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微软人工智能大布局
AI统一到一个5000人规模部门,由沈向阳领导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10781.htm沈向阳29日在微软官方博客上发表了题为“The next milestone in Microsoft’s AI journey”的博文:
在本周的微软Ignite大会上,我们展示了如何全面、广泛地将人工智能(AI)注入到微软各产品和服务,以此来进一步帮助我们的客户。
在这个根本性的转变中,我们的出发点是普及人工智能,就是让每个人都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并从中受益。我们专注于创造一个人工智能集群,它不仅覆盖基础设施、服务、应用以及智能助理,而且可为包括消费者、企业用户和开发者在内的众多客户群所用。
我们正在创建许多工具,让繁忙的职场人士在工作上能够有条不紊;让身处不同国家的亲朋好友能够跨越语言障碍尽情交谈;让智能手机用户能够分身有术、更快捷地发送信息。同时,我们也在为企业用户提供其所需的工具,让他们能够将智能注入到每一个产品和每一项商业决策中去。
今天,微软宣布成立一个全新的部门,藉此来加速这一进程。这一部门将包括微软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微软信息平台部门(Information Platform Group)、必应(Bing)和小娜(Cortana)产品部门,以及环境计算(Ambient Computing)和机器人团队。新组建的部门将拥有超过5,000名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

我在研究和产品两方面的团队都工作过。我十分相信这个新部门的巨大潜力。今天,人工智能在改变计算机科学研究原有次序的同时,也正在让研究与产品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加模糊。人工智能真正有用的创新不会出自研究院实验室的象牙塔,而会来自集跨界综合创新之大成,是大规模生产任务与算法、系统和体验各方面研究成果的深度技术结合。新成立的部门将极大加速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帮助我们为用户创造出真正智能的系统和产品。虽然我们已经拥有许多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人才,我们还会持续不断地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25年前,比尔.盖茨创建了微软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研究院成立初期的部分工作就主要集中在包括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视觉等在内的人工智能研究上。从那时起,我们即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持续投入,推进人工智能以及包括机器学习等在内的相关领域的发展。最近,微软研究院利用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上又有重大突破,并将其应用到诸多微软产品中。
微软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不胜枚举,这些成果不仅正在影响着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也同时在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帮助。
必应(Bing)搜索引擎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得益于研究人员与工程师的紧密配合。我们近期取得的突破,比如Microsoft Graph,正是在密切协作中产生的。
如果没有多年对机器学习、对话识别和自然语言领域的投入和深入了解,就不会有Skype即时翻译、小冰聊天机器人和小娜(Cortana)这样的虚拟助理出现。如今,小娜每天都在为1.13亿用户服务,并已回答了超过120亿个问题。在商用领域,Cortana智能套件(Cortana Intelligence Suite)让我们的客户可以利用微软研发和必应(Bing)的创新,来创造出全新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能增强安全性,还可以测度人们的情绪状态(emotionalstate),更能帮助我们去感知周围的世界。
本周,我们还宣布了基础设施方面的最新进展,推出了基于云平台的人工智能超级云电脑(AI super computer in the cloud)。此外,我们还为开发者提供了深度学习工具包–CNTK,帮助客户快速搭建人工智能模型。
今天,我们在普及人工智能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正如萨提亚?纳德拉不久前指出的,我们探索人工智能,是为了予力每一人、每一组织,通过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工具,让他们能够解决我们在社会和经济上遇到的最紧迫的挑战。
微软当前的人工智能布局
现在,小娜(Cortana)收到的指令和问题已经超过120亿条,拥有1.33亿活跃用户。小娜可以在多设备上运行。她根据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养成的技巧,已经形成了一个高效的生态系统。通常在你意识到自己有需要之前,她就能做好准备。为了让开发人员都能够使用认知能力,微软还提供了Cortana Intelligence Suite。
微软的Microsoft Pix应用是一个图片编辑工具,它能感知,帮助你选择合适的图像。
Mile IQ是一个位置提醒APP,它的智能在于帮助你量化和分类旅行。Swift Key是一个智能键盘,使用神经网络,根据你的输入方式进行训练,能为你想要输入的下一个词建模,即使这样一个简单的任务,也会变得更加智能。它不受平台的限制。Swift Key现在已经被30亿安卓和IOS设备使用。在Office365中,My Analytics会追踪你每天的工作,通过图表展示你每天的时间分配。
客户关系管理(CRM),CRM系统一般都是孤立的,用具体的术语为客户行动建模,为管理而建,而不是销售生产率。假如销售员能够根据客户的CRM系统之外的信息行动,比如来自Twitter,Facebook,客户服务应用程序等的信息,那会怎么样呢?微软在每天交互的应用中注入智能wait,可以让销售员以一种综合的方式采取行动,使用丰富的数据模型,这些模型能在所有的地方加入智能。
微软的平台Bot Framework,允许在新的应用程序中建立智能的工具包——从Build大会以来,已经有40000开发人员使用它——包括像Uber这样的品牌,在认知服务中使用人脸识别APIs来改善他们的移动应用程序,以确保乘客安全。
AI服务需要各种类型的技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微软们已经往我们的云中投入大量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它能直接与网络对话。在云中加入FPGA达到前所未有的网络性能,提高了所有工作负载的吞吐量,包括运行如SAP这种关键任务程序。
此外,微软还有一个全球性的、超大规模的云基础框架,在云中增加了GPU,以提供更高性能的云接入,使一些从前根本不可能的方案得以实现。微软的Azure现在是世界上第一台AI超级计算机。
最后,还有研究AI的平台。微软支持所有的框架,其中,微软自己的CNTK是最快的分布式运算神经网络框架,也是唯一开源的可扩展的深度学习工具包。
想了解微软更多人工智能战略?
10月18日,微软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微软雷蒙德研究院深度学习技术中心研发部门负责人邓力将在2016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表题为《深度学习十年简史和未来展望》的演讲。这是邓力有关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最新的思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