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视剧公司的四种选择
——
如果您的目的是洗钱是玩儿票是包装女朋友,那么下面的话对您不适用建议您直接跳过。如果您确实想在影视娱乐产业有所建树做出点花儿来,那么您将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下一步怎么走?
好在您的选择并不太多,因此和挑演员不一样还不至于看花眼。
首先,您可以选择做大。什么叫大?我认为在现阶段一年能有600-800集的产量才算大。600集是什么概念?如果平均25集一部戏的话,一年要出24部,平均一个月两部。做到这样的一个水平除了资金方面的要求外,公司的整体运营模式必须完成从项目管理到流程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转变。你甚至可以认为一家一年只拍两三部戏的公司和一家一年拍20部戏的公司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公司。要想完成这样的转变紧紧依靠自身的经验和资金积累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必须要依靠整合外部资源才有可能实现;而整合外部资源这件事本身同样需要借助外力。这个外力既可能是金融资本也可能是产业资本,但是总之你得借助点什么,否则自己放着飞机不坐硬要开车去美国,有点远。
其次,您也可以选择做精。什么叫精?就是像海岩和赵宝刚那样在某一个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和影响力,每年不求多,但是拍一部是一部,每一部都是话题,每一部都值得期待,每一部都是珍藏版。作为操盘手,做这样的公司可能挺过瘾;但是作为股东,最终总得有个明确的套现地图。从股东回报的角度讲,这类公司未来最可能的一条路就是傍上一条大船,以子公司或者独立工作室的方式被更有野心和规模的影视公司整合。
第三,您还可以选择做新。什么叫新?就是向新媒体转型。新媒体需要大量的符合新媒体规律和特点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传统内容的新媒体移植。由于新媒体视频内容基本上还是一片处女地,一家在传统影视剧方面表现平平的公司如果专注地去做新媒体视频内容,是有可能在这方面脱颖而出的。现在市场里已经有公司这样做了。
最后,您当然永远可以选择做死。什么叫死?不进则退,退着退着没的退了就死了。现在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未来会有50%以上的电视剧公司走上这条路。
影视业不是粥店。几百家影视公司拥在一起每人一口粥的现象是不正常的,也是难以长久的。电视台采购模式的变化会加快中国影视制作产业格局嬗变的脚步。只要你还不想走着走着把自己走丢了,那你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考虑下一步去哪这个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