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消息,中国移动在巴塞罗那的移动世界大会表示,将携手英国沃达丰、美国Verizon Wireless加入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的测试。中国移动明确支持LTE技术的测试,将大力推动LTE技术的发展。
三家运营商的测试主要集中于LTE FDD和TD-LTE,后者也是中国TD-SCDMA标准向后3G的演进。今年1月,我国大唐电信和爱立信成立LTE联合研究中心;中兴通讯、阿尔卡特朗讯在中国的子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也在进行TD-LTE的研发。(长乐)
相关背
关键字:
LTE 中国移动 TD 3G
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对下一代通信技术(4G)作何选择,这成为今年3GSM大会上最大的话题。
包括路透社、《金融时报》等很多欧洲媒体都提前预测,中国移动会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008年3GSM大会上宣布支持叫做LTE的4G标准。业界普遍认为,LTE是代表了欧洲主要厂商利益的3G技术WCDMA向前发展的下一步。而代表了美国IT企业利益的WIMAX技术也在争夺4G的正统资格,其它竞争者还包括美国高通垄断的CDMA技术的下一步UMB,以及中国3G标准TD-SCDMA技术版本的LTE。
中国
关键字:
4G LTE 中国移动
从中国移动为TD制定的资费来看,可以看出中国移动态度的谨慎,也可以看到中国移动在发展TD的过程中,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决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TD能够顺利被市场接受,中国移动在3G市场的先机将不言而喻
虽然4月1日是传统的愚人节,但对于中国移动来说,选择在4月1日TD-SCDMA正式放号,并不希望这成为一个愚人节的玩笑,与此同时,整个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无论之前遇到多少的猜疑和否定,但4月1日的试商用,对中国老百姓来说,终于有机会体验到中国版3G究竟为何物,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兴奋
关键字:
3G TD-SCDMA 中国移动
2008年4月1日 中国移动于2008年4月1日在中国八大城市推出第一批TD-SCDMA手机,用于3G服务的商业试运营。这批手机全部基于ARM926EJ-S处理器,价格在人民币2000到3800之间,是六家中国本土及国际厂商制造——包括海信、中兴、三星和LG 。
关键字:
中国移动 TD-SCDMA
2008年2月,中国移动首次TD-SCDMA终端招标有了最终结果。6家率先获得TD手机入网许可证的企业中,新邮通成为最大的“黑马”,份额名列第一,排在前面4位的均为国产厂家,国产手机大获全胜。
关键字:
中国移动 TD-SCDMA
中国移动在巴塞罗那的移动世界大会表示,将携手英国沃达丰、美国Verizon Wireless加入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的测试。中国移动明确支持LTE技术的测试,将大力推动LTE技术的发展。
三家运营商的测试主要集中于LTE FDD和TD-LTE,后者也是中国TD-SCDMA标准向后3G的演进。今年1月,我国大唐电信和爱立信成立LTE联合研究中心;中兴通讯、阿尔卡特朗讯在中国的子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也在进行TD-LTE的研发。(长乐)
相关背景
L
关键字:
中国移动 LTE
最近,针对中国移动有可能被分拆的传闻,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表示,他不担心公司会被分拆,因为现在内地电信业重组的趋势与10年前不同,10年前是大公司分拆为小公司,现在是小公司合并为大公司,这是目前政府支持的方向。 王建宙的话再次激起了业界对于电信重组的预期。
不仅仅是王建宙,最近一段时间,政府及运营商高层纷纷对重组表明态度,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谈话的内容从以往的“务虚”开始涉及实质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明确表示:“赞成重组电信公司,重组具体方案正在进行过程中。”信产部的另
关键字:
中国移动 电信 重组 通信基础
12月5日消息,中国移动4日公布了具有节能减排功能的系统设备及配套设备采购战略,共有15家厂商入局。由于今后运营商将非常重视节能环保,尤其是明年是奥运会,对节能环保非常重视,因此,此项环保设备协议书对于设备商来说非常重要。
中移动启动网络设备节能战略
据悉,中国移动日前由公司王建宙总裁亲自主持会议,确定要运用移动通信技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证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位。为此,中国移动副总裁李跃亲自指导并提出供应商需以节能减排为核心。
中国移动表示,我国的通信网络中已有上万台的交换机、几十万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中国移动 节能 环保 通信基础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二十年高峰论坛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表示,预计今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规模将突破4000亿条。同时,他指出,“我们产业链上的价值环节都在悄悄发生变化,最典型的就是由于移动业务的高速发展,对于固网的分流替代竞争已经相当激烈,现在两家固网运营商日子都不好过,我们希望早日发放全业务的牌照。”
随着运营商之间鸿沟的拉大,快重组上3G有利于为整个电信产业注入活力,改变眼下电信市场严重失衡的格局。从2004年酝酿至今的重组议题,也该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
现象:电信市场失衡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中国移动 3G 电信 通信基础
日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与IBM公司共同宣布,双方历时四年携手完成的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落地实施工程获得成功,并在ITIL“本地化”最佳实践的探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作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BOSS综合网管的试点单位,中国移动浙江公司2003年即与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合作进行了ITIL落地与“本地化”的大胆尝试,以应对全省业务大集中带来的IT管理挑战,并因此成为国内最先将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框架转化为自身IT服务能力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之一。
而为了避免ITIL落地时遭
关键字:
消费电子 中国移动 IBM ITIL 消费电子
拆分中国移动是否理性?
拆分中国移动的传闻近期越演越烈,以至于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都不得不站出来公开回应不担心公司被拆分。至此,为了有效解决中国电信业市场严重失衡问题,拆不拆中国移动的命题也正式从幕后走到前台,从传言变成公开讨论。
为了扭转目前严重失衡的电信格局,要拆分中国最好的电信公司,在业界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到底是“手术刀”还是“屠夫刀”,是理性还是非理性?
拆分中国移动命题由来已久
其实,拆不拆中国移动的命题,并不新鲜,早在四年前就已经出现。在2003年10月,国家发
关键字:
消费电子 中国移动 拆分 WTO 消费电子
随着3G的到来,手机游戏将成为未来运营商进一步提升营收水平的重要业务,从而成为其事实上的新业务增长点。而在3G“大考”来临前,手机游戏厂商的“军备竞赛”早已如火如荼地展开。
国庆长假过后,许多乘坐地铁的人都会发现,节前地铁一号线铺天盖地的商场促销广告居然被一些热门手机游戏广告取而代之。
尽管手机游戏早在几年前就很热闹地出现在报端,但手机游戏广告出现在北京地铁还是第一次。随后,在京沪铁路列车上也出现了手机游戏的视频广告。此前,记者的手机上已频频接到北京移动发出的手机游戏广告。
一时间,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手机游戏 3G 中国移动 通信基础
如果说中国移动推出“飞信”业务时,业界对其的用心还模棱两可,那么,在其免费手机邮箱业务曝光之后,中国移动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面对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融合程度日益加强的发展趋势,中国移动明确提出了进军互联网的发展目标,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以及“免费手机邮箱”很容易被理解为移动运营商要抢传统互联网企业的“饭碗”。
但实际上,这两项业务对中国移动现有用户的保有、扩展的意义远大于中国移动从相应的互联网业务中获取利益。
尽管中国移动在目前的移动用户市场占有绝对优势,中国电信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3G 中国移动 AT&T 移动通信
通信电源是整个通信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3G投资将新增大量通信电源需求。预计3G整体建设将建成基站近35万座,而通常1座基站要配套1套通信电源,再加上原有通信电源的更新,不难预料,未来中国通信电源市场将飞速发展。
2007年3月,中国移动独家承建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厦门、广州、深圳8个城市的TD商用试用网,我国TD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此外,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也将在保定和青岛扩容其现有的TD网络。
预计中国移动此次的招标总额为240亿元,其中200亿元是系统设备招标,40亿元是TD
关键字:
模拟技术 电源技术 通信电源 TD网络 中国移动 电源
尽管要逾越很多短期障碍,但是中国移动电视市场还是有望在2009年迅速扩张。iSuppli预测到2011年可支持这种服务的设备出货量会增长近5倍。 到2011年具备移动电视接收能力的设备出货量将从2009年的270万部增长到1,260万部,2009年将成为中国移动电视市场的起飞年。作为支持该观点的论据,iSuppli相信届时价格、技术和营销会多管齐下刺激消费者采用该设备, iSuppli把移动电视定义为消费者可以在他们的手机、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MP)、笔记本PC和汽车信息产品上可以接收的视频节
关键字:
消费电子 中国移动 电视 2009年 消费电子
中国移动介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CMCC)】简称“中国移动通信”,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2009年,中国移动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移动通讯运营商。现任首席执行官王建宙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为51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