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视的原理及电路解析
3.1.2 帧封装(Frame packing)
帧封装是3D蓝光的标准输出格式,也是HDMI1.4中要求必须具备支持的规格。它和帧连续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些区别。它的图像输出并没有加快帧率,依然是24 Hz或60 Hz,但是每帧图像中实际上包含了两幅画面,以按照上下顺序排列,例如原本1 920x1 080分辨率的画面,按照帧封装的方式将两幅画面合并为一帧,忽略中间的分隔标记,实际一帧图像的分辨率为1 920x2 160。图像信号传送到显示设备后,由显示设备负责识别画面并进行处理并播放。
3.1.3 并排格式(Side by side)
顾名思义,就是将两幅图像并排排列。也叫左右并列格式如图4所示,即是源于并排格式的实现原理。不过,并排格式也分为好几种。最初,为了在广播电视巾传播3D信号,Side by Side诞生。它将两幅画面压进一帧画面中。为什么说是“压缩”呢?因为它将画面宽度缩减了一半,也就是说,原本1 920x1 080分辨率的图像变为960x1 080。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节省传输带宽。因此播放终端在接受到信号后需要进行处理,将画面先拉伸一倍恢复正常比例,之后以交错的方式播放。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75769.htm
后来随着传输带宽的增加,Side by Side的传输方式也不必限制将图像压缩,反之将每帧图像变宽,将两幅全高清图像合并为一帧图像,和帧封装的方式非常类似。
3.1.4 上下格式(Top and Bottom)
类似左右格式,上下格式(如图5所示)将分辨率1 920x1080的图像变成1 920x540,将两幅画面压缩到一帧画面中。
3.2 显示要求
左右眼的图像不能混淆,最大限度消除Crosstalk(相互干扰)带来的鬼影(多余的残像),因此有时需要根据后级显示及处理方式的不同对节目源进行消除Crosstalk的预处理。
佩戴快门式眼镜时有严格的同步要求以减小左右眼的Crosstalk。而针对不同的帧频和设备延时,同步需要自适应跟踪,并在同步丢失的异常情况下保持一段时间的同步切换功能。
左右眼的信号可以互换,即信号的极性需要能切换,因为节目源的格式并不统一,不同节目源左右眼的信号可能相反。同步极性切换的目的是确保左右眼看到各自的图像形成3D,而不是相反的带来头晕的类似2D的效果。
快门方式显示器的响应时间要足够快以减少Crosstalk,刷新频率不低于100Hz以减少画面闪烁感,亮度足够高以弥补3D显示时的亮度降低。
3D显示设备应具备2D/3D的切换功能和各种3D格式的选择功能,因为现阶段3D格式尚未完全满足自动识别的需要。
4 3D电路原理及测试方法
4.1 3D电路图
3D电路图如图6所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