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时钟系统输出及应用
随着晶振制造技术的发展,目前在要求高精度时钟的应用中,已有各种高稳定性晶振体可供选用,如TCXO(温度补偿晶振)、VCXO(压控晶振)、OCXO(恒温晶振)等。
3.2 时钟同步误差
如果对类似于TXP的时钟同步方式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时钟在自上而下的同步过程中产生的DCS的绝对对时误差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3.2.1 GPS时钟与卫星发射的UTC(世界协调时)的误差
这部分的误差由GPS时钟的精度所决定。对1PPS输出,以脉冲前沿为准时沿,精度一般在几十ns至1μs之间;对IRIG-B码和RS-232串行输出,如以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地钟产品为例,其同步精度以参考码元前沿或起始相对于1PPS前沿的偏差计,分别达0.3μs和0.2ms。
3.2.2 DCS主时钟与GPS时钟的同步误差
DCS网络上的主时钟与GPS时钟通过“硬接线”方式进行同步。一般通过DCS某站点内的时钟同步卡接受GPS时钟输出的标准时间编码、硬件。例如,如在接受端对RS-232输出的ASCII码字节的发送延迟进行补偿,或对IRIG-B编码采用码元载波周期计数或高频销相的解码卡,则主时钟与GPS时钟的同步精度可达很高的精度。
3.2.3 DCS各站点主从时钟的同步误差
DCS主时钟与各站点从时钟通过网络进行同步,其间存在着时钟报文的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表现在:(1)在主时钟端生成和发送时间报文时,内核协议处理、操作系统对同步请求的调用开销、将时间报文送至网络通信接口的时间等;(2)在时间报文上网之前,还必须等待网络空闲(对以太网),遇冲突还要重发;(3)时间报文上网后,需一定时间通过DCS网络媒介从主时钟端传送到子时钟端(电磁波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为2/3光速,对DCS局域网而言,传播时延为几百ns,可忽略不计);(4)在从时钟端的网络通信接口确认是时间报文后,接受报文、记录报文到达时间、发出中断请求、计算并校正从时钟等也需要时间。这些时延或多或少地造成了DCS主从时钟之间、从从时钟之间的时间同步误差。
当然,不同网络类型的DCS、不同的时钟通信协议和同步算法,可使网络对时的同步精度各不相同,上述分析只是基于一般原理上探讨。事实上,随着人们对网络时钟同步技术的不懈研究,多种复杂但又高效、高精确的时钟同步协议和算法相继出现并得到实际应用。例如,互联网上广为采用的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NTP)在DCS局域网上已能提供±1ms的对时精度(如GE的ICS分散控制系统),而基于IEEE1588的标准精确时间协议(Standard Precision Time Protocol,PTP)能使实时控制以太网上的主、从时钟进行亚微秒级同步。
四、时钟精度与SOE设计
虽然DCS的普通开关量扫描速率已达1ms,但为满足SOE分辨率≤1ms的要求,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一直都遵循这样的设计方法,即将所有SOE点置于一个控制器之下,将事件触发开关量信号以硬接线接入SOE模件,其原因就在于不同控制器其时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关于这一点,西门子在描述其TXP系统的FUN B模件分散配置的工程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时钟不能同步而无法做到1ms SOE分辩率,更有甚至因时钟相差近百ms,造成SOE事件记录顺序的颠倒。
那么,如何既能满足工程对于SOE分散设计的要求(如设置了公用DCS后,机组SOE与公用系SOE应分开,或希望进入控制器的MFT、ETS的跳闸信号无需经输出再返至SOE模件就能用于SOE等),又不过分降低SOE分辨率呢?通过对DCS产品的分析不难发现,通常采用的办法就是将控制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