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医疗电子 > 设计应用 > 纳米碳管永久性假体 使用寿命长达150年

纳米碳管永久性假体 使用寿命长达150年

作者: 时间:2010-08-27 来源:网络 收藏

美国科学家经大量研究发现,在市场上现有的各种植入式或外科用产品(如血管支架、导管、微囊、心脏起搏器、内窥镜、心脏瓣膜、血糖检测仪、传感器、医用纺织品、输血管/抽血管、整形外科器械、假肢或假体、诊断设备等)的表面涂上一薄层外膜,就能大大改善它们的工作性能,并使其更好地与人体组织相容。但是,这在技术上存在一定难度。不过,美国Sono-Tek’s超声仪器公司不久前开发上市了一种新型喷嘴“Accumist”。这种产品可在瞬间将材料喷涂在多种植入式器械产品或外科器械产品表面,而且涂层非常牢固,不易脱落。它较传统喷涂技术能降低80%的材料用量。这种纳米碳管涂膜专用喷嘴也是全球第一台低压超声原子单层喷嘴,该产品已投入批量化生产。

多功能纳米碳管线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纳米碳管实验室在材料学界非常有名。该实验室利用特种技术将纳米碳管纺成线。这种碳管线在军事通讯和民用产品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据介绍,辛辛那提大学科研人员研制的纳米碳管线的直径仅有25微米,肉眼基本看不见,其可被加工成可降解的植入式产品,从而改变现有植入式器械产品在失效后必须手术取出的麻烦。

技术外延

纳米碳管 一把“双刃剑”

尽管纳米碳管作为21世纪的一种新兴材料被欧、美发达国家看好,但是,一些西方国家卫生部门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纳米碳管非常纤细,肉眼难以辨认,实验表明,一旦它被无意中吸入肺部并达到一定含量,将会像石棉纤维那样诱发肺癌和间质细胞瘤等恶性肿瘤。

英国爱丁堡大学科研人员在2008年出版的《自然纳米碳管》杂志中刊登的一篇报道说,实验证实,小白鼠在吸入一定量的纳米碳管气体后最终出现间质细胞瘤症状。

世界上最早发现纳米碳管新材料的日本,最近也发出相同的警告。该国厚生劳动省官员告诫日本研究人员在纳米碳管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防止大量吸入纳米碳管。由此可见,纳米碳管虽为一种前景光明、用途广泛的新材料,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防范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仍有待于科学家的探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