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老兵30年:巨头没落和新贵崛起
新十年,和移动互联有关的创业潮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67418.htm2010年后,中国IT业大举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而米丹宁也在IT行业里摸爬了二十多年,仅在CIO的职位上就工作了超过10年。“CIO这个职务这两年还是挺热的,但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到了这个年纪再换一个工作就真的是等退休了。”显然与其这样默默退休,米丹宁还是希望能再追赶一次行业浪潮。
他创建了一个名为i8小时的社交类OA产品,在PC端和手机端同步推出。米丹宁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将会让这个产品崛起。
米丹宁评价自己是一个待得住的人,从业二十几年也就服务了两家公司,每一次跳槽都是在整个行业变迁时候才做出的决定。他认为自己在2005年跳槽时最适合去的公司应该是阿里,而非盛大。“在阿里或许可以更好地发挥我的优势,那个时候电商行业刚刚崛起,我在方正积累的供应链方面的经验正好可以用在电商经营中,而在盛大这部分经验被浪费掉了。”
但作为“前阿里人”的郑文军并没有对离开阿里表示更多的遗憾。身为齐家网的副总裁,他当前正努力研发一款名为“齐家钱包”的电子支付软件。齐家网是一个针对装修、建材、家居领域的垂直电商网站,这款支付软件正是对这个行业定制研发。“可以看作是定制版的支付宝。”未来郑文军还想将这个软件推广出去,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为那些同样有个性化需求的电商网站服务。”
回顾自己的职业经历,郑文军并没有像米丹宁那样层次分明的职场转折,他认为IT产品从1980年代的“朝阳产品”变成了现在的“大众化普及的东西”。
“1990年代招程序员的工资标准是三六九,就是说一线院校的本科生月薪三千,硕士生月薪六千,博士生月薪九千。而现在应届毕业生的工资好像依旧如此,但现在物价标准可远高于1990年代。”
从业人员从当初的“天之骄子”变成了现在的“码农屌丝”,IT人走下神坛,但却更加深远地影响着这个时代。
而像陈大同这样的“硬件专家”则已经走出IT行业进入资本领域,“用资本和制度来影响这个行业”。
2007年展讯上市,2008年陈大同离开展讯,加盟北极光风险投资公司,成为一名“专注于高科技芯片研发”的投资人。“我们这种人就是将一个东西做熟了之后就想不安分,想换一个东西再去做。”他对《财经天下》周刊说。
他希望将美国硅谷的那一套创业理念和投资制度引入到中国来。“做展讯的时候我们只是将硅谷的创业模式引入中国,而做北极光我希望能将硅谷的投资模式也带回国内。现在中国的IT业确实已经起来了。”
让陈大同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除了阿里天价市值上市之外,还在于近期的英特尔对展讯的投资。“此次合作以中文协议签约,意味着一旦出现争议则需要在中国仲裁,这也是所有中外收购案中从未出现过的好消息。对比前三十年我们自己IT工业的一穷二白,你说现在这种变化有多大啊?”采访的最后,陈大同这样反问记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