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高校联合模拟法庭开幕 大学生再辩"彭宇案"
——
资料图片
前晚,第三届首都高校联合模拟法庭开幕,学生在模拟法庭中再度辩论备受关注的“彭宇案”。
首都高校联合模拟法庭是由人大、北大、清华、北师大和法大的法学院联合举办。5场比赛都采用“彭宇见义勇为反遭索赔案”为案例,5所学校各当一次原告和被告。案件材料依据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卷宗为准
制作。
现场
围绕疑点进行辩论
模拟法庭的开幕赛在人大举行,比赛完全模拟法院情况。书记员首先上场宣布法庭秩序,全会场起立迎来穿着法袍的法官,甚至还有法警维持“法庭”秩序。进行完案情陈述后,双方“律师”围绕案中原告提出的证据进行了辩论。
同学们表示,这个案件在审理中有很多疑点,存在错判的可能。由于不可能去南京取证,他们都是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疑点,重新突破辩论。整个模拟法庭考验的关键是学生灵活引用法律法条的能力,以及组织材料的逻辑思维。
点评
学生太拘泥于材料
最高检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戴玉忠教授建议学生,在辩论时最好脱稿阐述,这样能更有力度。最高法审判委员会委员杜万华则指出,法官在整个过程中只使用了一次法棰,这是不够的。
律师李德成表示,在现场表现中,学生太拘泥于现有材料,建议双方学生更好地利用询问当事人和证人的机会,找出谁在说谎。“比如被告律师可以尽量多问老太太是哪个地方被撞,哪里触地。看和现有口供有没有出入。”
■链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