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消息 距离7月30日的大限愈发临近,中国移动整合铁通的步伐也在加快。
据消息人士透露,虽然最终的整合方案尚未上报有关部门,但围绕着双方的业务进行的整合却已经提上了日程,目前中国移动已着手进行宽带和移动业务的捆绑计划,相应的一些产品有望在近期内推出。
新的产品可能是个尝试,应该不会冲击到中国移动现有的三大品牌(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在营销可能会更多的面对一些企业级客户,而不是普通消费者。
之前,另外两家全业务运营商中国电信和新联通已经开始了类似的固网与移动网的融合业务(F
- 关键字:
移动 铁通 FMC 电信
- 7月1日消息,中电信内部某接近高层人士昨日对《中国通信》记者透露,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将于9月份正式向C网用户推出188号段。而该号段此前为原信息产业部分配给中国网通,用做TD试验网内部测试之用。
中电信志在188号段
中国电信内部人士表示,中国电信高层曾“已高价收购联通C网业务为由”请示工信部,称C网发展需要重新规划品牌和优化网络,遂在全业务运营初期应获得更好的码号资源。
“工信部最后同意由中国电信拥有188号段,”该人士称,&ldqu
- 关键字:
TD 电信 移动 网通
- 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以及财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中确定了此前流传已久的“六合三”电信全运营商的重组方案。《通告》的发布成为新一轮电信重组正式拉开序幕的标志。众所周知,电信行业是UPS市场中最为重要的细分行业市场,而此次电信重组的大幕拉开,给众多的UPS厂商带来了新的契机。
《通告》中电信运营商的重组方案为“六合三”,即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的CDMA网,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基
- 关键字:
电信 重组 UPS 联通 移动 3G
- IPTV正在努力追赶数字电视发展的步伐。中国电信日前公布,截至今年5月,其IPTV用户已累计发展超过94万。
中国电信从2005年起,开始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省市进行IPTV业务试点,通过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战略合作,向用户提供点播、直播、时移、回看、信息浏览、游戏等面向电视机显示的媒体服务。
6月25日,中国电信IPTV实验室在上海研究院成立。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相关人士表示,IPTV是中国电信数字家庭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集团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切入点。
中国电
- 关键字:
IPTV 电信 终端 有线电视
- 小灵通业务自1998年首次开通以来,已经走过了10年风风雨雨的历程。小灵通用户在顶峰时曾发展到近1亿用户,并成为固网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
但随着移动通信资费的不断下调,小灵通业务的价格优势被大大削弱,加之小灵通网络的质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导致用户离网率上升,用户增长速度放缓,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负增长。即便如此,小灵通仍有庞大的用户群。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2008年4月电信行业数据,截止到今年4月底,小灵通用户数为7948.8万。
目前,电信行业的重组已经展开,综合性全电
- 关键字:
小灵通 通信 电信 重组
-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对骨干传输网提出了更高的传输速率需求,在此背景下40Gbit/s传输系统逐步进入了历史舞台。首先对40Gbit/s系统的应用背景、采用的关键技术和所具备的优势进行论述;然后给出40G系统的商用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 关键字:
互联网 网络 光纤 电信 运营商 光通信
- 6月27日消息:中国电信集团近日开始的规模达57.4万基于IPTV终端的统一招标26日进入报价阶段,参与招标的厂家共12家,标清最高报价为549,最低报价为420元,高清最高报价为805,最低为548.26元。
关于招标的总体情况,之前流媒体网曾经有过报道,本次招标采取邀标方式,投标对象为参与电信2.0测试的终端厂家,相关设备均需符合IPTV V2.0相关规范。此次集团拟采购57.4万台,其中标清终端53.6万台,高清终端3.8万台。编码要求H.264。这次集采可以看作电信IPTV项目规模启动的
- 关键字:
IPTV 电信 终端
- 昨天,中国电信表示,已制定明确的灾后重建时间表,NGN(基于IP技术的下一代网络)、光进铜退(在宽带接入模式上以光纤取代铜缆,好处是加快传输速度和数据流量,同时又降低网络建设成本)、3G等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都将在灾后重建计划中得到应用。
NGN、光进铜退和3G代表了中国电信下一步的技术发展趋势,未来将逐步代替目前的网络传输方式。
在时间表方面,中国电信计划在3个月内,全面完成乡镇以上机房的维修或加固,具备条件的县以上光缆线路恢复到震前水平,行政村具备条件的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同时,加快条光
- 关键字:
电信 灾后重建 NGN 宽带 3G 光进铜退
- CDMA网络用户面临流失风险。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联通CDMA网络用户仅较4月份增加5.5万户,增幅为0.13%,用户总数达到4315万户。值得注意的是,CDMA预付费用户出现负增长,由332.8万户减少到329.0万户。
分析人士认为,这或与CDMA业务即将出售有关。可见,短期内CDMA网的效应难以发挥,从长远来看,创新的融合业务才是中国电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
C网意义仅仅是牌照?
1100亿元的价格,在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看来,虽然作价偏高,但中国电信并不想与联通陷入无
- 关键字:
CDMA 联通 C网 电信
- 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 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三部 委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联通G网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电信重组使中国的通信产业原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几大电信巨头将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位置,固网与移动运营商的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通过与通信业的专家交流,我们得到一些初步的印象和判断。
电信重组带来的新格局
1、运营商现有用户基础
中国移动
- 关键字:
电信 重组 通信 联通 CDMA 网通 卫通 铁通 移动 3G
- 【eNet硅谷动力消息】日前,四大运营商发布了今年5月份经营快报。对此,券商发表研究报告认为,电信行业用户增长喜忧参半,其中,中国移动用户稳步增长,中国联通业务发展看好,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宽带用户净增长缓慢,固线业务亏损加速。
中银国际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移动用户稳步增长,5月新增749万用户,超过4月的741万,用户总数达到4.07亿,本月新增用户数量略高于预期。
中银国际认为,中国联通业务发展看好,中国联通5月CDMA业务仅新增用户5.5万,远远落后于4月的28.9万,是自02年2月
- 关键字:
电信 运营商 联通 网通 移动 宽带 固线
- 日前,国际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全球宽带报告,前30名的国家和地区里没有中国。5月4日,人民网IT频道播发网友文章《中国宽带排在世界30名之后 收费高服务差遭批评》,引发了广大网友热议。(5月6日《人民日报》)
作为一个“网络大国”,全球宽带排在世界30名之后,的确是一件不怎么有面子的事。从报道中我们知道,排名所取之技术数据为普及率和网速。就是说在上网的普及率和网速这两项上,中国宽带还是一个“欠发达国家”。可是,要说中国宽带在世界上没
- 关键字:
宽带 电信 垄断
- 围绕中国联通展开的,中国电信拿下联通C网、联通G网与中国网通合并这场总金额近5500亿元的电信重组重头大戏,其实际操作的极端复杂性,在三家参与交易的运营商达成初步协议近一个月后,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6月23日晚间,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发布联合公告,称由于“需要更多时间准备协议文件和通函中涉及的财务资料定稿”,所以将推迟寄发原本应于当日向联通股东寄发的关于联通网通合并详情的通函,并且也将推迟原定于7月7日向网通股东寄发关于联通网通合并协议安排的文件。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昨
- 关键字:
重组 电信 联通 C网 G网 网通
- “在保持定制和集采策略的同时,中国电信会进一步加大社会渠道销售,毕竟社会化的零售商和渠道商已经成为目前消费者购买手机的主流渠道,中国电信的策略是‘营业厅+社会渠道’”
中国电信接手中国联通CDMA网络之后,将会采取什么样的CDMA发展策略?这不仅是中国电信竞争对手的关注焦点,同样也是CDMA终端商的关注焦点。
昨天,《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中国电信内部获悉, 6月19日,中国电信第一次召集CDMA终端供应商进行内部沟通,华为、中兴、三星、诺基亚
- 关键字:
电信 CDMA 终端商 C网
- 【编者按】本次重组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固网与移动的有效融合已成为电信产业发展必然趋势,这一产业趋势导致的根本性转变就是要求运营商从战略到业务的转型。
当中国电信获得移动业务后,借助多重业务捆绑以及原有固网业务移动化的发展契机,提高其整体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成为核心;也就是说,中国电信需要在固网与移动网络融合而衍生的数据业务上下功夫。中国移动在获得全业务牌照后,将需要改变基础业
- 关键字:
电信 重组 移动 运营商 C网 联通 FMC KDDI
电信介绍
基本含义
电信(telecommunication):指利用电子技术在不同的地点之间传递信息。电信包括不同种类的远距离通讯方式,例如:无线电,电报,电视,电话,数据通讯以及计算机网络通讯等。
构成
组成通信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发信机,通道以及收信机。发信机负责将信息进行编码或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信号通过信道传输至收信机。在传输过程中, 由于噪声的存在,信号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改变。收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