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光辐射信号探测的数据采集系统

3.1 自适应阈值设定
自适应阈值的设定是根据当前背景噪声的大小进行现有阈值进行更新。系统默认的工作状态是背景检测模式,当采集到系统所要求的数据个数后,将这些数据求其有效值后乘以一个加权系数(一般情况下是5~10)作为当前的阈值。系统每隔一段时间给FPGA重新赋阈值。当所采集的数据的幅值连续超过当前阈值设定的次数时,此时系统判定当前的背景信号发生,FPGA控制切换相关的电路,启动相关的电路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高能粒子撞击光学镜头或是光罩,瞬间产生超过当前阈值的能量造成误触发。
3.2 变频存储的实现
为了减小信号处理的数据量,根据目标信号的特征,可采用变速率存储技术。尽管所探测的瞬变光辐射信号的最高频率一般在10 kHz左右,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采样频率只要在20 kHz以上即可以无失真的还原信号,但是所要探测的光辐射信号中有一些关键峰值到达时刻最小不到半个毫秒,高速率采样有助于提高计算峰值到达时刻的精度,同时有利于提高A/D的信噪比。A/D采集系统初始的采样频率为200 kHz,每隔32个采样点,存储频率下降50%。

在电路中采用的方法是:A/D转换器按照固定的转换频率进行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通过FPGA控制数据的变速率存储。其具体的VHDL设计步骤如下:
(1)实现采样时钟的逐次分频;
(2)调整逐次分频的占空比,以防止数据存储错误;
(3)设计使能信号,实现对每组只存储32点。
由于系统对目标信号采集时间长度是固定的,故变频存储的变频次数是有限的。初始存储时间间隔△t=0.01 ms,其变频次数不超过16次。故本方案中设计一个16位计数器counter16,对200 kHz采样时钟计数。计数器counter16的第0~15位的输出,即可以实现对200 kHz采样时钟的逐次二分频。但是由于从counter16(1)开始,每个低位输出时对应着K个有效数据,但存储的数据只会是最后一个有效数据,这样可能会造成数据存储出错,故需要对counter16(1)~counter16(15)进行占空比调整。将占空比从1:1调整为1:(2K-1),其中K为整数(K=2~32 768)。调整占空比VHDL的思路为设计一个16位的counter16_v计数器,将counter16的相应位进行相与后赋给相应的counter16_v。
由于每组只存储32个数据,因此对应每组还要设计相应的16 b使能信号dcnt。方法是对clk_200K计数,存储开始后,开始64个clk_200K时钟将第一组数据使能信号dcnt(o)置为高电平,然后保持低;接着对128个clk_200K时钟将第二组数据使能dcnt(1)置为高电平,然后保持低。按照这种方法可将16个使能信号从dcnt(0)~dent(15)设置好。变频存储的使能频率为ad_clk。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