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教育的难题与思考
——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毕业生认为读完工程硕士以后在基础理论及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半数以上的人认为收获最大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对本专业最新发展的了解。工程硕士毕业后仍回原单位工作者达到83.9%,其中目前仍处在企业工作的人达到半数以上。这也说明,工程硕士教育达到了企业人才培养目标。
但是,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和崭新尝试,工程硕士教育也遇到了始料未及的困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
企业缺乏参与培养过程的积极性
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在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上,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缺乏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用人单位对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缺乏参与。调查显示,来自企业的生源占工程硕士总数的45.2%,校企培养应是工程硕士教育的主要特点。在问卷中我们注意到,要高校负责人当中,认为学校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能够获得企业密切配合者仅占被调查对象的26.0%。有一成以上的人认为与企业配合存在困难。同一调查还表示,在选拔研究生标准、学位论文选题、落实研究生所在单位的导师和课程设置等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上,来自企业的建议很少。工程硕士所在单位对与高校配合的理解,还停留在工作时间安排这一低层次面,很少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在课程设置、师资、学生评价等培养环节中参与意见。调查结果还显示,研究生所在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能够真正了解高校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的不到两成。
其次,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工程硕士的学习时间。工程硕士的学习时间一部分是集中在校学习,一部分在校外。依据规定,集中在校学习的总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但高校负责人的答卷显示,仅有34.9%的被调查学校对工程硕士的面授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工程硕士所在单位负责人的答卷显示,工程硕士在校学习的时间能够保证在6个月以上者仅占27.8%。
至于在读的工程硕士除了集中学习之外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的问题,答卷显示,仅有7.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充足时间占到近四成,而认为时间很少或没时间的人占到近四成,显然,用人单位没有给工程硕士的学习时间提供有效保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