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纵容黑手机?
——
但是,黑手机仍旧是屡禁不绝,到底是谁给了黑手机以市场?笔者认为第一位是消费者,很多消费者是知黑买黑,其最主要的诱惑力来自于巨大的价格优势。一份资料显示,低端手机正规渠道和黑手机的平均价格相差百元左右,中端机差六七百元,高端产品就更甚了,两三千的价格落差也是有的。而且,走私手机的机型往往比国内上市快,同时还有国内市场没有的机型,猎奇的消费者也不在少数。是一部分消费者压低购机费用的做法给了黑手机活下来的空间。
第二位则是渠道商和零售商,如果没有他们的助纣为虐,这些黑手机何以在市场上流通?笔者所指的是那些和黑手机企业沆瀣一气的商户们。据一位零售商称,卖一部TCL手机,利润还不到水货机、贴牌机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黑手机的利润可想而知。所以,他们不计后果地将“黑”产品混入正规产品中,造成消费者上当受骗。作为经销者,没有不知道货品来路的道理,在利益的驱动下,看来他们是昧着良心也在所不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渠道商能够拦截黑手机,同样会起到截流的作用。
再下来就是那些卖入网标志和3C认证标志的手机正规军了,这些大多是自身拥有信息产业部或是现在国家发改委颁发的手机牌照,但是,本身研发实力不强,跟不上市场的节奏,更谈不上强有力的竞争产品,只能靠卖资源度日。不错,这些企业是靠此方法获得了生存下去的银子,但却是当仁不让的黑手机帮凶。对于那些不循此种行径的正规厂商们来讲,卖网标的企业无异于损人利己。黑手机把整个手机市场搞得乌烟瘴气,挤掉了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也几乎挤掉了国产手机重拾市场的信心。
政府的管理力度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黑手机的存在已不是一朝一夕,但是,直到去年底才有七部委的联合打击行动,黑手机的打击应该是常抓不懈,不该只是一个时期内做做就行了,因为利益的诱惑会使得黑手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政府牵头下对整个产业链肃清黑手机,才是手机市场长治久安的前提保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