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云计算发展之路解析:落后国外竞争者
利益链变革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8170.htm事实上,城市政府的云计算之路十分艰难。2014年7月,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曾牵头部分部委、企业制定了政府采购云服务的流程、标准方案。当时,试点方案已经编制完毕,一位方案参与者告诉记者称,“不少政府机关都在等该方案,方案一出台,他们就可以采购。”但是,该方案最终却因为“沟通没有做好”而被叫停,至今仍未执行。
这种情况只是一个缩影。一位参与了国内大半智慧城市项目的公司高层向记者介绍了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医疗云案例。“医疗云的关键是打造一个共享平台,让所有医院、患者数据可以在平台上公开,但所有的医院都反对这么做。最终,克拉玛依市领导亲自约谈各个院长,反对者就地免职,这才推动了克拉玛依的医疗云。”
该人士分析,因为数据共享之后,患者的挂号、就诊、拍片子、复诊、处方、抓药,可以任意选择不同的医院,“虽然好处明显,但对传统利益链的颠覆太剧烈了。”
克拉玛依医疗云架设在华为的城市云上。在记者咨询这一问题时,华为云服务业务部总裁杨瑞凯表示:“是建设独立的云,还是开放的云,客户可以自由选择,华为都可以提供。”不过,他也告诉记者,“在其他行业,比如教育,都是如此。”
每一类行业云的推进都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每次都跟政府、行业、系统集成商等一大批人谈。”一位阿里云人士也对此深有感触,“在这个城市花6个月,到下个城市,差不多的内容,还是要谈5个月以上。”
为了降低沟通成本,阿里成立“云栖联盟”,目前汇集了200多家行业合作伙伴一同推动行业云计算发展。7月29日下午,阿里云还与用友集团达成合作,开拓财务、汽车、金融、医疗、能源等领域。
不过,前述智慧城市公司高层认为,“联盟的形式带来的动力并不足够,需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让大家能够更齐心协力。”该人士是云栖联盟的一员,他表示,“我们需要建设新的利益链,去推动传统的利益链改革,比如成立合资公司,形成更紧密的利益共享。”
落后国外竞争者
困扰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并不只是利益链的变革,还包括很多技术、产品上的挑战。
2015年5月18日,Gartner发布最新云计算IAAS服务魔力象限报告,出现在魔力象限中的15家企业几乎全部为美国公司,没有任何一家中国云计算企业。Gartner魔力象限是全球IT行业最受认可的行业报告之一。
这份报告中,仅亚马逊[微博]AWS、微软[微博]被称为领导者,而且AWS遥遥领先于微软。据了解,AWS占有全球云计算市场的28%份额,约为微软的3倍。2015年Q1,AWS收入为15.6亿美元,同比增长49%,超过中国2014年公有云市场规模总额。
2014年12月的AWS技术峰会上,记者接触到多位从国产云计算服务转投AWS的云计算用户,他们对记者的表示:“AWS的很多性能,尤其是稳定性,都超越很多国内云计算公司。”当然,也有从AWS转投国产云服务的企业,他们更追求“本地服务的便捷性”以及“性价比”。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AWS未能满足中国政府对外资云计算的监管要求,AWS进入中国两年来始终未能正式商用,只开放了少数“有限预览”业务,其用户群也主要面对拥有海外业务的中国创业者。即便如此,AWS在国内公有云市场也排在第五位,已经正式落地的微软排在第四位。前三名阿里云分别为阿里云、中国电信[微博]与中国联通(6.20,0.03, 0.49%)。
此前,记者曾就“与AWS竞争”的问题咨询中国电信,原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云计算产品总监雷葆华回答记者称:“没法比,我们还是小学生。”除此之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原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标准所所长何宝宏也曾测试大多数国产云技术服务商,他在2014年底曾告诉记者:“国产云计算绝大多数都在宣传自己的弹性、可靠性,但测试结果显示,没有任何人能满足所有自己宣传的指标。”也正是此类原因,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推出了可信云认证体系,监督国产云计算的服务质量。
从种种迹象来看,中国云计算的技术、产业都很难称得上“成熟”,毕竟,云计算的本质并非资源、价格、营销,而是可靠、稳定、性能、便捷等技术因素,后者决定了云计算的发展。当然,今天云计算行业的竞争、造势,也远远不能决定云计算市场未来的势力分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