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TD获整体性突破 市场规模逐步加大
3G建设不仅拉动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也将释放出国内压抑已久的对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带动通信消费规模的增长。今年仅前6个月,我国就新增WAP(无线应用协议)用户2622.8万户,相当于 2008年全年的 71%;新增WWW(万维网)用户2938.5万户,是2008年全年的1.4倍。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2021.htm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在第三届移动互联网研讨会上讲话时指出,我国3G的启动,有力地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截止到今年9月份,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1.92亿户,比2008年增长了62.7%。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手机搜索、手机在线聊天、手机视频等应用日益广泛,移动支付等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迅速增长。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移动通信乃至整个电信产业新的增长点。在促进行业发展,推动信息化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G业务需求被激发出来,直接带动了为运营商提供3G业务的广大中小增值服务企业的发展。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与基础电信企业合作的中小增值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
可以预见,随着建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业务、新应用的不断推出,3G产业未来将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TD产业链持续完善
3G牌照的发放让TD能够在与其他技术标准的合作与竞争中加快自身的产业化速度,更好地解决网络、业务的互通问题,为TD自主创新技术标准走向全球和平滑演进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大力支持TD的发展,带动了TD产业链中众多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我国民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了民族企业和整个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在保增长的同时,实现了我国通信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TD已经在制造业与运营业互动、后续演进以及业务应用等核心领域取得了较大突破。
新业务和新应用是激发用户消费活力,发展TD用户规模,拉动流量增长的根本因素。TD商用之后,中国移动结合TD技术和网络特点,制定了适合TD业务特点的资费标准,全面加快了3G业务创新和开发应用,已向市场推出了可视电话、多媒体彩铃、视频留言、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等众多TD特色业务,并与多个笔记本电脑厂商合作,推出了TD上网本,在厦门、秦皇岛等地开展基于TD网络的各种无线城市应用。
此外,为了开发出更多的用户喜闻乐见的应用,中国移动开通了移动应用商店平台(MobileMarket),让广大内容提供商和用户直接参与业务的开发和推广。TD终端也不断丰富,已从牌照发放之初的手机、数据卡拓展为上网本、家庭网关、无线座机等多种形态。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在3G牌照发放之后,TD产业链上下游都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对TD的研发投入力度大大提升。今年TD不仅在网络设备层面获得了持续发展,在过去制约产业发展的终端层面也有了突破,终端的种类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
能否在TD长期演进技术上实现突破,直接关系到TD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年来,在运营商、设备商的共同努力下,TD-LTE(TD长期演进)的研发取得了积极进展,标准化明显加快,基本实现了与LTEFDD同步。在TD的后续演进标准和技术方面,中国公司主导了TD-LTE和TD-LTE-Advanced的技术研究和标准化的方向,掌握了标准的主导权。获得标准主导权的结果就是在关于 TD-LTE的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中,TD现有技术和已有投资得到了最大限度继承。
比如,最体现TD特点的帧结构和智能天线等技术被写入3GPP标准以及3GPP的两种帧结构的融合都表明,TD-LTE集成了TD的主要自主创新成果,为TD产业的核心技术成果在3.9G时代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为了进一步加快TD产业的发展,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