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iMagic蓝牙智能灯二代
LED铝基板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66750.htm首先最明显的改变要数LED铝基板,iMagic二代采用了一块直径约为36.8mm的铝基板,这要比一代小了1/2还多的面积,LED铝基板的改进不但减小了成本,而且还大大优化了智能灯整体的结构设计以及LED电路的布局。 在iMagic二代中,LED灯珠被合理的均匀的分布在铝基板上,散热的处理更加合理,产品的稳定可靠性也相应得到了保障,在一代中的零欧姆电阻作为跳线使用的现象也不复存在,也不像一代中LED灯珠都集中在铝基板的中央位置处,周围铝基板的面积都白白"浪费了“,如下图

iMagic一代(图左) VS iMagic二代(图右)
除了铝基板本身面积的变化,板载LED的数量和供应商也发生了改变,从官方提供的资料,iMagic二代采用了飞利浦的LED灯珠,并且将白色LED的数量从原来的5颗提高到了12颗(被均匀的分布在铝基板的”周边“),RGB LED从原来的6颗提高到了11颗(铝基板中央位置处),而让人欣喜的是二代的功耗仍维持在6.5W,与一代持平。
去除32.768KHz时钟
与LED的功耗相比,Ti CC2540蓝牙模块的功耗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此在iMagic二代的电路设计中,移除了CC2540外部的32.7682KHz时钟(见下图)设计(这样设计相当于去掉了CC2540模块的休眠功能),在不影响体验的情况下成功缩减了物料的成本,大大有利于产品在量产时的成本控制,国内很多方案厂都这么搞,看来iMagic也不能免俗。

iMagic一代主板正面(图左) VS iMagic二代主板正面(图右)
如果仔细观察,还能在主板正面的LED驱动IC旁发现少了3颗1K阻值的贴片电阻,这又是什么改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是要结合主板背面的电路一起理解。
增加RGB LED PWM调光的MOSFET控制开关
首先在主板的背面可以发现去掉了二极稳压管的设计,可见18V直流输出的电源模块质量还是非常可靠的,即使在iMagic一代上,虽然设计了这个电路,但是最终依旧没有使用上。

iMagic一代主板背面(图左) VS iMagic二代主板背面(图右)
不过,主板背部的电路改进的重点不在于此,而在上图中(图右)的3个MOSFET以及6颗电阻。结合之前在主板正面LED驱动IC旁看到的3颗未贴片电阻焊盘的改变,我们可以推敲出iMagic二代在RGB LED的控制电路上做了非常”大“的改变,如下图

iMagic一代RGB LED PWM调光电路原理框图

iMagic二代RGB LED PWM调光电路原理框图
原理框图中的LED驱动IC的Vset信号引脚的主要作用有3点(若不使用可以悬空,内部使能):
接DC信号用于作开关控制
接电容用于软启动的时间控制
接PWM信号用于LED的灰度调节
在iMagic智能灯上,Vset引脚主要是用于LED的灰度调节,在iMagic一代上,对于Vset引脚的控制相对较为简单,直接通过CC2540 的PWM信号来实现,而在iMagic二代上,RGB LED的灰度调节电路遵循了官方指导设计,通过PWM信号来控制NMOSFET开关来实现,虽然成本有所提高,但是对于电路优化和灯光控制得到了改善,提高了用户体验。
总结
看完iMagic智能灯二代的进步,不知你有何感想?前些年,智能产品还停留在概念,而如今,一波又一波的智能创意产品已经充斥在我们周围,然而,在这样的智能硬件快餐文化下,多数产品终究只是昙花一现,有幸像iMagic蓝牙智能LED能在经历了一代的沉淀后还能有二代产品的出现,真不多见,而更难能可贵的是,iMagic二代较一代的提升用”空前绝后“来形容也不为过:产品外观更加精致美观、内部结构、电路优化更为合理、移动端APP体验更加丰富。而且二代的价格相比一代更便宜,在淘宝只需要179元。当然,按照国内普通居民的消费水平,200左右RMB一个灯泡的观念还未形成,iMagic智能灯也只能在小众范围内传播,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厂家加入到智能家居行列,相信市场终会出现像”小米“那样的价格屠夫出来一锤定音,相信到那时智能家居离我们不会遥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