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司朗照明业务竞购 LED格局版图或改写
不比一般的身价被业界广泛青睐,让欧司朗“两颊桃花”、“春风满脸”,这样良性循环的驱使下,自然能诱得更多的业界巨头趋之若鹜、垂涎欲滴。8月25日晚间,德豪润达发布公告称,拟与国家级产业基金合作共同收购境外某照明企业资产,预计涉及金额约在40-60亿元人民币之间,已进入实质性洽谈阶段。这种虽然语焉不详,但字里行间又不缺蛛丝马迹的公告,尤其让人浮想联翩,市场上纷纷猜测,这一“重大资产及股权收购事项”其实就是暗指欧司朗。以LED芯片起家的德豪润达,2012年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雷士照明,欲借雷士照明之力全力布局LED下游应用渠道。本已意识到身处整合的关键路口的德豪润达,勾起收购欧司朗渠道业务的兴趣,想来也不足为怪。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82778.htm9月9日,佛山照明发出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OSRAMGmbH,与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签署股份买卖协议,作价26.21亿元将100%股份转让给后者,交易完成后,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成为佛山照明最大股东。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是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而后者又属于广东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独资企业。因此,这也意味着阔别11年后,由外资欧司朗控股的佛山照明宣布重回国资背景怀抱。据了解,广晟资产同时也是另一家LED全产业链企业——佛山国星光电的实际控制人。直接或间接入主国内两家大型LED生产企业的广晟,接下来是否如圈中人士猜想的,为旗下企业寻找“出海口”,并构建“国星研发+佛照渠道+某国际照明品牌”的新路径,从而成就未来LED产业异军突起的新势力,也是相当值得业界注意。
此外,传出过竞购风声的还有浙江阳光照明在内的实力企业,以及包括一些参与过飞利浦业务竞拍的私募股权集团。其中的阳光照明就被视作拥有收购欧司朗渠道业务的充分理由。2014年度阳光照明在欧洲地区营业收入达到8.979亿元,比上年增3.8%,在公司的全球区域市场占比排首位,达27.87%。其次的是北美洲地区营业收入达7.295亿元,比上年激增139.59%,在公司的全球欧域市场占比排名第二,占22.64%。随着LED产业爆发式的发展,积聚了生产制造、市场开拓、资本积累的雄厚实力的一批中国企业,把目光远投海外市场。毋容置疑,通过投资和收购国外大型的照明企业,大举开拓海外市场,已经成了中国照明企业走向全球化的一大发展趋势——大概阳光照明也未能置身事外。
欧司朗的“择婿”条件?
中国的LED照明企业意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此助力冲出国门、远征海外、平步青云,最省时省事的方案就是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的巅峰。反观欧司朗此一时的心态,固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是也要给找个好“婆家”。深谙“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弄”之道的欧司朗,于是早前便找到了瑞士联合银行做起了这桩跨国婚姻的金牌红娘。可见,欧司朗的“择婿”标准是什么?这无疑是能让很多对这头“婚事”隆重放在心上的竞购企业辗转反侧的关键要点。
ControlRisks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肯凯德曾经说过,西方人做生意,总是把经济回报放在第一位。这个思维很好理解,谁价高卖给谁,这种逐利本性,是市场卖菜的中国大妈也懂得的道理。事实上,假如欧司朗是见谁钱多就卖给谁,也许就不用劳烦瑞士联合银行为它寻找最佳买家,所谓“最佳”,断不会是单看价高者得。除了金钱上的第一要素,决定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败的,还应包括各种宏观与微观的因素。
例如,彼此都要考虑到“政治影响”上的问题。众所周知,并购能否顺利进行并不完全取决于市场,在大多数国家进行收购都要经过权利机构的审批。不久前,美国政府勒令CFIUS出面把飞利浦旗下Lumileds出售给金沙江GoScaleCapital的交易案暂时搁一边去,就是前车之鉴,相信会从中提高警省,避免重蹈飞利浦的覆辙。
再有是来自于“文化差异性”方面的障碍。根据以往经验,收购者与收购目标之间的冲突往往起源于商业理念的差异,我们更深一层发掘,其实也就是源自于文化的差异性。参与竞购的中国公司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愿景等诸如此类的多方面,是否能符合欧司朗作为“乘龙快婿”的心理预期?相信这也会成为是否列入考虑目标的一大因素。
虽然中国人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但正如家中闺女出阁后,即使从此跟了夫姓,也总归是血脉相承,自然会希望它有个好的“归宿”。因此,竞购企业把欧司朗出售的业务收入麾下后,它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妥善经营,继续做大做强,这种结合是否将会有着一个良好的发展未来,这些都将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中国改写LED全球版图?
早些时候,金沙江GoScaleCapital收购飞利浦Lumiled在业界就曾一时炸开了锅,大家都在猜测,这桩并购案会为中国乃至世界LED产业带来何等影响?可以想见,无论是飞利浦Lumiled,还是欧司朗的渠道业务,抑或是未来排着队待价而沽的其它世界照明巨头,中国企业如把它们逐一手到拿来,无疑都将会为欠缺专利技术及全球渠道布局的中国买家带来领先的技术与广泛的知识产权组合,以及全球知名品牌和渠道。这些都会为中国照明企业走向世界打开国际市场铺平道路。同时,也会在快速获得拓展照明业务主动权之后,迅速累积资本及建立世界级范围的销售网络,从中催生国内行业照明行业新巨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