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设计应用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作者: 时间:2010-11-09 来源:网络 收藏

2、设备间设计时,必须把握下述要素:

  1) 最低高度;   2) 房间大小;

  3) 照明设施;   4) 地板负重;

  5) 电气插座;   6) 配电中心;

  7) 管道位置;   8) 楼内气温控制;

  9) 门的大小、方向与位置;

  10) 端接空间;   11) 接地要求;

  12) 备用电源;   13) 保护设施;

  14) 消防设施。

3、结论:设备间设计中应该把握以下的原则:

  1. 最近与方便原则   2. 主交接间面积、净高选取原则   3. 接地原则

  4. 色标原则   5. 操作便利性原则

三、设备间的设计步骤

  实施设计时可分为两步走。

  1.选择和确定主场的硬件规模   2.选择和确定中继场/辅助场

四、 设备间内的主要设备

  设备间子的硬件大致同管理子的硬件相同,基本由光纤、铜线电缆、跳线架、引线架、跳线构成,只不过是规模比管理子大得多。

五、设备间的使用面积

  设备间的主要设备有数字程控交换机、计算机等,对于它的使用面积,必须有一个通盘的考虑。目前,对设备间的使用面积有两种方法来确定。

  方法一:面积 S=K∑Si  i=1,2 ,… ,n

   S :设备间使用的总面积,m2

   K :系数,每一个设备预占的面积,一般K选择5、6、7三种(根据设备大小来选择);

   ∑:求和;   Si :代表设备件;   i :变量   n :代表设备间内共有设备总数。

  方法二:面积S= KA

   S :设备间使用的总面积,m2 ;   K :系数,(4.5-5.5)m2/ 台(架);   A :设备间所有设备的总数。

六、设备间子系统设计的环境条件

1. 温度和湿度

  网络设备间一般将温度和湿度分为A、B、C3级,设备间可按某一级执行,也可按某级执行。

2. 尘埃

  设备对设备间内的尘埃量是有要求的。一般可分为A、B2级。

  结论:在设计设备间时,除了按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执行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

空调设备选择的依据:

  产生热量的几个方面:

   1) 设备发热量;

   2) 设备间外围结构发热量;

   3) 室内工作人员发热量;

   4) 照明灯具发热量;

   5) 室外补充新鲜空气带入的热量。

   计算出上列总发热量再乘以系数1.1,就可以作为空调负荷,据此选择空调设备。

3. 照明

  设备间内在距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200lx 。

  还应设事故照明,在距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5lx 。

4. 噪声

  设备间的噪声应小于65dB 。

  如果长时间在65~80dB 噪声的环境下工作,不但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还可能造成人为的噪声事故。

5. 电磁场干扰

  设备间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15~1000MHz 范围内不大于120dB 。

  设备间内磁场干扰场强不大于800A /m(相当于10Oe )。

6. 供电

  设备间供电电源应满足下列要求:

  频率:50Hz ;   电压:380V/220V ;   相数:三相五线制或三相四线制/单相三线制。

设备间的供电容量:

  将设备间内存放的每台设备用电量的标称值相加后,再乘以系数(根号3)。从电源室(房)到设备间使用的电缆,除应符合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配线工程规定外,载流量应减少50%。设备间内设备用的配电柜应设置在设备间内,并应采取防触电措施。

  设备间内的各种电力电缆应为耐燃铜芯屏蔽的电缆。各电力电缆(如空调设备、电源设备所用的电缆等),供电电缆不得与双绞线走向平行。交叉时,应尽量以接近于垂直的角度交叉,并采取防延燃措施。各设备应选用铜芯电缆,严禁铜、铝混用。

7. 安全

  按照GB9361-19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设备间的安全可分为A类、B类、C类3个基本类别:   A 类:对设备间的安全有严格的要求,设备间有完善的安全措施;   B 类:对设备间的安全有较严格的要求,设备间有较完善的安全措施; C 类:对设备间有基本的要求,设备间有基本的安全措施。

8. 建筑物防火与内部装修

  A类,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必须符合GB50045-200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一级耐火等级。

  B类,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必须符合GB50045-200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

  与A、B类安全设备间相关的其余工作房间及辅助房间,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2001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

  C类,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符合GBJ16-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

  与C类设备间相关的其余基本工作房间及辅助房间,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 GBJ16 中规定的三级耐火等级。

  内部装修:根据A、B、C3 类等级要求,设备间进行装修时,装饰材料应符合GBJ16-1987(2001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难燃材料或非燃材料,应能防潮、吸音、不起尘、抗静电等。

9. 地面

  为了方便表面敷设电缆线和电源线,设备间地面最好采用抗静电活动地板,其系统电阻应在1*105~1*1010Ω之间。具体要求应符合SJ/T10796-200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标准。

  带有走线口的活动地板称为异形地板。其走线应做到光滑,防止损伤电线、电缆。设备间地面所需异形地板的块数可根据设备间所需引线的数量来确定。

  设备间地面切忌铺地毯。其原因:一是容易产生静电;二是容易积灰。

  放置活动地板的设备间的建筑地面应平整、光洁、防潮、防尘。

10. 墙面

  墙面应选择不易产生尘埃,也不易吸附尘埃的材料。目前大多数是在平滑的墙壁涂阻燃漆,或在平滑的墙壁覆盖耐火的胶合板。

11. 顶棚

  为了吸噪及布置照明灯具,设备顶棚一般有建筑物梁下加一层吊顶。吊顶材料应满足防火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采用铝合金或轻钢作龙骨,安装吸音微孔铝合金板、阻燃铝塑板、喷塑石英板等。

12. 隔断

  根据设备间放置的设备及工作需要,采用高强度金属方管做支架,用玻璃将设备间隔成若干个房间。隔断可以选用防火的铝合金或轻钢作龙骨,安装10mm厚玻璃。或从地板面至1.2m安装阻燃双塑板,1.2m以上安装10mm厚玻璃。

13. 火灾报警及灭火设施

  按照 GB50116-19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A、B 类设备间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在机房内、基本工作房间、活动地板下、吊顶上方、主要空调管道中及易燃物附近部位都应设置烟感和温感探测器。

  A类设备间内设置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并备有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B类设备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设置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并备有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C类设备间应备置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A、B、C类设备间除纸介质等易燃物质外,禁止使用水、干粉或泡沫等易产生二次破坏的灭火剂。

4.7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交连的几种形式:在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中管理子系统常采用 单点管理单交连、单点管理双交连和双点管理双交连3种方式。

四、 管理子系统的设计原则

  1.干线配线管理宜采用双点管理双交接。

  2.楼层配线管理应采用单点管理。

  3.配线架的结构取决于信息点的数量、系统网络性质和选用的硬件。

  4.端接线路模块化系数合理。

  5.设备跳接线连接方式要符合下列规定:

  对配线架上相对稳定一般不经常进行修改、移位或重组的线路,宜采用卡接式接线方法;  对配线架上经常需要调整或重新组合的线路,宜使用快接式插接线方法;

  6.列管理接线间墙面材料清单应全面,并画出详细的墙面结构图。

五、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1) 确认线路模块化系数是2对线还是3对线。每个线路模块当做一条线路处理,线路模块化系数视具体系统而定。例如, System 85的线路模块化系数是3对线。

  2) 确定话音和数据线路要端接的电缆对总数,并分配好话音或数据数线路所需的墙场或终端条带。

  3) 决定采用何种110交连硬件:

   ? 如果线对总数超过6000(即2000条线路),则使用110A交连硬件;

   ? 如果线对总数少于6000,则可使用110A或110P交连硬件;

   ?110A交连硬件点用较少的墙空间或框架空间,但需要一名技术人员负责线路管理;

   ?决定每个接线块可供使用的线对总数,主交连硬件的白场接线数目取决于3个因素:硬件类型,每个接线块可供使用的线对总数和需要端接的线对总数。

   ?由于每个接线块端接行的第25对线通常不用,故一个接线块极少能容纳全部线对;

   ?决定白场的接线块数目。为此,首先把每种应用(话音或数据)所需的输入线对总数除以每个接线块的可用线对总数,然后取更高的整数作为白场接线块数目;

   ?选择和确定交连硬件的规模—中继线/辅助场;

   ?确定设备间交连硬件的位置;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