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bus(控制器区域网络)总线主要用于汽车内部测量与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通信,它定义了OSI网络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部分物理层(见图1)。图1:现场总线CAN-bus与OSI模型的关系由于CAN-bus良好的性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
关键字:
CAN-bus ADSL 网络 通信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上电控单元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且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多个处理器之间相互连接、协调工作并共享信息构成了汽车车载计算机通信网络。车载网络运用多路传输技术,采用多条不同速率的总线分别
关键字:
OSEK_VDX CAN 乘用车 车身
CAN总线的硬/软件设计简述,引 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32位ARM微控制器以其低功耗、高性能以及小体积等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汽车、消费娱乐、仪器仪表、工业控制、海量存储、网络、安保和无线等领域,随处可见其应用实例。因而,基于
关键字:
简述 设计 软件 总线 CAN
摘要:高校食堂传统的纸质餐票、现金或基于接触式IC卡技术的消费支付方式存在服务效率不高、便捷性差、管理成本高、卡片易损坏等诸多弊端。为了克服这些弊端,研究将CAN总线技术和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一
关键字:
系统 设计 研究 刷卡 食堂 CAN 总线 高校 基于
CAN总线在组合机床电控系统通信中的应用,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广泛应用的TI公司TMS320C2000X系列芯片中内嵌CAN控制器的特点,介绍了CAN总线在组合机床电控系统间通信的系统设计与实现,并在其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控制器以及PC机与CAN总线接口的硬件设计和应用
关键字:
通信 应用 系统 机床 总线 组合 CAN
基于ARM处理器的CAN节点设计,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ARM在嵌入式系统方面的优势和CAN总线的广泛应用,目前越来越多的ARM处理器内部自带了CAN控制器,极大的方便了开发人员对CAN总线的开发。本课题是基于ARM2104的微处理器CAN总线系统节
关键字:
节点 设计 CAN 处理器 ARM 基于
摘要:由于CAN总线的独特优势,CAN已成为工业数据通信的主流技术之一,这就要求它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但是随着CAN总线控制网络复杂化,控制节点的增多,带宽分配不均问题也随之凸显,使得总线上低优先级的站点
关键字:
研究 改进 实时性 网络 总线 CAN
摘要:在测控系统中应用CAN总线,充分利用CAN总线的优点,使系统庞大,应用环境复杂的测控系统中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可靠地进行,提高整个测控系统可靠性。提出了3种CAN总线节点实现方法,在比较各种实现方法的基础
关键字:
CAN 总线 测控系统 中的应用
摘要:倒车雷达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没有与车载CAN总线网络相联系,造成其功能不完善。用PIC18F258单片机设计一个倒车雷达单元,使倒车雷达能够被车栽网络识别,实现与CAN总线的数据通信与资源共享,完成倒车雷达
关键字:
CAN 车载 总线 倒车雷达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又称控制器局域网,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与其它几种现场总线相比,CAN 总线是最容易实现、价格也最为低廉.由于其性能好,可靠
关键字:
接口 设计 总线 CAN P89C668 单片机 基于
1 CAN总线简介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主要用于各种设备监测及控制的一种现场总线。CAN总线最初是由德国Bosch公司为汽车的监测、控制系统而设计的。CAN总线具有独特的设计思想,良好的功能特
关键字:
总线 通信 CAN 实现 单片机 87C196NT
1 前言CAN 是国际上应用很广泛的一种现场总线,MCS96 系列单片机是目前在工业界推广应用较广泛的嵌入式控制器,其87C196CA 单片机内核本身带有CAN 控制器,支持标准和扩展的信息帧,即遵循CAN2.0A 和CAN2.0B 协议。由此
关键字:
串行 通讯 应用 单片机 87C196CA CAN 总线 基于
摘要:为了增加印染联合机的性能,同时实现印染联合机同步控制系统的简单化,在此采用基于CORTEX-M3内核和CAN总线的印染联合机同步控制系统。在设备选型上面放弃了以往PC机当作总控制器的设计,而是采用便携性更高的
关键字:
同步 控制系统 印染 CAN CORTEX-M3 基于
can bus介绍
CAN BUS(Controller Area Network Bus)是汽车电子领域最核心的通信协议之一,由博世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旨在解决传统汽车线束复杂、可靠性低的问题。作为多主架构的串行通信总线,它通过统一的数字信号传输标准,实现了车内电子控制单元(ECU)间的高效协同,成为现代汽车智能化与电气化转型的底层基石。CAN BUS基于双绞线或光纤物理介质,采用差分电压传输机制:静态时两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