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专栏

EEPW首页 > 博客 > 64:34!美参院通过520亿芯片法案,10年不准对华投资!

64:34!美参院通过520亿芯片法案,10年不准对华投资!

发布人:传感器技术 时间:2022-07-22 来源:工程师 发布文章

当地时间19日,民主党人力推的“芯片法案”在美国国会参议院以64****赞成,34****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该法案将用520亿美元的财政支持来提振美国的半导体行业,同时遏制对华投资。


图片


在过去5年内,中国芯片产业迅猛发展,已经占到全球销售额的10%,因此引起了美国的注意,为了遏制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美国只能放手一搏。


法案的大体意思,是要让芯片企业在中美之间二选一,一旦企业获得美国补助,在美国建立了工厂,就不能在10年内扩大对中国先进制程芯片的投资。



图片


而且,在这个芯片法案出台后,不少美国大厂也跳出来反对,他们不断与官员协商,希望能放宽中国业务限制。


不少美国企业认为,芯片法案虽然有利于美国,出发点没问题,但相比中国政府大力推动芯片产业的巨额投入,美国这520亿美元的补助和税收减免简直是杯水车薪,为了这点钱放弃中国市场,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比如英特尔就率先表示了反对,声称美国政府应减少对投资中国设置条条框框,允许这些芯片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


图片


虽然美国倡导对华产业链脱钩,但这种不顾市场规律,人为破坏全球产业分工的做法,到头来只能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要求韩国跟中国这个全球产业配套最齐全、芯片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进行割裂,就是将自己的盟友往火坑里推。


为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9日表示,美方这种行径纯属逆流而动,不得人心,不但无法提振美国芯片产业,还会对全球芯片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最终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逼迫国际芯片大厂选边站


由于芯片法案还在国会转圈,因此现在还没有全文公布。但据估计,该法案针对中国的部分,是将要求美国补助的企业在美国建厂后,10年内不得扩大对中国高端芯片的投资——也就是14NM及更小芯片的在华投资。


这等于是强迫高通、英特尔、AMD、得州仪器、英伟达、三星等国际芯片大厂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同时也可能波及阿斯麦尔(ASML)这样的国际光刻机巨头。


美国还预备了第二手,即建立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组成的“芯片四方联盟”。美国在今年3月份就提出了这个构想,但一直没有实质进展。这两天,美国财长耶伦正在韩国访问,呼吁强化韩美电池同盟,游说韩国加入“芯片四方联盟”。


当然,建立这种封闭市场的联盟是没有太大意思的。事实上,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芯片企业就不那么配合。所以,美国放出了又一个诱饵,就是搞“友岸外包”。这个概念的意思是,把美国的芯片订单交给所谓美国朋友圈的企业。美国的“印太战略框架”搞的也是这一手。


图片

▲2021年6月24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科研人员(前)在5个原子层厚的纳米磁性薄膜上写下“中国芯”。图/新华社


将进一步动摇全球供应链


但是,即使美国芯片法案落地实施,520亿美元都花到了位,对中国芯片业的遏制也恐怕达不到美国的预期。


首先是资金规模不大。三星准备在美国建厂,仅其一家的计划投资就达到了170亿美元。美国520亿美元就想实现遏制中国芯片业的战略目的,实在有些想当然。


而且,国际芯片大厂很可能采取高中低端芯片分别建厂的策略,以保证在规避芯片法案约束的同时,维持中国市场。


最重要的是,美国的一系列制裁措施,迫使中国自主发展芯片业,而且已取得显著进步。目前,美国芯片业的世界市场份额约为12%左右,而中国已经赶到了10%左右。


此外,14NM-90NM的中低端芯片已能够满足从手机到汽车业的大部分现有需求。也因此,美国通过控制上游芯片阻碍中国制造业的成本正变得越来越高。


当然,也要看到,从光刻机到高端芯片,中国企业目前还没有摆脱受制于人。有统计认为,中国芯片业的自给率现在只有16.7%,距离2025年自给率达到70%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


不过,芯片业的竞争,长远看谁的产业链更完整、市场规模更大,谁的关键原材料话语权更大,谁就可能胜出。在这三个方面,美国目前并不占优。


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和谷歌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曾联合撰文指出, “美国处在输掉这场芯片竞争的边缘”。英国资本市场研究机构“推介誊录”的一篇报告说,在半导体行业,全球风险投资大多数的风投资金流向了中国公司。


在此现实背景下,可以说,美国在半导体芯片业分割市场、封闭市场的新行动,不会给美国带来多少收益,反而有可能进一步动摇本已十分脆弱的全球供应链。


来源:芯榜PRO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关键词: 芯片法案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