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终端或成新“杀手级应用”
今年年初,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办的展(CES)上,掀起了移动互联终端展示的热潮。由芯片巨头英特尔在2008年4月在英特尔开发者论坛(IDF)上提出的新概念引发了业界厂商的开发热情。在短短8个多月的时间中,终端厂商已经与应用运营商一起开发出几十种个性化设备终端,包括MID(移动互联设备)、上网本(Netbook)以及高端智能手机等。由于涵盖范围广泛,消费者兴趣浓厚,移动互联终端或许能成为继电脑和手机之后,业界寻觅的另一个杀手级应用。如果说2008年是该类产品发展元年的话,业界预测认为2010年将是其市场大规模上量的时候。因此,2009年对于想要在这一市场上有所作为的众厂商(其中包括很多中国企业)来说,将是忙碌而不平凡的一年。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0999.htm新一代杀手级应用
对移动互联终端这一产品的定义,在一向是百花齐放的产业中,至今并没有得到统一。
英特尔提出了MID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可以在口袋大小(屏幕在7英寸以下)的设备上实现最好的互联网体验”,“需要量身定做应用和内容的个性化移动终端”。英特尔中国大区移动互联网事业部总监郭京申还向记者补充介绍说,由于移动互联网更加强调“个人化”和“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内容”,因此,他们预计未来消费者将不止有一台设备,除了一台笔记本作为“全功能计算平台”外,还会有一台上网本(Netbook)或一个MID。
深圳市爱国者嵌入式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明程教授则对记者表示,MID是移动多媒体终端的发展延续,像MP4/MP5向移动Wi-Fi终端发展,手机向智能手机发展,笔记本电脑向上网本发展一样,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移动上网成为主要功能。在不强调特征名称的时候,都可以把它们称为MID。这几类产品会在同一个市场展开竞争,它们都具有上网功能,但都保留了自己的优势功能。
高通则提出了与MID和上网本类似的个人计算设备(PCD)和移动计算设备(MCD)概念。
总体看来,虽然业界对于移动互联终端有着各种不同的定义,但在这一市场上确实出现了几颗耀眼的明星,包括口袋型移动上网产品、上网本以及高端智能手机。市场调研公司也对这几类产品给出了很高的预期。市场研究公司ABI最新预测称,全球上网本市场2013年的出货量将达1.39亿台。这在一年总容量为几亿台的电脑市场上,将刮起风暴。而市场调研机构MIC预测,MID市场在2009年也将会达到1000万台规模,到2013年更可望达到5000万台。而2008年,智能手机约为1.5亿部,现阶段年复合增长率为27%。
德州仪器无线终端业务部全球战略市场营销总监AvnerGoren向记者分析说:“综观各家研究分析机构及德州仪器的市场分析,智能手机、上网本及MID从2007年至2012年的年复合成长率为30%,而到2012年,市面上将会有超过5亿部的移动上网终端。”
5亿部可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目前,全球累计销售超过10亿个的产品包括固定电话、手机和2008年刚刚跨越该门槛的电脑,而移动互联终端将有望在不久的未来成为下一个跨越10亿个用量的大产品市场,因此,移动互联终端不仅仅是当下“冬天里的一把火”,从长远来看,它更是业界在苦苦找寻的新一代杀手级应用。
带动几大技术革命
移动互联终端概念的提出将催生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英特尔曾经表示,未来三年英特尔将在亚太区投入10亿美元市场费用用于MID发展,有人由此推算,这将带起一个全球3000亿美元的庞大MID市场。在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几大新技术趋势,值得业界厂商关注:
首先是芯片处理平台上的革命。由于移动互联终端是介于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一种移动设备,我们由此看到传统上在两大领域各自称王的通信和IT(信息技术)芯片厂商已经拉开了正面交锋的序幕。一方面IT芯片厂商正努力削减自身产品的功耗和尺寸,快速进入移动计算领域;而另一方面,通信芯片厂商正在迅速提高原先产品的处理能力,借此进入IT领域。来自计算机领域的英特尔推出了专门应用于MID和上网本的Atom(凌动)处理器。同样,威盛也推出了移动计算平台Trinity。而来自领域的高通则推出了基于ARM(安谋)内核处理器、代号为Snapdragon、具有千兆赫兹级计算能力的平台。德州仪器推出了拥有多个核心的OMAP3解决方案。而对于两大阵营的交锋,高通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孟?曾直言,两边的门槛都很高。这表明,芯片处理平台的革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其次是联网技术的革新。在这方面,有企业认为Wi-Fi网络功能最为重要,目前市场上涌现出一批企业在研发低功耗高速Wi-Fi技术。遵循802.11n高速规范的Wi-Fi产品已经在推向市场,但如何降低它的功耗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有企业把移动WiMAX(微波存取全球互通技术802.16e)作为最适合未来需求的无线网络技术。因此,该技术的推进也值得关注。
再次是嵌入式软件之争。目前市场上用于MID的操作系统主要有 Linux和Windows两大阵营。微软正在研发适合移动互联终端的触摸屏操作系统,并把安全问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而Linux阵营也表示,移动互联终端对于Linux来说是个发展的契机,因为Linux系统的开放源代码、架构灵活等特点非常适合打造个性化产品。
我们可以预见,几大技术的革新、几个阵营的对峙将为移动互联终端市场的崛起提供巨大的动力。
国内要在软件上发力
虽然移动互联终端的概念由国外厂商提出,但得益于近几年中国企业在产品技术和市场上的持续积累,这次,中国企业在该市场上的启动并不慢。据悉,联想、爱国者等厂商都推出了MID产品,例如联想IdeaPadU8和爱国者P8880等。
从国内移动互联终端产业链的情况看,深圳市爱国者嵌入式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明程教授分析说,国内厂商已经有能力提供芯片、模具、应用产品创意等,并且国内的产业配套能力也越来越完善。而记者在对国内芯片企业的跟踪中也感到,在MP3/MP4/MP5芯片市场上获得成功的福州瑞芯、珠海炬力,在手机芯片市场获得成功的展讯以及在DSP(信号处理)应用处理领域涌现出的大量芯片公司都有能力在移动互联终端市场上一展身手。而国内在终端设备制造上的实力也不弱。
但在移动互联终端的产业链上,除了芯片设计和终端制造外,还包括操作系统开发、软件开发、解决方案等环节。朱明程教授认为,阻碍该产业发展的瓶颈将是嵌入式软件。“目前很多设备厂商对嵌入式软件关注的程度普遍不够,没有在成本上给软件留出生存空间。”朱明程教授说,“而国内移动互联终端产品要想成为世界的主流,最需要的是练好软件研发的内功,在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应用软件上加大投入,多下工夫,消除山寨印象,从而打入国际高端市场。”
此外,国内企业也已经认识到移动互联终端的发展也将是国内Linux系统大面积应用的一个机会。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王旭对记者表示,他们抓住这一机会,专门针对MID推出了Midinux操作系统。目前使用该操作系统的设备出货量有5万-10万台。
我们看到,在移动互联终端产业中,国内企业有机遇也有能力去打拼,而我们也希望这一新杀手级应用将在国内催生出几家更加壮大的企业。
更多商务应用将推出
英特尔中国大区移动互联网事业部总监郭京申
移动互联网脱胎于传统互联网,它们的底层架构和内容等都是全面兼容的,所有在传统互联网上存在的应用、内容与格式都将在移动互联网上实现。移动互联网是完整的生态系统,不是简单地将现有互联网移动化。二者在基础网络、设备及架构、应用内容以及使用模式上都有区别。
首先,移动互联网需要一个能够以较高速度、在较大的覆盖范围内、上下行双向互动传输数据的移动无线网络;其次,移动互联网更加强调个人化和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内容。因此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模式更加强调快速接入、大数据量交换(相对于语音)以及友好方便的用户界面。再次,二者的终端设备也有很大不同。消费者对终端设备在性能、电池工作时间、尺寸和网络兼容性等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来挑选不同的终端设备,比如笔记本、上网本或MID等。而这种根据应用和使用模式的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终端选择,也是传统互联网不具备的。一般而言,传统互联网对于电脑的依赖性是很高的。未来消费者将不止有一台设备,除了一台笔记本作为“全功能计算平台”以外,还会有一台上网本或一个MID。
英特尔凌动处理器和MID都是在2008年4月推出的,MID的屏幕在7英寸以下。它完全兼容互联网架构,在实现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产品功耗和尺寸,从而能够在口袋大小的尺寸上实现最佳的互联网体验,用途以娱乐信息为主。
MID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移动终端,因此其需要很多量身定做的应用和内容。英特尔和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内容供应商等产业伙伴展开了密切的合作,确保用户能在MID上拥有更好的移动互联网试用体验,目前在MID上已经可以使用QQ、淘宝等国内ISV优化的相关产品。
如前所述,MID仍处于发展的初期,用户还需要时间去了解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模式和主要应用,各个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厂商产品的上市还需要一段时间,同时英特尔和产业链中的其他合作伙伴也需要时间了解用户的反馈,并相应地进行产品的优化。现在MID主要是以消费类用户为主,但英特尔预计随着产业的成熟,将有更多面向商务人群的MID使用模式被开发出来,MID的用户也将包括更多的商业人群。
多核处理器是未来平台特点
德州仪器(TI)无线终端业务部全球战略市场营销总监Avner Goren
基于互联网上的应用发展,现在的使用者已渐渐习惯利用互联网存储资料,分享信息,沟通、娱乐并开展工作,不论是传统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本质上都是为了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其主要的区别是用来连接互联网的装置不同,传统连接互联网的装置为一般的台式电脑,上网的装置与地点是固定的,为了突破上网的便利性而发展出的移动互联网,就是利用各种移动装置存取互联网上的资料,例如笔记本电脑、有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MID、上网本等等,使得沟通更快速便捷,随着无线网络覆盖率的大幅提升,移动上网也成为许多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市场上对于移动互联网装置有着各种不同的定义,包括高端的智能手机、MID、上网本、平板电脑等等,但它们有几个共同点:移动性、足够大的屏幕、可连接互联网以及够长的电池工作时间。
MID是智能手机的一个延伸,它跟智能手机还是有一些区别,比如说MID需要更大的4英寸~7英寸LCD(液晶显示屏),上网本可能更大,需要7英寸~11英寸的LCD;另外不光是LCD尺寸的区别,在LCD分辨率上,MID也比智能手机要高,比如MID一般会支持到WVGA(分辨率为800像素×480像素的显示屏),上网本可能更大。对于最终用户来说,MID和智能手机可能没有本质的区别,用户追求两件事情,一个是用户体验,即对于多媒体、上网浏览及使用方便性的需求;另一个是在保证用户体验的情况下怎样用最低的功耗实现用户要求,这是智能手机和MID用户都要追求的。
未来的平台是有多个处理器的,我们推出的OMAP解决方案可以提供强大的硬件与软件支持。OMAP3平台里面有5个主要的处理器,这5个不同的处理器在各种不同应用场景之下功能是不一样的。这种分布式架构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又可以省电,还可以很好地提高用户体验。
MID与智能手机的发展将趋于一致,2007年,智能手机占手机市场10%,到2012年可能有30%的手机是智能手机,所以这个市场增长很快。综观各家研究分析机构及TI的市场分析,智能手机、上网本及MID从2007年至2012年的年复合成长率为30%。而到2012年,市面上将会有超过5亿部的移动上网装置,这说明,比较高端的MID和智能手机领域的增长空间是非常大的。
嵌入式软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深圳市爱国者嵌入式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明程
MID是移动多媒体终端的延展,不同终端的共同特征是移动上网成为主要功能。
目前已有部分MID产品上市,从产业链的情况来看,国内厂商已经有能力提供包括芯片、模具、应用产品创意等方面的产品,产业配套能力越来越完善。但是阻碍该产业发展的瓶颈将是嵌入式软件。
目前,移动终端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应用软件还很不成熟,特别是我国自主操作系统平台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未来MID可能有的继续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享受现有很多应用软件的支持。也有很多设备会使用Linux或兼容操作系统,因为Linux或兼容操作系统成本比较低,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可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受微软公司应用的约束。未来何种操作系统将占据主流,主要取决于应用软件的配套环境,能够拥有满足用户的应用软件支持,操作系统才能发展得更好。
嵌入式软件是个需要投入、创新和积累的细致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功能阶段。
MID是消费终端,直接面对最终的消费者,因此,用户体验也十分关键。另外,MID是一种通用性产品,如果能够有更多精品软件支持,就能大大提高终端产品的档次,更容易并且有能力打入国际市场,这对中国厂商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深圳市爱国者嵌入式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是移动多媒体终端的主体嵌入式软件开发商。多年来,我们在嵌入式软件上有着深厚的积累。在解决方案上,我们依托不同的核心芯片,自主搭建平台,实现了系列产品的产业化,同时向应用产品或方案企业/开发者提供应用开发用SDK(软件开发包)平台,使各种具备差异化和有特征性的构想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实现。
谈到安全问题,爱国者在多媒体应用方面采用版权管理来保证安全性。而来自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应该和电脑一样,MID同样会面临病毒的侵害,同样有杀毒软件的用武之地。
随着MID的发展,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会专门针对这些移动设备提供服务。设备厂商一定要和移动运营商以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合作,因为最终的消费者需要的是服务,而终端则是这些服务实现的载体。因此,这些厂商是完全互补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移动互联终端是Linux新机会
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王旭
目前,在国内的移动互联终端产业链上,硬件环节比较完善。软件方面大家都还没有太成熟的产品,这对于国内厂商来说是个新的机遇。开源可定制的Linux操作系统将在MID设备上大面积应用。
未来MID的操作系统应该是对开发人员开放的,任何人和任何公司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开发应用,这样不仅可以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开发中来,而且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共同推动MID的发展。由于目前专门针对Linux的病毒还很少,各个厂商主要采取在线升级的方式来避免病毒给用户带来的威胁。未来,随着MID设备大量上市,一些专业杀毒软件公司应该会针对MID推出专门的杀毒软件产品。
随着MID的发展,多种芯片和多种操作系统的并存必然会造成软件开发人员的重复性劳动。可以通过通用开发平台来屏蔽底层芯片及操作系统的差异。目前这种通用开发平台已经存在,比如 Java以及AdobeIntegratedRuntime(AIR)等,基于它们开发的软件可以跨平台运行,实现了软件的可复用性。另外MID设备更多的是和互联网互动,未来更多的是基于浏览器的应用,客户不需要将软件下载到自己的终端,只需要申请一个账户,直接通过浏览器就可以享受服务,比如现在已有的GoogleDocs(谷歌文档)等在线服务。如果要使用高端的服务,只需往账户里充值就可以了,这可以很好地避免盗版问题。而开发人员则不需要开发客户端软件,只需要利用现有互联网技术开发服务器端程序就可以了。更多的开发者能够使用现有编程经验来开发MID上的应用,真正得到跨平台以及与互联网的无缝集成。
预计到2010年,MID设备会大量上市,到时候MID和智能手机的概念可能会变得模糊,MID也会有手机功能,而相对于现在的智能手机,MID可以提供更强的计算能力,比如在进行3G通话和上网的同时,处理更多的多媒体任务和运算。未来的MID可能是一个具有通话功能并且有较强计算能力的可以随时随地上网的终端设备。
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有限公司基于Linux操作系统专门针对MID设备推出了Midinux操作系统,已经被联想、爱国者及明基等公司采用,他们都推出了相应的MID产品。目前使用Midinux操作系统的设备出货量已经有5万-10万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