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为什么最强大脑们都输给了人工智能?

为什么最强大脑们都输给了人工智能?

作者: 时间:2017-01-23 来源:虎嗅网 收藏
编者按:从技术角度探讨,在识别和推理技术上,人工智能确实有很大的优势,但仅仅局限于对静态和动态事物的模拟和运算上。

  情感PK理性认知:人类输在了感情用事?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1/343237.htm

  《最强大脑》的弟三次人机对战,最终被称作“水哥”的王昱珩败给了小度。但从基础事实上来说,《最强大脑》节目组选择的人机pk项目几乎都是机器的长项——传统和语音识别,再加上逻辑推理与模糊判断,两个项目组合来作为人机大战PK的项目,使得人类和都不具有绝对的优势,悬念会使比赛显得更加精彩纷呈。

  在实际呈现的结局上,最强大脑在面前却显得如此不堪一击。这其中,客观因素是有的,即《最强大脑》科学顾问团首席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刘嘉教授所总结的,小度和谷歌的阿尔法狗一样,是领先在世界前端的高科技,并不是玩具级别的小工具,“小度在人的面孔识别上暂时排名世界第一,它战胜过Google、微软等等很多其他科技公司的识别系统,在国际上各种有史以来的挑战都是排第一。”

  但深度剖析故事背后的原因,人类的情感因素却成为了左右胜负的关键。就比如王昱珩在为对方设置难度的时候也难住了自己,以及他在几个正确答案之间因不确定因素而产生的彷徨和徘徊;也正如王峰在面对双胞胎对象时略带惯性的选择。

  就像之前的阿尔法狗和人类之间的对决,唯一胜过机器的李世石曾总结了关键一点,“和阿尔法狗下棋很恐怖,因为对方是没有情感的,而人类是有感情的,在对决中人类往往受感情限制。”

  类似的观点围棋手柯洁也有过,他悲观地认为人类是不可能战胜机器的,因为他自己都会在对弈时多想,自己的主观情绪会影响整个的判断,甚至直接影响到对决的胜负。

  似乎从记事以来,感情用事一直是人类难以突破的障碍,但太过关注胜负的人们都忘了,正因为有感情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人类对自己的挑战才得以无止境地进行下去。正像是古力大师在输棋后茫然中收获的一段安慰一样,“马拉松项目确立了几百年,马车也发明了几千年,但没听说过让运动员与马车赛跑。老祖宗发明了围棋,并不是让人与机器逞威风,而是认清自己、超越自己、认清别人、超越过去。加入对狗狗们心有余悸,对前途心怀残念,那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

  在这里,这个“自己”属于被技术所震惊的所有人类。

 无欲则刚:离了胜负心 的背后还是人

  水哥王昱珩在微观识水方面曾经展现的联想能力就远非目前的人工智能所能企及的,人工智能在庞大的数据库支撑下确实会获得最大概率的计算,但人类的主动运算能力、对前后事物关系的研判能力,乃至主动思考和作为的能力,仍是人和人工智能最本质的区别。

  正如之前所讲过的,阿尔法狗可以战胜李世石和柯洁,却永远都学不会几十个世界冠军棋手齐心协力试图战胜电脑的壮烈决心,永远也不会理解人类棋手在对弈过程中攻坚克难并完成自我挑战的乐趣。

  人工智能的进步说明的不是人类被人工智能给打败了,而是人类又多了人工智能这个助手以处理僵化重复的程序运算,以实现简单而繁复的重复工作,从而让人类可以解放出来,从事更有价值的社会活动。这才是人工智能的开发者——人类应该持有的思想。

  时代变迁中,或许新的生存方式将被重新确立,而人工智能将是改变人类生活的一个方向,重构传统制造业,创造新兴的高端产业,让人类在变迁中实现更多的新的价值。可以直观感受到的是,《终结者2》中对人工智能的开发正在上演,计算机在人类的操作下正实现着新的飞跃——从计算智能到感知智能的升级,也就是从计算、传递信息到了当前的语音识别、机器视觉。

  这一变化也正被人类所运用,比如像《最强大脑》嘉宾们所介绍的,用于失踪儿童的搜寻定位等等。也许最终这个世界也会像很多科幻电影所展现的那样,感知职能被人类完善成真正有自我意识、自我思考能力的认知智能,但毕竟,那也是需要同样高阶的人类智慧作为支撑的。

  应该总结的是,人工智能在某一方面强过人类认知,并不是说它就已经超越了人类智慧,只能说,人类在改善改造世界的工具上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步入了新的领域。人工智能的进步值得点赞,也正因为其背后凝聚的仍是人类独有的智慧。

  就像王昱珩所展现的,“嘿,我本来想着暗一点能给小度制造点麻烦呢。”

  我想,以“小度”的智慧,它还远远不会想到制造麻烦这么复杂的命题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