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 Vision面临倒闭 QLED真的干不过OLED?
近日,国外社交媒体Quora爆出量子点技术巨头公司QD Vision遭到大股东的撤资,消息一出震惊业内。内部爆料人称团队高层已宣布解散核心团队,诸多项目均已暂停,大部分员工已离开,股东撤资无法挽回导致公司面临倒闭,令人唏嘘。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11062.htm此事件一经曝光便引起了国内行业专家的关注,刘步尘发出文章“上游供应商突生变局,量子点电视遭遇信心危机”更是坐实了上述消息,还有更多消息在彩电圈悄悄流传,主流量子管供应商QD VISION在台湾生产线已于前不久停工待售。
上游供应商突生变局 量子点电视遭遇信心危机
近日,一则消息在彩电圈悄悄流传:主流量子管供应商QD VISION在台湾的生产线已于前不久停工待售。
就在5个月前,QD VISION CEO还在表示“将全面发力量子点显示技术”。
量子管是一代量子点电视的主要背光材料,QD VISION是中国大陆量子点电视企业重要供应商之一。
由于事发突然,相关量子点电视企业不得不寻求新的供应商解决方案。
消息人士称,QD VISION台湾公司的破产,意味着资本对量子点电视未来前景看衰。而且将对下游量子点电视整机制造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对消费者信心也是一个打击。
2015年以来,媒体关于OLED的报道层出不穷,多为各路资本纷纷进入。比如,此前一直拒绝进入OLED领域的华星光电,已决定募资500亿元进入高世代液晶及AMOLED面板领域;而另一大面板巨头京东方,则已初具OLED面板产能,并有可能于明年上半年推出大尺寸OLED面板。

一进一出,资本对待OLED电视和量子点电视的态度截然相反。
OLED和量子点电视,到底谁代表了彩电的未来?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只有OLED有机电视才能代表彩电的未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量子点电视也可实现卷曲及折叠,甚至印刷制造,未来彩电发展方向有可能呈现“双头蛇”格局,两大方向齐头并进。但总体看,认同前者的声音明显高于后一种说法。
2016年以来,OLED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当属越来越多彩电企业进入OLED电视整机领域。在9月初举行的德国柏林IFA消费电子展上,多家主流彩电企业展示了最新推出的OLED电视产品,OLED产品阵容明显大于2015年。
韩国两大彩电巨头三星、LG,则不断削减液晶面板产能以便腾出产能向OLED转型。

在资本市场,2015年以来OLED板块持续受到追捧,股值表现良好。
作为全球科技公司风向标的苹果,已决定于2017年部分导入OLED面板手机,2018年大面积导入OLED手机。苹果及三星的示范效应已提前释放,中国企业已推出OLED屏幕手机。
而鸿海整体收购“液晶之父”夏普之后,第一笔资金即投向OLED,郭台铭布局OLED的急迫心情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全球OLED产业状态可用“全产业链同时发力”来形容;相比之下,企业围绕量子点电视布局力度要小得多,资源投入也比较有限。
其实,以上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什么?是止于目前真正意义上的量子点电视尚未问世,仍是水中月镜中花。
依据中国主流彩电企业TCL提供的资料,真正意义上的量子点电视(即二代量子点电视,有时被称为QLED),3年后从研发进入生产化阶段,5年后实现打印技术产品化。
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所谓“量子点电视”,准确讲应该叫“量子点背光源液晶电视”。
更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市面上的量子点电视其实是液晶电视众多色域提升技术中的一种,和ULED、GLED不以“量子点”自称的液晶电视本质上并无二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