压、采样点、位宽容忍度重点测试项目。 表1
- 关键字:
CAN,CANDT
- 采样点是接收节点判断信号逻辑的位置,采样点对CAN总线来说极其重要,尤其是在组网的时候,多个节点尽量保持同一个采样点,若网络中节点采样点不一致会导致同样的采样频率出现采样错误,进而会使整个网络出现故障。 01 采样点的规则及原理 CAN 协议里将一个位时间分为同步段、传播段、相位缓冲段 1 和相位缓冲段 2。这些段又由称之为Time
Quantum(以下称为Tq)的最小时间单位构成。1位由多少个Tq构成、每个段由多少个Tq构成等是可以设定的。通过设置bit时序,使得可以设定一个采样点以使总线上
- 关键字:
CAN 采样点
- 汽车电子中有隔离和非隔离DUT,常用于在与发动机、BMS等容易产生瞬时高压的设备部分会采用隔离的通讯连接,隔离DUT的目的是为防止电磁干扰影响DUT通信信号以及瞬时高压脉冲损坏DUT;而非隔离DUT,则常用于与低压车载电子设备的通信。根据DUT类型,CANDT设计两种供电模式,隔离供电与非隔离供电,本文与读者浅谈隔离与非隔离电路原理和接线方式的区别,以及其对测试的影响。常见的CAN设备分为隔离和非隔离两类。 一、隔离供电DUT设备 隔离ECU内部的收发器和控制器之间有隔离模块(包括数字隔离芯片和隔
- 关键字:
CAN DUT
- 在CAN应用中,有时会出现我们料想不到的问题,此时,为了准确的排查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测量CAN总线网络阻抗来确定是否满足CAN规范。本文将阐述测量CAN总线网络阻抗的原理以及具体方法。 一、什么是阻抗? 阻抗是指电路中的电子器件对通过它的特定频率的交流电流的阻碍作用。在数学上用矢量平面上的复数表示,即Z=R+jX,如图1所示,Z表示阻抗,实部R称为电阻,虚部X称为电抗。而电抗为容抗和感抗的总称,电容在电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称为感抗。阻抗就是电阻、电
- 关键字:
CAN 网络阻抗
- UART转CAN的应用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对于数据帧转换的形式要求也逐渐增多,目前主流的转换形式包括透明转换、透明带标识转换以及自定义转换。具体是如何实现?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其中的透明带标识转换。 1 . 适用场景 串口转CAN模块在什么时候需要用到呢?一是老产品面临升级,需要用到CAN总线通信,但硬件平台中的MCU没有集成CAN总线的控制器。二是选用的MCU已经包含CAN总线接口,但数量上不能满足项目需求。若出现类似以上两种情况且MCU有闲置串口,则可以选用串口转CAN模块解决。 图1
- 关键字:
串口 CAN
- 随着目前越来越多的系统在不同电压下运行,从电梯到电动汽车,甚至海事系统,隔离式CAN收发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收发器将CAN(控制器区域网络)标准的优先和仲裁功能合二为一,并提供隔离的优势(断开接地环路、耐压力差、共模瞬变抗扰度等),有助于保持系统中两个电压域之间的可靠通信。 同非隔离式CAN系统一样,使用隔离式CAN系统的主要问题在于隔离式CAN收发器的电磁兼容性(EMC)性能。EMC性能通过两个参数衡量: 1. 设备产生的发射 2. 系统中干
- 关键字:
CAN,CMC
- CAN收发器是连接CAN控制系统与CAN总线网络的桥梁,当选型CAN收发器时应该注意哪些参数?本文将带大家深入的了解收发器的每项参数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输入特性 对于隔离CAN收发器,输入主要指连接CAN控制器一侧的输入特性,包含电源输入与信号输入。 根据控制器的CAN接口电压可选择3.3V或5V供电的CAN模块,隔离CAN模块正常输入范围为VCC±5%,主要考虑CAN总线电平能保持在典型值范围内,同时也使次级的CAN芯片工作在标称电源电压附近。 对于单独的CAN收发芯片,需要对芯片
- 关键字:
CAN 隔离收发器
- CAN节点质量的良莠不齐会给CAN总线网络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CAN节点的一致性测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来探讨一下CAN节点输入电压阈值测试 CAN一致性测试主要分为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三大部分测试内容。在CAN网络中,各节点遵循CAN一致性测试是保证总线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在物理层中,CAN总线设计规范对于CAN节点的输入电压阈值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节点的输入电压阈值不符合规范,则在现场组网后容易出现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各节点间出现通信故障,所以输入电压阈值测试也是CAN物理层一致性测试中的
- 关键字:
CAN
- 随着目前越来越多的系统在不同电压下运行,从电梯到电动汽车,甚至海事系统,隔离式CAN收发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收发器将CAN(控制器区域网络)标准的优先和仲裁功能合二为一,并提供隔离的优势(断开接地环路、耐压力差、共模瞬变抗扰度等),有助于保持系统中两个电压域之间的可靠通信。 同非隔离式CAN系统一样,使用隔离式CAN系统的主要问题在于隔离式CAN收发器的电磁兼容性(EMC)性能。EMC性能通过两个参数衡量: 1. 设备产生的发射 2. 系统中干扰产生的抗扰度 发射 发射是电磁
- 关键字:
CAN EMC
- CAN总线作为应用非常广泛的现场总线,保证CAN总线一致性非常重要,DLC作为CAN帧的一部分,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总线通信。那么DLC代表什么?它的功能是什么?如何测试验证其正确性? CAN总线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在汽车产业中,出于对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低公害、低成本的要求,各种各样的电子控制系统被开发了出来。由于这些系统之间通信所用的数据类型及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尽相同,由多条总线构成的情况很多,线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为适应“减少线束的数量”、“通过多个CAN,进行大量数据的高速
- 关键字:
CAN
- 伴随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如何解决汽车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然而接地设计作为根治电磁兼容问题方法之一,地偏移测试显得就尤为重要了,因此本文对接地设计及地偏移测试进行了解读。 一、整车系统接地设计 1、地线的意义 地线在汽车上不仅仅是一个接点,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汽车电气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有: 提供给直流负载、交流负载和瞬变负载电流回路,连接蓄电池或发电机的负极端; 提供电压给传感器、通讯系统、单端数字输入等
- 关键字:
CAN 共模干扰 差模干扰
- 各位工程师是否遇到需要使用到CAN通信但缺少CAN接口的情况?最简便的方案是采用UART转CAN通讯。ZLG致远电子针对此应用CSM100系列模块解决方案,这款模块将极大的简化了开发流程,实现的方式是怎样的?本文为你详解。 一个嵌入式或者X86的工业控制板上,一般都会提供CAN、UART、以太网、USB、SPI、I2C等通讯接口,但是由于处理器的限制以及满足通用性需求,很多厂家只能均衡的去分配这些接口,比如致远电子旗下的部分工控核心板的接口就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通用型核心板一般提供的CAN-bu
- 关键字:
UART CAN
- CAN总线边沿时间会影响采样正确性,而采样错误会造成不断错误帧出现,影响CAN总线通信。那么CAN总线边沿时间标准是什么?边沿时间如何测量呢? 一、CAN测试边沿时间意义 目前在国内汽车电子行业没有明确的标准,也就造成汽车零配件质量良莠不齐,零配件整装到汽车上将会造成CAN总线通信异常,给汽车驾驶带来安全隐患。如下是GMW3122信号边沿标准对CAN总线边沿的规范要求。 表中根据需求不同,波特率不同分为高速CAN、中速CAN。测试的是信号边沿时间,边沿时间是指隐性电平到显性电平时间和显性电平
- 关键字:
CAN CANDT
can fd系统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can fd系统!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can fd系统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can fd系统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