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商机   下载  拆解   高校  招聘   杂志  会展  EETV  百科   问答  电路图  工程师手册   Datasheet  100例   活动中心  E周刊阅读   样片申请
EEPW首页 >> 主题列表 >> 以太网

以太网 文章 进入以太网技术社区

CAN-FD和以太网共筑未来十年的汽车数据总线 — 快速、可靠(上)

  •      在汽车行业,汽车电子控制单元 (ECU) 经历了爆炸式增长。这些 ECU 在遵循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还采用了一些专 用协议,逐渐从独立单元发展成了网络中的智能节点。其结 果是,汽车网络成本被拉低,同时其可靠性和性能得到了提 高。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看到,数据总线逐渐发展成了车 载网络的标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我们相信,现有汽车 网络协议必将经历一系列的扩展,标准网络连接必将进入 汽车。本文对两种新的汽车网络连接协议进行了分析,即 CAN-FD。图1  标准 C
  • 关键字: CAN-FD  以太网  汽车  

以太网通信接口怎样设计才能做到出色?

  •   随着DSP处理器在现代工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DSP的功能不仅只有快速运算处理,还需要与其他处理器或者设备之间进行实时数据交换,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因此,针对不同设备的需求,选择稳定、快速和高效率的接口方式在当今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中关键的组成部分。  TI公司的8核处理器TMS320C6678(以下简称C6678)提供丰富的片上接口资源用于处理器与外设之间的通信,这些接口都可以用于DSP与外设之间的通信,但是灵活性有差异,使用SGMII接口来实现千兆以太网通信,可使得通信接口一般化,能够适用于众多的设备
  • 关键字: 以太网  DSP  

基于多核DSP的以太网通信接口设计

  •   摘要 针对8核DSP TMS320C6678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需求,以片上集成千兆以太网交换子系统为核心,选取芯片88E1111作为PHY设备,设计了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的硬件电路。在嵌入式操作系统SYS/BIOS和网络开发环境NDK上,完成了以太网底层驱动和TCP/IP协议的程序设计。通过DSP与上位机进行以太网通信测试,证明了以太网接口电路硬件及软件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TMS320C6678;千兆以太网;SYS/BIOS;TCP/IP协议  随着DSP处
  • 关键字: DSP  以太网  

基于多核DSP的以太网通信接口设计

  •   摘要 针对8核DSP TMS320C6678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需求,以片上集成千兆以太网交换子系统为核心,选取芯片88E1111作为PHY设备,设计了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的硬件电路。在嵌入式操作系统SYS/BIOS和网络开发环境NDK上,完成了以太网底层驱动和TCP/IP协议的程序设计。通过DSP与上位机进行以太网通信测试,证明了以太网接口电路硬件及软件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TMS320C6678;千兆以太网;SYS/BIOS;TCP/IP协议  随着DSP处
  • 关键字: DSP  以太网  

IDC:核心网络基础设施市场增长缓慢且稳定

  •   根据IDC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季度追踪报告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Layer 2/3)收入达到62.9亿美元,同比增长2%。与此同时,全球企业和服务提供商(SP)路由器市场在该季度的收入为35.6亿美元,同比增长2.6%。   从地域角度看,2016年第三季度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在中东和非洲(MEA)地区增长最为强劲,同比增长11.2%,相比上个季度的小幅下滑来说有所反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表现突出,同比增长23.5%。同样地,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同比增长9.8%。越
  • 关键字: IDC  以太网  

CAN总线与以太网的嵌入式网关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   本文从以太网与工业现场总线的互联出发,主要介绍了CAN总线与以太网嵌入式网关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本文对比了CAN 和以太网相连的嵌入式网关设计的两种方法,并从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目前,对于CAN 和以太网相连的嵌入式网关设计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低档MCU 加接口芯片的设计方法,另一种是高档MCU 加EOS(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再加接口芯片的设计方法。因CAN 只采用了ISO/OSI 参考模型的一、二层,协议相对简单,比较适合用于低成本、速率要求不高的离散控制系统。从合理的成本和
  • 关键字: CAN  以太网  

基于ARM和以太网的远程电参数测量技术研究

  • 摘要 针对目前各地用电及收费管理不便的问题,文中研究了基于ARM和以太网的远程电参数测量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对电参数的采集和存贮。主控制器采用32位的ARM微处理器STM32F103V,接口硬件设计配合上位机显示电参数
  • 关键字: ARM  以太网  电参数  SPI  LabVIEW  DataSocket  

基于LPC2294的CAN与以太网网关互联的设计

  • 基于LPC2294的CAN与以太网网关互联的设计,摘要 为满足以太网与CAN总线网络的互联,设计了一种以LPC2294为控制芯片,嵌入式mu;C/OS—II为操作系统的网关模块,实现了以太网协议与CAN总线协议的相互转换。给出了网关模块的软硬件设计,重点阐述了网关模
  • 关键字: LPC  CAN  以太网    

以太网/IP技术将工厂智能化

  • 先进的以太网/IP技术可以通过无与伦比的可扩展性、功能性与选项,将机器的流程、控制系统和工厂层面的信息与企业联系起来。正确的架构可以将有线和无线连接结合起来,实现企业范围内的访问,改进商业智能,提高对生
  • 关键字: 以太网  IP  工厂  智能化  

Keystone I以太网子系统调试手册

  • Keystone I系列芯片(C6670,C6671,C6672,C6674,C6678, TCI6614)的以太网子系统可以划分为三个功能实体:内部Switch(SGMII Serdes/SGMII/EMAC/CPSW),PA(包加速器),SA(安全加速器)。该子系统因为包含的子模块多,相对较为复杂,相关的四本用户手册内容组织并不是很容易理解,不少用户在开发过程中都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本手册总结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部分典型的技术问题和各种问题的调试方法,同时也提供以太网子系统的各种实用配置和建议。对于具
  • 关键字: 德州仪器  Keystone I  以太网  

基于AX88796C的低功耗以太网接口模块设计

  • 摘要:为了实现低功耗以太网接口电路的设计,同时满足兼容多种微处理器的目的,采用低功耗并支持SPI及NonPCI总线的以太网控制器AX88796C作为核心芯片,提出了一种低功耗以太网接口模块的设计方案,同时给出了设计中
  • 关键字: 以太网  接口  低功耗  AX88796C  

基于以太网语音和IP数据无线光通信链路设计

  • 针对移动应用平台间进行较短距离的直接通信,设计了一种基于以太网和无线激光传输的通信链路系统。该系统使用直接调制的方式将以太网发出的电信号调制到光波上,将携带信息的载波激光束聚焦、对准发送至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解调,由光信号还原出发送方输出的电信号,经以太网传输至接收端,实现信号的双向传递;该系统可实时、大容量、高速地传输语音、数据、视频和图像等信号,且通信质量稳定可靠,保密性和安全性能优良。
  • 关键字: 以太网  无线激光通信  IP数据传输  直接调制  

多核DSP的以太网远程程序加载方法

  • 摘要:为了解决工业远程控制设备的软件更新带来的成本和效率问题,在研究了以TMS320C6670为核心的DSP系统的结构和程序启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以太网的DSP程序远程加载方法。该方法主要基于BOOTP协议的广播和以太网
  • 关键字: 多核DSP  以太网  程序引导  

新一代以太网标准获批 网速提高至少5倍

  •   据外媒报道,过去10年PC性能飞速发展,但以太网数据传输速率与10年前相比没有什么提升,还是1Gbps。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刚刚批准了名为802.3bz的新一代以太网标准,新标准网速可以提升到2.5Gbps和5Gbps,比当前标准提升至多5倍。   值得指出的是,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Gbps的网络并非新技术,但设备成本仍然远超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预算。   因此,新标准将给家庭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速度提升并非是新标准的唯一亮点,它还可以保留现有的网线。虽然其他网络设备需要
  • 关键字: 以太网  IEEE  

如何根据应用场合选择功率分析仪的通讯接口

  •   在实际应用中,功率分析仪有时需要和外部管理软件进行通讯,远程设置 测量参数、更改测量模式等。而在功率分析仪所提供的多个接口中,如何选择才能使我们的测量更为便捷呢?   在进入现场测量之前,我们先了解下市面上功率分析仪通常会提供的通讯接口:        图1 通讯接口   1、 标准串口(RS232)   通讯线路简单,只要一根交叉线即可与PC主机进行点对点双向通讯。线缆成本低,但传输速度慢、不适于长距离通讯。消费类PC机也逐渐取消了该接口,目前多存在于工控机及部分通信设备中
  • 关键字: 功率分析仪  以太网  
共801条 10/54 |‹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

以太网介绍

历史   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