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市场分析 > 科技媒体四小龙崛起: 虎嗅很年轻 此时上市为哪般?

科技媒体四小龙崛起: 虎嗅很年轻 此时上市为哪般?

作者: 时间:2015-09-30 来源:百度百家 收藏
编者按:营收千万左右,到底为什么估值三亿呢?大家都懂得,作为媒体来说客观事实远比实际价值更重要,然而此次虎嗅上市多半要带动一批新媒体上市潮。

  传统媒体日薄西山 新媒体达不到无缝连接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80862.htm

  926万收入,只剩下66万净利润,中间860万哪里去了?按照披露,它的业务成本达到400万(广告、线下活动、整合营销三块),还剩下460万。

  是一家很轻的公司,其所谓资产也就一些办公设备。这余下的460万,估计全部砸在人员薪资上了。披露说,到2015年5月,他们有员工37人。

  460万平摊到每个月,也就是38万。30来人的队伍(姑且算14年虎嗅有30人),在北京消耗38万真不算什么高薪。——你得考虑三金、缴税之类。

  到了2015年,5个月内虎嗅称它拿下了565万收入,利润情况达到了78万。净利润率提高到超过了10%的水平。中间487万元,有262万是三项业务成本,余下225万,月均45万,37人——还是很低。

  上述计算,并没有计算虎嗅每个月可能支付的稿酬。不过,这部分钱并不多。办公折旧也是个数字,但同样,不是大数字。

  可能会出现的数字是营销佣金——也就是给营销案子达成的关键中间人的好处费。这个东西上不得台面,但的确是长久以来的陋规。佣金率提到10-15%,都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

  问题是虎嗅如果有这部分支出,它记在哪里。可能记在广告发布、线下活动、整合营销的成本里,也有可能记在人员费用里。这完全看怎么做帐了。

  我觉得计入业务成本可能性很大,因为人员费用实在是很低了,再包括佣金支出,未免太可怕。

  虎嗅很年轻 还在探索新模式

  从虎嗅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并不是一家特别赚钱的公司,净利低嘛,整体员工薪资水平貌似非常苦哈哈。它也缺少规模效应和指数增长苗头。就目前数字来看,很难得出结论:未来,它的成本上升会大幅低于收入上升。

  虎嗅非常像一家营销公司,而不是媒体公司。如果真被认为是一家营销公司,那可就真是一个悲剧:连产品都没了。

  即便是媒体公司,看着也像是传统媒体类型:做大覆盖然后卖广告卖整合营销——惭愧,我一个科班出身也算混过营销界的,至今没搞明白广告怎么就可以和整合营销并列,望有人可以教我。



关键词: 虎嗅 Techweb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