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一季度7家赢利 国产手机咸鱼翻身?

一季度7家赢利 国产手机咸鱼翻身?

——
作者: 时间:2006-06-18 来源: 收藏
沉迷了很久的国产手机终于表现出复苏的迹象,来自2006年各
手机生产厂商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康佳、波导、夏新、TCL及宇龙
通信等国产手机相继发表赢利公告,加之一直赢利的联想、中兴和华
为手机,第一季度国内厂商共有7家实现赢利。
  不过专家指出,此次国产手机获得成功主要源自于海外市场的成
功,而并不是产品技术或设计方面的成功,依旧没有形成真正的核心
竞争力。因此,现在在与洋品牌的竞争中所处的挨打地位在短期内难
有大的改善。同时出口目标市场过于集中将使国产手机在以后的市场
中频繁碰车,更对国产手机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考验。

  国产手机得益海外市场

  毫不夸张地说,刚刚过去的几年对于国产手机来说可谓寒冬,随
着熊猫、科健等品牌的退市,南方高科和迪比特也因经营不善黯然出
局,其他国内手机厂商的命运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
  其实我们知道,国内手机产业已经进入过度竞争的时期,各手机
厂商的产能都在不断扩大,而这些又与有限的市场容量形成了冲突,
使国内手机供货量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之中。而同时国产手机在
核心技术、外观设计上受制于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外品牌,
从而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在国内手机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国内手机厂
商的利润已经变得微乎其微。这种背景下,不少国内手机企业逐渐把
目光转移到海外市场,大力拓展海外渠道成为国内手机生产厂商发展
的重中之重。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和出口基地。
据统计,2005年全年的手机产量达到3.04亿部,其中出口达到2.28亿
部,比2004年增长56%,出口金额达到了206.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45.7%。而国产手机出口量突破了1000万部,全年出口量达到1321万
部,比上年增长106.2%。显然,在经历了近两年的低迷后,海外市场
的迅速崛起成为国产手机赢利的主要手段,而国产手机出口量的增加
逐渐成为拉动国产手机走出低谷的强势力量。

  成功模式能否复制到国内?

  其实,尽管国产手机的出口增长速度看上去还不错,但如果从总
量上来看,就少得可怜了。2005年中国手机总共出口2.28亿部,国产
手机仅仅占了区区5%的份额,其他的都是由外商投资企业来完成的。
  尽管占了5%,但是国产手机在海外市场还是获得了成功,使人们
对国产手机重新掌控国内市场充满了期待。那么在海外市场获得成功
的方式能否复制到国内市场呢?
  我们细细研究发现大多数国产手机企业出口的都是那些低端低价、
没有多大利润的产品,面对的也主要是印度、俄罗斯这些本土手机制
造业并不发达的国家。而国内市场真正赚钱的却是高端手机,这方面,
国内手机厂商毫无竞争优势可言。显然,在海外市场成功的模式很难
在国内市场得到复制。
  不过已有业内人士乐观地指出,国产手机海外市场销量的增大,
缓解了长期以来国产手机积累的库存压力,同时调整了产品结构,从
而将带动国内手机生产厂商整体业绩的迅速回升,这无疑将有利于国
内手机生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出口面临专利费困扰

  尽管国产手机出口在海外市场获得了成功,但是据统计结果表明,
国产手机出口目标市场高度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其中美国
占了26%,欧盟24%,中国香港24%,东盟9%。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咨询事业部副总经理蒋利峰指出,
目前国内厂家的手机出口量还不算高,且集中于低端产品,对跨国公
司难以构成威胁,因此他们并未认真对待专利问题,而国内利润较高
的高端市场为国外厂商占据,一旦国内企业出口量剧增,并打入高端
市场,专利问题很可能被重新提上前台。商务部研究院的相关专家也
指出,中国手机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不完善,国际市场开
拓能力不强,以及出口方式过于集中等问题,短期内还难有较大改变。
  可以想象,在海外市场国产手机依然面临着可能存在的专利费困
扰,而过于集中的目标市场无疑将方便国外厂商进行专利费的征收。
此外,崇尚打价格战的国内手机产品是否会像DVD一样遭遇国外的贸
易壁垒或者反倾销?这几点应该引起国内手机厂商的警觉。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