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电势用于角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
1 流动电势[1~3 ]
任何固体与任何液体相互接触时,都会使固体表面呈现出带电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固体表面对离子的吸附;(2) 离子晶体的溶解;(3) 固体表面的电离;(4) 固体具有n 型(空穴型)或p 型(电子过剩型) 缺陷;(5) 两相对电子的亲合力不同。不管是由哪种原因引起的,当固体表面带电以后,它必然要吸引等量的反极性电荷在其周围。这样在紧靠带电固体表面处就形成一层特殊的表面层———双电层。双电层的经典理论有以下三种:德拜—尤格尔理论;古依—查普曼理论;斯特恩理论。其中斯特恩理论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至今绝大部分仍然是正确的。斯特恩双电层的理论模型如图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双电层由一个称为斯特恩平面的平面(实际上是一个假想平面) 将它分成二部分:内层为斯特恩层,外层为扩散层,在扩散层中,反电荷离子富集。
2 示意结构
根据流动电势效应制作的液环式角加速度传感器的示意结构如图2 所示。其中,液体环由玻璃管吹拉而成;多孔塞用直径10μm 左右的微球玻璃粉烧制;环状电极用铂金丝制作;液体环中的液体用高纯度丙酮制备。
实验结果证明,在液环中装满高纯度丙酮溶液后,玻璃塞中微孔的内表面带负电荷。这一实验结果可由玻璃和丙酮对电子的亲合力不同而得到解释.当玻璃和丙酮相互接触,两相对电子的亲合力不同,致使电子从介电常数大的一方流向介电常数小的一方。玻璃的介电常数为6 , 丙酮的介电常数是20。7 ,因而电子从丙酮流向玻璃, 使玻璃塞中微孔的内表面带负电荷。这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丙酮溶液中的负离子与玻璃塞中微孔内表面的负电荷相排斥, 而正离子则与内表面的负电荷吸引, 结果使得在接近微孔内表面的地方,丙酮溶液中的正离子富集。当受到一个外加角加速度作用时,璃塞两端中的丙酮溶液所承受的压力为
3 讨论
液环式角加速度传感器的两个关键部件是微孔玻璃塞和液环中的液体。微孔玻璃塞中的微孔孔隙分布要均匀。因为流动电势只与双电层中的扩散层(可移动部分) 的性质有关,流动电荷只发生在靠近微孔壁的地方,孔径过大会使ζ电势减小, 流动电势也随之减小;孔径过小时, 当外加一个角加速度时,不能使液体顺畅通过,仍然会影响流动电势的产生。对于液环中的液体,要求有稳定的温度特性及化学特性,在液环腔内不应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另外,溶液的溶沸点范围要宽, 黏度要小,纯度要高。实验结果证明,只有将这两个关键部件设计与处理好,才能制作出稳定性较好、精度较高的角加速度传感器.
参考文献:
[1 ]Kitahara A ,Watanabe A。界面电现象[M] 。邓彤,赵学范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 ]DJ 肖。胶体与表面化学导论(第三版) [M] 。张中路,张仁佑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
[3 ] Sparnaay M J 。The Electrical Double Layer [M] 。New York :Porgamon Press ,197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