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和AR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2018年将迎爆发期
当下,随着智能产品的推动,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成为产业争战的高地。VR和AR是两个不同的细分领域,VR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给用户营造的是在虚拟现实中的一种身临其境感;AR作为增强现实技术,则是在现实环境的基础上强化一种极致体验。不过,两者都属于数字感知技术,利用数字化手段捕获、再生或合成各种来自外部世界的感官输入,从而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84358.htm纵观国外, Facebook去年收购虚拟现实游戏设备厂商Oculus;微软在今年发布全息眼镜HoloLens;不久前,被谷歌注资超过5亿美元的增强现实Magic Leap高调宣布正在研发的新技术。今年,中国AR/VR产业的声势也比较高涨,一年内涌现出100多家VR/AR硬件厂商。11月中旬和下旬,Coolhear和亮风台相继发布首款VR耳机和首款AR双目立体视觉眼镜。12月下旬,兰亭数字、乐活家庭、焰火工坊都将有新动作。当前,国内AR/VR产业整体呈现什么样的态势?技术路线是如何推进的?会应用在哪些领域?市场何时能进入爆发期?这些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图示:AR/VR在科技影片上的展示
产业态势:整个产业链进入发力阶段
从AR/VR硬件进展来看,目前推出产品的有3Glasses、暴风魔镜、睿悦科技、焰火工坊、乐相科技等。近期,3Glasses推出第二代VR眼镜,Coolhear推出首款VR耳机,亮风台推出首款AR双目立体视觉眼镜,睿悦科技(Nibiru)推首款量产的一体式头盔,暴风魔镜推出魔镜4代和魔One一体机。本月底,焰火工坊将发布移动VR相关产品。
在软件层面,相关自主软件解决方案已相继推出。比如,Coolhear推出与VR耳机配套的软件解决方案,亮风台推出与AR眼镜对应的软件解决方案。
在AR/VR平台上,企业更是在大手笔投入,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是“卯足劲,憋大招”。目前,在平台领域布局的有爱奇艺、腾讯、乐视等。在产业合作上,平台厂商已和硬件企业、内容企业展开合作,例如嗨镜和爱奇艺达成合作,用户可以在嗨镜上欣赏到爱奇艺的海量内容。此外,本月底乐视将会有大动作,目前乐视还不方便透露。
在AR/VR内容层面上,内容商兰亭数字推出国内首部虚拟现实MV《敢不敢》。兰亭数字联合创始人庄继顺告诉笔者:“12月底,将发布国内首部虚拟现实电影《活动最后》,截时观众可以360度地看到电影中的场景,观众会成为‘身在’电影场景中的目击者。”
AR/VR被业界认为可能会改变下一代人机交互。当下,从硬件、软件、内容到平台等全产业链已开始集体发力,力争拿下ARVR这块潜在的巨大市场。
技术路线:AR/VR融合成为可能 内容将是推动力
AR 核心是处理信号(摄像头)输入问题,让计算机理解周边环境,解决线上线下信息和交互不对称的问题,使用户获得“超能力”去处理现实中的问题。VR技术核心是处理信号(显示)输出问题,要“以假乱真”,使用户获得“超体验”。为了强化这种视听感受,硬件与软件以及硬件之间开始融合发展。并且,AR/VR融合将成为可能,人们将突破虚拟与现实的限制。
在硬件与软件的融合上,企业在布局硬件同时也在开发软件解决方案。比如,亮风台在推出AR眼镜时,也推出自主研发的软件解决方案。亮风台CEO廖春元告诉笔者:“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沉浸感。”
“硬件可以软件化,软件也可以硬件化,技术路线要符合消费者的习惯。” Coolhear公司CEO李斌表示。Coolhear在推出VR耳机时也宣布推出3D音效和主动降噪软件解决方案,同时第三方手机APP、游戏、虚拟现实VR头盔、VR眼镜等设备厂商还可以接入该SDK。
在软硬件融合的同时,硬件之间也开始融合。眼镜满足的是视觉上的沉浸感,耳机实现的是听觉上的沉浸感。为了实现更好的沉浸感,国内相关VR眼镜与耳机厂商已开始合作。
当前,AR和VR技术处于各自推进的状态,对于今后两者的关系,猎豹移动技术总监蔡海蛟表示:“AR是把现实的东西数字化成虚拟,相反VR是把数字化的东西变成真实的东西。未来,AR/VR会相互转化。”
“AR眼镜和VR眼镜一定会有机会在某个场景内融合在一起。VR能解决延时,AR能解决追踪,今后一定会全面都解决,最重要的是内容整合,内容才是真正引领AR和VR前进的重要推动力。”暴风魔镜AR产品合伙人古鉴指出。
“预计在明年年底,市场上将会出现更多AR与VR相融合的技术或产品,形成全新的MR技术(AR+VR技术融合,混合显示技术)。如国外的Magic Leap,就是通过计算机数字转化,让人们突破了虚拟与现实的限制。”睿悦CEO赖俊菘介绍。
随着产业界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融合,AR/VR技术将为读者带来更真切的沉浸感,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可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