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专题:第六讲 PROFINET(上)
通过比较Arcnet网络与以太网在不同网络负荷下的通信响应性能(如图2)所示。
图中横坐标为负载的百分数,纵坐标为响应时间(以对数为刻度)。图中两条曲线,一条为美国Leeds&Northrup公司的令牌网(Arcnet);另一条为CSMA/CD的以太网。可以看出,当网络负荷低于25%,以太网的响应速度要比Arcnet网要快。如果通过仔细设计,对系统中的网络节点数量和通信流量进行控制,使网络负荷低于10%,则完全可以采用以太网来取代Arcnet网等令牌网。当网络负荷低于5%时,网络上碰撞的概率几乎可以为零。
3)采用全双工通信
所谓全双工通信是相对于单工通信和半双工通信而言的。现就这三种通信方式进行说明。图3就可以说明这三种通信线路的工作方式。
单工通信
单工通信是指所传送的信息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而不进行与此相反方向的传送,如图3(a)所示。设A为发送终端,B为接收终端,数据只能从A传送至B,而不能由B传送至A。单工通信线路一般采用两线制。
‚半双工通信
半双工通信是指信息流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同一时刻只限于一个方向传输,如图3(b)所示。信息可以从A传至B,或从B传至A,所以通信双方均有发送器和接收器。要实现双向通信必须改换信道方向。半双工采用两线制线路,当A站向B站发送信息时,A站将发送器连接在信道上,B站将接收器连接在信道上;而当B站向A站发送信息时,B站则要将接收器从信道上断开,并把发送器接入信道,A站也要相应地将发送器从信道上断开,而把接收器接入信道。这种在一条信道上进行转换,实现A→B与B→A两个方向通信的方式,称为半双工通信。
ƒ全双工通信
全双工通信是指系统能同时进行如图3(c)所示的双向通信。他相当于把两个相反方向的单工通信方式组合在一起。这样就需要4线制。
4)采用交换机(switch)
由于有些搞控制技术的人不熟悉通信技术,因此往往有人将通信方面所使用的switch(交换机)理解或译成为开关或转换开关,或将seitch.technolog(交换技术)理解为切换技术。实际上,通信所用的交换机与控制所用的开关在结构和功能上二者截然不同。二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交换机(switch)在通信网络上相当于一个网桥,因此用若干个交换机可将网络划分为若干网段,以太网交换机由于具有数据存储、转发的功能,使其各端口之间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帧能够得到缓冲,不再会发生碰撞;同时交换机还可以对网络上传输的数据进行过滤,使每个网段内节点之间数据的传输只限在本机网段内进行,而不需经过主干网,也不占用其它网段的带宽,从而降低了所有网段和主干网的网络负荷。
如果采取了上述措施,即采用了星形网络拓朴结构的交换机和全双工通信以后(见图4)能够有效地避免冲突,满足了实时性和确定型的要求。
从图4中可以看出交换机位于星形的中心,各个现场设备(变速器、执行器等)都与交换机的各端口实现点与点的连接,把传统以太网一次只能为一个用户服务的“独占”的网络结构,转变为一个平行处理系统,为每个用户提供一条交换通道而各不相扰。
2.PROFINET的通信结构模型
PROFINET的通信结构模型见图5。图中左边是ISO的OSI模型,可与右边的PROFINET的模型相对照。PROFINET只应用了OSI的1(物理层),2(链路层),3(网络层),4(传输层)和7(应用层)。图中DCOM为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也是COM的扩展,他通过网络进行通信;RPC为远程程序调用;UDP为用户数据报文协议;TCP为传输控制协议,IP为互联网协议,而RFC则为一种事实上的标准。IEEE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的标准,如IEEE802.3,若为ISO(国标标准化组织)所采纳,往往在其前加上8字和ISO8802.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