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介绍智能电网的特点以及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豳要性,从信息技术、量测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技术、决策支持技术等方面分析发展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并对比分析了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区别。 关键词:智能电网;关
- 关键字:
智能电网 关键技术 电网 比较
-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输配电系统研究所所长,科技部973计划能源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电气工程委员会委员,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电气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电工程学
- 关键字:
智能电网 微电网 技术研究
- 1.1 概述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紧张、环境恶化已受到全球的密切关注,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节能降耗是首要任务。其中,电能在所有能源中消耗量比较大,对电能的
- 关键字:
智能电网 电能管理系统
- 智能微电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电源共同组成的系统。它可同时提供电能和热量。微电网内部的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的转换,并提供必要的控制。微电网相对于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并可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
- 关键字:
智能微电网 智能电网 设备
- 当前国际上以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解决分布式能源分散化小容量多数量接入为目的的智能配电网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从而提出了规划和发展智能电网的迫切需求。智能配电网中智能电网技术的开发是重点,主要包括以
- 关键字:
配电网 智能电网
- 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没有这样的通信系统,任何智能电网的特征都无法实现。因为智能电网的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都需要这样的通信系统的支持,因此建立这样的通信系统是迈向智
- 关键字:
智能电网 通信技术 分析
- 智能电网是当今世界能源产业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代表着电网未来发展的方向。普遍认为,未来的电网应该具备高效、清洁、安全、可靠、交互等特征。智能电网应该“更坚强,更智能”。根据
- 关键字:
智能电网 云计算 数据中心 分析
-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短缺及相应的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这一方面显得更加感同身受。新时代的发展对新一代的能源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以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己
- 关键字:
智能电网 保障 节能环保
- 智能电网是一个能够实现对用户和设备进行实时监视的完整体系,是利用各种信息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为电网运行和管理人员提供更完整、便捷的电网状态显示界面,帮助电网实现智能化运行的新型电网。智能
- 关键字:
智能电网 数字终端 设计方法 智能配电
- “从我接触继电保护这个专业始,很多电厂侧的继电保护新技术实验、推广都选取在水电站实现。可以说,我国的水电行业为电厂侧继电保护的国产化提供了充分条件。”年近80的清华大学大机组保护研究所名誉所长
- 关键字:
智能电网 继电 保护技术 电力
- 一个由传统电网和风能、太阳能、水电以及生物热电等新能源发电共同组成的虚拟发电厂,它可以根据实际的电力需要“智能”地选择不同的电源加以组合,保持城市的电力供应始终强大而稳定。寒冷的冬天,下班回
- 关键字:
智能计量 智能电网 基础
- 1.智能电网的发展1. 1 《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2009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ARRA)。此法案规定拨款给美国能源部(Department o
- 关键字:
智能电网 电子式互感器 电力 设备
- FACTS 技术概述FACTS 技术是指以电力电子设备为基础,结合现代控制技术来实现对原有交流输电系统参数及
网络结构的快速灵活控制,从而达到大幅提高线路的输送能力和增强系统稳定性、可靠性的目的。随着电力电子器
- 关键字:
FACTS 智能电网
- 常规HVDC 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应用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异步联网、海底电缆送电等方面具有优势,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特高压直流输电更可以有效节省输电走廊,降低系统损耗,提高送电经济性,它为我
- 关键字:
直流 输电技术 智能电网
- 通信技术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没有这样的通信系统,任何智能电网的特征都无法实现,因为智能电网的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都需要这样的通信系统的支持,因此建立这样的通信系统
- 关键字:
智能电网 关键技术
智能电网介绍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