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人才国际化与“去英雄主义”
“华为一直在定期审视业务环境及人力资源环境,制定和刷新人力规划目标与方案,细化人力资源获取策略与方案,以有效的资源投入和人力资本增值方式支撑业务目标的达成。”华为在回复中说,结合公司全球业务布局、全球人才分布情况等因素,华为“欢迎能够帮助公司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各领域人才加盟”。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6789.htm这些领域包括:“国际金融人才、熟悉全球法律运作的法律人才、具备国际知识产权运作经验的人才、具备领先通信技术领域经验的人才等。”而对该些人才的选择,华为强调要“具备在跨国大型企业的工作经验,最好具有全球化工作经验”。
据了解,华为人力资源部门定期向专业咨询公司购买外部薪酬市场数据,以此随时分析和审视华为薪酬标准的外部竞争力。其针对海外员工薪酬体系的制定,首先是尊重当地法律以及风俗习惯;其次便是必须结合华为本身的支付能力,以及“对内对外的公平性”。“与当地主要同行企业比,华为的薪酬水平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华为在回复中说。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华为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又是相当克制和谨慎的。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延续至今的全球电信行业重组浪潮中,大量高端管理型人才,正在从北电、摩托罗拉等曾经的世界级巨人企业中“溢出”,华为对此间人才溢出的承接相对保守。
尽管除了Tim Watkins和 Charlie Martin两位来自北电的高管之外,华为透露,近期加盟华为的领军型高端人才还包括前英国电信集团技术官Mick Reeve,其出任华为欧洲地区部战略顾问。但是这并不代表华为在这方面要高歌猛进。
任正非的一贯思路:不走极端
“引入海外背景的高管,目前来看还是相对有限的。”一位熟悉华为内部运作体系的人士说,从华为目前的EMT(经营管理团队)组成来看,依然是由董事长孙亚芳、总裁任正非以及其余6位由华为旧部担任的副总裁组成。
该人士说,EMT是华为最高决策机构,它的一色黄面孔说明,华为并没有盲目地顺从国际化。
“这符合任总的一贯思路,就是不走极端,管理要讲均衡。”该人士分析说,“引进多少个海外高管不应该成为一项公司政策和目标,把本地化高管的比率设为一项指标是僵化地理解国际化。合适的就拉进来,没必要作为政策来推。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抄底人才’,把自己的人都替换了。”
该人士评价说,随着华为海外业务的进一步推进,其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的步伐和设置的职业通道,会逐步拓宽,但是“会比较克制和控制节奏”。
去英雄主义
有华为人士说,同样是国际化,华为个案与联想、TCL等受挫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华为没有过度的强调‘跨文化’”。
该人士说,从华为的管理哲学来看,“跨文化”管理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过度强调“跨文化”,其实是对作为一个现代企业本身存在的管理共性问题的漠视,“从华为的经验而言,在实现国际化之前,首先是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企业管理有一些共性的问题,要通过管理机制的提升来解决,而不仅仅是‘文化’问题,也决不只是引入一两个国际职业经理人的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