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微软人工智能的“开路先锋”
模块化管理,让大象轻盈跳舞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729.htm如何让大象轻盈地跳舞?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被对手拉开距离,乃至实现“弯道超车”?
这是微软面对的难题,也是严芩在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一直思考的问题。
她认为,不存在完美的团队结构与管理模式,在历史上被证明为科学有效的制度也不一定就适用于公司的当下。而面对规模快速扩大的年轻团队,以及瞬息万变的中国互联网行业现状,微软苏州自成立之日起,一直处在主动积极的变革当中。
第一个变革是职能合并。以前微软的开发体系可以用“三驾马车”来形容:一是软件开发,二是项目管理,三是产品测试。但微软苏州将软件开发与产品测试进行了整合,此举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和投放周期。五年前每六个月一次的产品更新,现在可以缩短到每天甚至几个小时。严芩说:“这是基于模块化管理的思路而进行的变革。”团队下面每一个模块有大有小,而且每一个研发经理都有非常大的自主权,决定他怎么工作,决定怎么开发他的产品和管理团队。
第二个变革是组织扁平化。通过减少中层管理人员,来使信息从上至下和从下至上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让大部分人能够专注于技术上的创新。比如以前的一线开发经理,不光承担经理人的角色,还有技术带头人的角色。而现在,经理人这个角色可以放一放,不需要每天给下面的人做绩效考核,而是要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项目上。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
第三个变革是文化上的变革。根据严芩的描述,这一层面主要针对中层在位者——任何一家企业,当面临挑战、亟需变革时,通常作决策的领导人和“没有历史包袱”的基层新人都抱有很大的决心,反而是习惯了公司原有制度与氛围的中层员工可能会感觉不适应。而她认为,要统一认识、协力前行,就只有通过与相关人士的反复耐心地沟通来解决问题。
人才留用,采用“拉车上坡”之道
谈及上述变化,严芩打了个“拉车上坡”的比喻:“对于拉车者和跟随者要鼓励,对于搭车者要推动,对于影响组织变革的拉倒车者则要坚决送离。”
她坦言,在组织管理变革的时候,让不合适的人待下去,给这个年轻团队造成坏的影响力要多过他的好处和贡献,必须下决心让其离开。对于那些影响组织变革的人,管理层也体现了很大的魄力,虽然很痛苦,也的确让一些人离开了这个组织。
但另一个问题是,外企不再是一流人才的首选栖息地。在快速增长的员工人数背后,该如何招揽人才、培育人才和挽留人才?“每次在新员工激增的时候,都有老同事担心快速扩张会稀释掉团队文化,担心没有足够的能力将这些年轻员工迅速地带出来,使他们融入到团队里。所以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让团队变得更加有序和高效是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严芩直言不讳。
而在这一点上,公司营造的鼓励员工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敢于试错、大胆创新的文化氛围,大大提升了该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执行力。同时她告诫团队,不断引入的新鲜血液对公司文化是一种正向的刺激和修正,会给团队带来不竭的活力。
为什么“第二跑道”能够带动创新与变革?答案或许正在于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