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变电站建设(专业论文)
摘要:智能化变电站可认为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339.htm一、概述
近年来,智能电网的发展逐渐成为我电力系统行业发展的带头龙。为促进电网的发展,我国家电网提出以下发展战略:一个目标,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两条主线,技术上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管理上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三个阶段,2009-2010年: 规划试点阶段,2011-2015年: 全面建设阶段,2016-2020年: 引领提升阶段;四个体系,电网基础体系 技术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五个内涵,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六个环节,发电输电 变电 配电 用电 调度。
智能电网正是今年来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智能电网的建设思路:“三统一”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工作方针: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整体推进。
二、建设原则
2.1充分体现数字化设计理念
2.11一次设备智能化和二次设备网络化。
2.12使变电站的整体设计、建设、运行成本降低 。
2.2一次设备智能化主要体现在电子式互感器和智能断路器的应用
2.21有效地减少变电站占地面积和电磁式CT饱和问题。
2.22应用合并器解决数据采集设备重复投资问题。
2.23利用网络替代二次电缆,有效解决二次电缆交直流串扰问题,并简化了施工。
2.24敞开式断路器:灭弧能量I2t监测、隔离刀闸测温、在线五防联锁
2.25主变状态监测
2.3二次设备网络化主要体现在系统结构的三层两网
2.31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
2.32站控层和间隔层以基于IEC61850标准的互联互操作为重心,实现数据共享。
2.33过程层以可靠性和稳定性为首要设计原则。
2.4高级应用:集约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自动化功能
2.41保护测控集成优化
2.42在线式一体化五防
2.43程序化控制与系统联锁
2.44设备状态监测及检修
2.45事故异常专家分析系统
2.46智能检测及控制(物联网)
2.47无人巡视支撑平台
三、智能变电站技术原则
3.1智能变电站智能设备
3.11具有信息数字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状态可视化等主要技术特征
3.12符合易扩展、易升级、易改造、易维护的工业化应用要求
3.2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及建设
3.21应按照DL/T 1092三道防线要求
3.22满足 DL/T 755三级安全稳定标准
3.23满足GB/T 14285继电保护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的要求。
3.3智能变电站的测量、控制、保护等装置应满足GB/T 14285、DL/T 769、DL/T 478、GB/T 13729的相关要求,后台监控功能应参考DL/T 5149的相关要求。
3.4智能变电站的通信网络与系统应符合DL/T 860标准。
四、智能变电站在当今电网生存的优势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变电领域的发展重点是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对智能电网的建设将起到先驱作用。
智能变电站的主要优势:
• 光纤代替电缆,设计安装调试都变得简单
• 模拟量输入回路和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都被通信网络所取代,二次设备硬件系统大为简化
• 统一的信息模型,避免了规约转换,信息可以充分共享
• 可观测性和可控性增强,产生新型应用:如状态监测、站域保护控制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进了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交换机等新装置;采用了IEC 61850标准、IEEE 1588新标;其中继电保护系统、通信网络结新体系结;同时研发了一些新功能。
而智能变电站本质优点主要体现在:过程设备数字化,主要为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智能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主要为IEC 61850标及网络通信技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