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的网络化,对信息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STM32F103微控制器和W5300芯片搭建的网络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文中通过对系统的硬件结构及总线接口的介绍,阐明了系统的硬件实现;通过对W5300的驱动程序及测试方法的详细分析,明确系统的通信过程。该设计能够进行信息的高速、远程传输,实现以太网接口功能。
STM32F103的高速以太网接口设计.pdf
关键字:
STM32 W5300 以太网
目前,以太网(Ethernet)协议已经非常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计算机网络,如办公局域网、工业控制网络、因特网等场合,并且还不断地发展。基于以太网的新技术和联网设备不断出现,以太网已经成为事实上最常用的网络标准之一。
但是,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系统目前并是很多。其原因除了嵌入式系统本身运行速度较慢、资源较少且不足以实现以太网的各种协议外,更重要是设计以太网的接口及协议相对比较复杂,使人望而却步。
本文将介绍以8051系列单片机系统为例的嵌入式系统与10Mbps以太网控制器芯片DM9008的接口电
关键字:
以太网 8051 DM9008
摘要:制造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工业机器人、PLC、电机,FPGA及模拟芯片厂商需要因应新的工业需求,推出新型的芯片或模块解决方案。
机器人需要新型芯片及模组
世界机器人市场
现代工业正逐渐由“工业自动化”向“工业智能化”迈进,传统制造业正开启“智”造之门。实现工业智能化需要更高安全性、可靠性的工业以太网、更高精确度的运动控制技术以及马达控制解决方案等,机器人就是综合体现这种智能化的设备之一。
据统计,世界机器人
关键字:
机器人 以太网 FPGA PLC 201412
公司首席技术官Martin Nuss盛赞MEF第三网络动议,在MEF GEN14大会上向以太网业听众表明提升自动化将改善网络和服务的敏捷度
2014年11月17日 – 据分析师的数据预测,电信级以太网服务市场的总额将在2015年突破500亿美元,同时到2018年之前云服务市场的总额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预计到2020年之前可能出现的750亿部联网设备,广域网(WAN)基础设施将会在其极限之外受到约束,从而迫使业界去开发一种新的方式来管理通信和数据。
关键字:
Vitesse SDN/NFV 以太网
电信级以太网是广域网(WAN)中的事实网络通信协议这一论断现已得到全球1000多家网络运营商的支持。根据市场调研公司Vertical Systems Group的分析,电信级以太网的普及性只应该不断增长,预计到2017年之前全球以太网商用服务的带宽将超过全球商用总带宽的75%。作为一家为全球电信网、企业网和物联网(IoT)网络提供芯片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为了践行其推进以太网网络无处不在的承诺,VitesseSemiconductor宣布了到2014年年底前将使其全球现场应用工程师团队全部获得MEF电
关键字:
Vitesse 以太网 物联网
为开发2.5Gb/s和5Gb/s乙太网路新标准,新NBASE-T 联盟成立,标准与联盟之争可能会在该领域发生。
关键字:
思科 以太网
摘要:在瑞萨单片机集成开发环境CubeSuite+下,使用IronPython语言在Python Console平台中控制横河DL9000系列示波器的参数设置,并接收测试波形,从而简化单片机功能验证操作,为单片机功能验证的自动化实施提供了保证。
前言
在单片机功能验证过程中,需要利用示波器采集验证结果的波形,而示波器参数的设置一般是通过手动设置前端面板按键完成。功能验证的结果需要手动保存到U盘中,由工程师再拷贝到电脑上。图1为横河DL9000系列示波器的前面板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示波器
关键字:
瑞萨 示波器 以太网 CubeSuite+ 单片机 201411
摘要:网络报文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在智能化变电站中尤为重要,通过对整个通信过程的记录可以为事故分析及运行维护提供依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技术、结合相关通信协议的报文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了报文数据分析系统的各功能子模块,通过仿真运行验证了系统良好的处理能力。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这三种核心技术的自动化智能装置在电网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中以交换式以太网和光纤光缆实现的网络通信系统已经逐渐成为变电站的重要单元。
如何记录、分析某个智能单
关键字:
FPGA 以太网 IEC61850 PHY CPU MAC 201411
一、引言
对工业自动化领域而言,大量的智能设备可通过各种途径连到Internet上,通过网络相互传递信息和数据,实现智能化现场设备的功能自治性、系统结构的高度分散性以及监管控一体化。
现场总线(FieldBus)就是顺应这一形势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现场总线的出现,标志着工业控制技术领域又一新时代的开始。这一技术的发展,对实现面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传统的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System,DCS)相比,他具有全开放、全分散、互操作等优点,但还
关键字:
嵌入式 以太网 现场总线
1. 概述
当前,在工业控制中广泛采用总线技术,它把系统中的各个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工业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上面的节点有:具备智能和通信特点的传感器、控制器、各类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等。然而,由于各集团之间的利益竞争,目前的工业现场仪表总线方式非常多,有的仪表采用串口通讯方式,有的采用USB总线方式,有的采用CAN总线方式,有的采用以太网方式。这些仪表各自独立,难以统一集中监控或管理,显然,这些总线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共同遵从统一的技术规范,真正形成一套开放式互联系统,并与目前已广泛使用的信息
关键字:
ARM 以太网 智能网关
基于以太网的组网技术是工业市场中增长最快的技术之一。大多数工业以太网标准使用IEEE 802.3标准以太网协议,因此这些网络能够传输标准的网络业务和实时数据。但每个标准都采用不同的技术来提供实时性能,一些采用定制硬件,一些利用定制软件,还有的采用完全标准的以太网/TCP/IP实现。结果就出现了众多不同等级性能、不同成本的互不兼容标准。
针对以太网协议非确定性通信时间的一个越来越普及的对策是在每个设备内实现一个本地时钟。由于大多数设备都有微处理器及(相对)高速度的时钟,因此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实现。若
关键字:
FPGA 以太网 ASSP
1 工业以太网实时性能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某种报文的实时性得到满足是指其报文响应时间小于规定的时限,某个节点的实时性合乎要求是指该节点发出的所有报文在指定的时限内都能获得响应。整个控制网络的实时性符合要求是指分布在网络上每一个节点的每一种报文的实时性均得到保证。整个网络的实时性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时间约束条件:
1)每个节点获得通信权的时间必须有上限值限制。若超过此值,无论本次通信任务是否完成,均应立即释放通信权。这一时间约束条件可以防止某一节点长时间占用总线而导致其它各节点实时性恶化。
关键字:
以太网 伺服系统 COTS
1 引言
由于烟尘的排放,对我国的大气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因而,烟气净化设备成为了许多人注目的焦点。从目前的技术看,可选择的烟气净化设备主要有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其中,电除尘器受锅炉工况和负荷变化的影响较大,同时它对微细粒子的捕集能力又有限,而袋式除尘器一次投资低,除尘效率高,可达99.9%以上;附属设备少,投资省;能捕集电除尘难以回收的粉尘,所以,袋式除尘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选择。
袋式除尘器的除尘过程主要包括捕集、清灰、卸灰三个部分。捕集,顾名思义,就是将含有烟尘的空气经滤袋过
关键字:
以太网 wincc 组态软件
引言
目前多标准多协议共存的场合应用增多,而充当协议转换桥梁作用的网关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前比较流行的两个本地无线技术无疑是Wi-Fi 和蓝牙,但是,对于低功耗、低带宽的控制类应用,诸如工厂内的传感器网络,ZigBee 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配备一个功能强大的处理器后,ZigBee 可以在低功耗、低带宽的限制下高效完成很多复杂的应用。
ZigBee 因其低成本、低功耗、组网灵活等众多优势,成为工业无线通信技术中备受关注的技术之一。ZigBee 是一种低速网络,传输速度为10KB/S~250KB/
关键字:
ARM9 ZigBee 以太网
1 引言
众所周知,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提供了一种从网络上的各种设备中收集网络管理信息的方法,它是一个标准的用于管理IP网络节点的协议,为现场设备向 网络管理站报告问题和错误提供了一种方法。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设备生产厂家都实现了对SNMP的支持。随着工业以太网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不断发 展,SNMP通讯技术在自动化控制设备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方便地将工业现场的一些信息快速、方便得传输到工厂管理系统。
2
关键字:
WAGO 以太网 SNMP
以太网介绍
历史
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