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需求的LED路灯设计和营销策略思考
1.LED道路照明灯具制造是一门行业综合技术
2.LED路灯灯具造型设计是一项艺术
3.LED路灯推广则是一门学问!
首先还是谈论LED路灯的技术,品质对产品推广的重要性。
★.LED道路照明灯具制造是一门行业综合技术
道路照明灯具的设计制造是个系统工程,它包含有:光源的科学有效利用、散热处理、电源的可靠性、符合道路照明要求的造型设计等…。LED道路照明灯具更是个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一代照明产品。基于道路照明的重要性,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节能技术组副组长李丽玲博士曾指出;道路照明设计考虑因素包含,照度充足、辉度均匀、光色宜人、避免眩光、诱导行车、节能及维护便利等。所以路灯必须性能佳、可靠且安全。其次,灯具具备高效率、照明利用率佳、恰当的配光、寿命长、防水防尘等,以提供安全可靠、节能、视觉舒适、低光害及低维修率等。
道路照明受到严格的要求,全球在道路照明设置规范以及路灯性能标准相当完整明确;标准一般包含照度以及均匀度(最小照度/平均照度),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之CIE115提出参考规范,将道路分成四大类,路面照度基准分15、20、30与50Lux,均匀度(最小照度/平均照度)要求0.4,但基于环境与文化因素考虑,各国规范仍有相当差距。

LED路灯子午面配光曲线

LED灯具光强曲线

高压钠灯子午面配光曲线

高压钠路灯光强曲线

传统照明路灯整体包含;光源,光源腔体,电源,具备道路照明要求的灯具壳体。

灯具图式


LED路灯利用系数曲线

高压钠灯利用系数曲线
钠灯球面光源特性,其两翼展开的亮度光效率的有效利用,反射罩的质量决定着灯具的整体效率,也取决于反射罩的氧化寿命(光源腔体的温度接近200℃左右)。一般的反射器因为阳极化处理的瓶颈,经过光源腔的高温烘烤,很快变色,反光效果加速降低,工作一段时间后大部分的光线在中间段,易造成暗区形成斑马效应。 灯具的壳体是起散热、防护功能,其流线型的造型设计需具备道路照明防风阻要求。因其气体放电灯的局限性,造型多为“蛇头状”功能性照明灯具。

传统路灯照明灯具的优势;多年的应用设计制造经验,光源电器的稳定性,标准功率系列通用性,维修简易方便。
LED灯具光源效率及点发光的独特性,在光源散热保障,光学合理配光有效利用,满足道路照明要求的色温选用,电源稳定可靠性,造型设计等诸多方面和常规照明是有本质的不同,值得设计人员去分析研究。
我最近走访考察了内地的一些使用单位,直接和政府官员,业主、路灯工程设计施工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从一些案例来分析LED路灯的推广瓶颈。
某市实景照片案例解读;从负面照片可以看出:
冷白光的使用,不合理的配光效果,快速路的勉强上路缺陷,市民强烈反响的后果,照这样上路,负面效应会影响LED路灯的发展。市长对实地白光和暖光的考察结论:不允许正白光在道路上使用,当天低价招标结果废除,本市订立只允许暖白光的使用决定。



某路段的冷白光与石墓碑案例;
一条实验段的冷白光使用,原先的晚间散步休闲之路,变的阴冷灰暗,加上原先一处的石墓碑阴森恐惧,百姓怨声载道。换用暖光照明后其乐融融。可见色温在路灯照明中的重要性。


山坡的交通事故案例故事。
某多弯路的山坡地,在晴朗天的下午3点时分,此处屡屡出现机动车冲下山坡的交通事故,多次考察无结果,最终光学专家验证答案为;当时的太阳亮度光线正好在此处形成直线,无形的诱导了驾驶员错误的驾驶导向造成了交通事故。可见亮度在道路照明中起诱导行车作用的重要性。


现今LED路灯诸多关键技术及概念需改进的必要性。
许多厂家也在朝模块化的思路发展,但要弄清楚“真正的模块化”含义,1.规避大功率电源的瓶颈,2.维护方便简易化的潜规则,3.也要清晰的认识到光源模组的集中小型化对眩光和散热的技术要求。

真正的模块化
★.LED路灯灯具造型设计是一项艺术 在LED的诸多优势中,其在造型设计上应该是它的长项,也是传统气体放电灯照明灯具无法比美的,而恰恰现今一些厂家还是依照传统照明“蛇头状”的模式仿照跟进。(图式)

一种爱吃松针叶的昆虫“毛毛虫”,昆虫学家发现该昆虫有个习惯,爱结队行走,于是就将其多只放入一个瓶底,边上放置“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叶观察其举动,就见“毛毛虫”在前面一只的带领下围着瓶底绕圈,对近在瓶边的松针叶不屑一顾,只是盲目的一只跟着一只的朝前走,一直到筋疲力尽的饿死。究其原因,因为前面是这样的所以后面的跟着前面走,为什么?不知道!他们遵循既定的方法与步骤,没有别的理由,因为“大家都那样做”和“大家都认为应该那样做”。
上面故事的结果揭示了极为深刻的寓意,
当今一些LED应用产品生产企业的做法是否雷同“毛毛虫”现象呢!
LED路灯的外观造型制作尚需关注的方面:
◆重量的限制,换用灯具兼顾原灯杆的承载力,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