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光电显示 > 业界动态 > 中国LED企业该如何突围专利战圈?

中国LED企业该如何突围专利战圈?

作者: 时间:2015-07-17 来源:科技日報 收藏
编者按:国际大企业对庞大的中国半导体照明市场垂涎欲滴,使得国内专利短板被国际巨头拿捏,不断向国内企业施加专利压力,从芯片到封装再到材料,“专利战”一直伴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发展,为我国半导体照明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向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扩张提供了契机。同时,国际大企业对庞大的中国半导体照明市场也垂涎欲滴,使得国内专利短板被国际巨头拿捏,不断向国内企业施加专利压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7381.htm

  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发展形势,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雷筱云表示:“半导体照明产业要发展到一个较高的竞争层次,底层的专利布局结构需要有支撑。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质量上,我们企业在知识产权布局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充分运用专利情报的“导航”作用

  不管是台湾企业亿光与日本日亚化工的长期专利纠纷,还是宏齐与科锐“小虾米对大鲸鱼”式的维权式出击,都让我们看到知识产权在半导体照明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国内企业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如何积极进行专利布局呢?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陈燕看来,除了加强自主研发,储备好“专利肌肉”外,国内企业应当重视,并加强专利信息分析,充分发挥运用专利信息的“导航”功能。

  如果把企业的基础现状、资源条件比作导航中的“甲地”,那麽“乙地”则是企业要发展达到的规模水平。如何才能快速顺利地到达“乙地”呢?

  “运用专利情报对产业现状、研发投资决策、风险评估、技术脉络、产品定位、技术空白点等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充分了解相关技术领域中专利技术的现状、重点技术、技术生命周期等。”陈燕说,“在产品研发或投资前进行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研发中进行专利分析,可以及时避开已有专利的技术陷阱,发觉并尽早进行专利回避和创新设计﹔研发后进行专利分析,可以跟踪相关技术发展动态,尽早了解是否被侵权、侵权程度及侵权对象,及早做好应对策略。”

  在陈燕看来,国内LED企业申请专利时,不能仅把专利当做一件件零散的点,而是要结成网络,建造专利“池塘”,防止自己的专利变成“孤岛”。在操作层面,要针对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申请不同类型的、不同点上的专利,形成全方位保护。同时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专利信息,当重要专利出来,一定要跟最新的专利进行交叉的布局、进行二次创新,形成外围专利。有必要时还要及时进行专利的并购。

  采取正确策略积极应对专利战

  LED高端高折光封装硅胶行业,日本企业道康宁诉国内企业康美特侵权的案件纠缠将近1年。这场关乎创新研发成果归属的专利战5月18日终于尘埃落定——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正式发文,宣告道康宁涉案专利被判无效。

  这起诉讼案也是国内LED企业积极应对跨国公司专利诉讼的典型案例。2010年前,LED高端高折光封装硅胶行业75%以上市场份额被道康宁和另外一家跨国企业占据。凭借自主研发的产品,康美特不仅很快打开了这一垄断市场,一批国际知名企业也主动接触康美特并与其达成合作意向。

  “虎口夺食”自然不会一帆风顺,在康美特崛起的同时,一场风雨洗礼也逐步逼近。2014年4月,道康宁将康美特公司告上法庭,声称康美特公司在市场上销售的含苯基的高折光硅胶侵犯其专利。

  在“大讲堂”上,北京市知识产权法庭庭长姜颖以此作为案例分析,建议国内企业面对来自跨国企业的诉讼时,不仅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应战”,更要采取正确的策略,才能在专利战中获得成功。

  “这是一个通过宣告对方专利权无效来进行侵权抗辩获得成功的案子。在专利侵权案件中,这种策略是诉讼中的常用策略。”姜颖说,康美特在产品投放市场前,专利检索做得很好。

  不过,在剖析这件案例时,业内专家指出,康美特虽然最终打赢了这场专利战,但是“打”无效应该在产品进入市场前,而不能等到对方告你侵权的时候,再去“打无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LED 互联网+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