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半导体之母,新中国第一位女校长!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内容由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北洋之家”(ID:bypm2016)、“时代楷模发布厅”(ID:gh_e0cb3a66fc98),谢谢。

2022年3月19日在这个普通的日子里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中国女性值得我们纪念
看到她的照片我们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她为共和国所做的科技贡献直到今天仍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芯片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和信息安全芯片背后的科技之争说得再精确一些是半导体技术之争回溯中国芯片的发展史绕不开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半导体的教材——《半导体物理学》1958年,这部在当时全世界都可称权威的芯片专著问世成了中国芯“破冰”的教科书
而这部书的作者是一位女物理学家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她以瘦弱而坚强的身躯为我国的半导体物理的理论研究撑起一片天
她,就是“中国半导体之母”
中国芯片事业的“破冰人”新中国第一位女校长复旦大学唯一 一位女校长谢希德!

毫不过分地说现在中国大部分电子领域的关键人才他们的师承都可追溯到谢希德!
她的故事就让我们从一段爱情说起……
立志成为“中国需要的科学家”
1921年3月19日谢希德出生于福建泉州他的父亲谢玉铭在美国留学时因精确测定了氢原子光谱的结构被杨振宁誉为“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人谢希德从小就在谢父的书房畅游

随父到北平后谢希德成为燕京附属小学年年霸榜的“学霸”直到1932年转学生曹天钦“半路杀出”谢希德才第一次失去年级第一

谢希德与曹天钦互为竞争对手被对方的才气折服他们一起探讨难题畅谈救国抱负这时的谢希德还不知道这个长她1岁的大哥哥竟会成为在日后陪伴她一生的人

学习的时光很快因战争结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谢希德与曹天钦分离她在颠沛流离中考上湖南大学物理系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股关节结核病不得不从学校退学医院都对结核病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得了这种病,轻者长时间卧床重者终身瘫痪

当时的通行疗法是在患者腿上打上石膏让病菌坏死谢希德于是绑上石膏硬生生在床上躺了四年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她接到了一封厚厚的信件寄给她信的人正是曹天钦

来信中除了曹天钦对她战胜病魔的鼓励还有满信纸的数学演算在常人难以理解的数学符号之间谢希德读出了腼腆的曹天钦对自己欲语还休的关心与爱慕
慢慢的这些“学术交流”长信成了谢希德每天翘首以盼的东西昔日的同窗逐渐两情相悦在爱情的鼓励下被医生判了“死刑”的谢希德竟然奇迹般从病榻上站了起来她还靠着自学考上厦门大学数理系重返校园!

谢希德再次与曹天钦相见是在1946年的春天8年多的书信往来已经让两个年轻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可曹天钦刚获得到剑桥研习生物学的机会谢希德也即将在1年后赴美深造于是他们决定延迟婚期,继续学业在分别时他们约定当成为“中国需要的科学家”时再考虑组建自己的小家
“我!爱!中!国!”
1949年正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谢希德收到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新中国成立了!谢希德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巴不得马上回到中国!”在一张校园独照的背后她还写下“在校园等谁?”她在等曹天钦学成更在期待早日报效祖国!

可是在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不久,钱学森被软禁美国禁止所有理工类中国留学生回国谢希德也不幸“上榜”成了美国的监视对象

美国特工甚至进入麻省理工对谢希德等留学生进行“调查”甚至连谢希德的私人信件都会被拆开反复检查!在不能归国的日子里
谢希德更加发愤读书她仅用2年就拿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的博士学位!

1952年谢希德再也等不下去为了回到大洋彼岸的家园谢希德和曹天钦想出“曲线救国”的办法身在英国的曹天钦
托朋友要到一张“特别通行证”以结婚为理由力保谢希德赴英再从英国回到祖国!
可谢希德刚走上驶往英国的轮船美国警察接踵而至经过盘问和检查他们发现谢希德的行李只有与曹天钦往来的几千封信件才不得不放行!

在英国与曹天钦完婚后他俩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报效祖国的归途祖国母亲在等他们回家!“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大雁在严冬不得不离开家园如今春回大地我一定要飞回祖国故园去耕耘!去奋斗!”

多年以后在上海举办的教师节晚会上
有学生问谢希德:“50年代,是什么力量使您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国?”谢希德蹒跚地走到主席台话筒传出苍老而有力的声音:“我!爱!中!国!”


她的孩子是中国半导体科学


1952年10月1日谢希德夫妇抵达上海时值国庆上海街头万人游行庆祝人们自发唱起《歌唱祖国》雄壮而嘹亮的歌声让谢希德久久不能平静:报效祖国,就在今朝!

不久谢希德被调到复旦任教在那个计算机还是由电子管组成动辄占据几间屋子的年代谢希德便敏锐地意识到半导体科学将改变今后的计算机科学她果断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投身半导体物理学的研究

1956年国家要建立自己的半导体人才储备希望谢希德来北京主持工作可当时她的儿子出生仅5个月正是离不开妈妈的时候
一边是祖国的召唤一边是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几乎没有犹豫流着泪抛下丈夫和儿子奔赴北京对同事只字不提年幼的儿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谢希德就会拿着丈夫寄来的儿子最新的照片端详连儿子胖了瘦了都能一眼看出来

在北大半导体培训班里她一面给学者们教授半导体科学
一面和同事一起从零编写属于中国自己的半导体教材
在谢希德等人的努力下日后影响整个中国的《半导体物理学》仅用两年就编写完成

同时诞生的还有第一枚单晶硅第一块半导体材料和第一支晶体管而最为重要的是经谢希德培训的300多位学者在日后分别成为两院院士大学教授和企业工程师在科研一线和生产一线将半导体科学薪火相传


尽最后一份力量深爱祖国


1958年
醉心于中国半导体科学的谢希德因为过度劳累在一次实验中突然晕倒同事们把她送到医院才发现她已经扛着严重的疾病工作了近1年!

在之后的岁月里命运对谢希德的打击接踵而至……在她身陷囹圄时又被确诊了乳腺癌……精神、肉体双重痛苦折磨着她

在无数个病痛之夜
她仍旧执着地投身科研从病痛和困难中涅槃重生!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谢希德夫妇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谢希德不仅恢复了工作不久还被选为复旦大学的校长同时她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校长

作为校长谢希德十分有远见她不仅开设了当时在国际上刚刚诞生的表面物理学还建立了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促进中国学生了解美国

几十年以后的今天
我们再看她当时的决定不由更加钦佩她的远见卓识
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去为祖国留下更多人才储备谢希德在工作之余坚持为学子向世界高校写推荐信

据说她在当校长期间每年要送走一百多位学生平均三天就要写一封推荐信每一封都写得非常真实和全面绝无空话套话打字机成了她使用最多的工具之一

有学生怕给她添麻烦自己提前草拟了推荐信却被谢先生批评说:“这虽然要占用我不少时间但对我来说是一种乐趣”从这件事可见谢希德的平易与谦和
在日常生活中她也是如此自担任校长后她就坚持与教职工同乘复旦的“巨龙”班车从没搞过特殊

谢希德在教育上殚精竭虑可生活再次给予她重击1987年丈夫曹天钦在以色列参加国际生物物理会议时不幸摔了一跤加之原有的颈椎病加重一时上肢麻木,下肢瘫痪,说话不清被同事用担架抬上飞机回国救治

谢希德听闻噩耗匆匆赶往医院可昔日那个助她战胜结核病帮她与癌长时间斗争的“大哥哥”曾领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程发现蛋白质奥秘的中国生物学先驱已经被医生诊断为脑损伤瘫痪在床,脑力衰退连话都说不清了……一时之间,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还需要照顾的病人
尽管谢希德当时也在接受放疗和化疗但是她坚持为曹天钦安排食谱扳着他的手臂做复健替他活动关节,疏通血脉一点点重新教他打字甚至连床头的小花都一直在更换前半辈子你照顾我往后的日子我照顾你!

圣诞节和春节期间曹天钦的许多友人、学生从世界各地寄来雪片似的贺卡一天下午,谢希德带来一根长长的绳子从病房的这头斜拉到另一头将上百张贺卡一张一张地挂在上面给房内增添了一种特有的节日氛围她多么希望爱人能早日清醒感受到她这份炽热又孤独的心意……
虽然谢希德用8年的不知疲倦尽心尽力照顾丈夫可在1995年1月8日谢希德还是送别了她一生的挚爱这位坚强的从未被命运击垮的女人悲痛欲绝地说:“我们曾经一起……1951年我和曹天钦在英国剑桥结婚次年一起回到上海1956年5月,我们又在同一天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可这一次,他丢下了她
再也不会回来了……
然而在曹天钦去世第二天谢希德的学生就收到了她写的长达3页的留学推荐信并非谢希德走出了悲伤她只是不敢让自己闲下来更不敢去想和曹天钦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晚年的谢希德更加醉心科研和教育虽已至古稀之年可她依旧走在国际物理学的前沿在她任职校长期间复旦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达600多次
在1999年谢希德甚至准备动身去美国参加美国物理学100周年年会恐怕连谢希德自己都忙忘了她是一个癌细胞扩散的79岁老人……
与癌症搏斗多次后她不得不住进了医院但仍表现得非常顽强深度的放疗、化疗让她无比痛苦每次治疗都会引起反射性呕吐,身体浮肿
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所以夜以继日地阅读文献资料更加起早贪黑地做研究不像是养病,而是在抱病工作前来探访的人无不动容

毕业生的论文上全是她写的修改建议外派教师的工作汇报上则是她给中国带回新知识的叮嘱……
谢希德住院期间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一部电话能接通便携电脑因为早年骨结核造成的腿疾她的双腿不能弯曲,只能站立工作每天接发很多邮件,处理大量事务直到发生急性心衰和呼吸衰竭再也无法站起,才不得不停止工作……
病魔没有给谢希德太多时间2000年3月4日谢希德在上海东华医院逝世一夜之间学生自发折叠的数千只纸鹤挂满了枝头从复旦物理系学生宿舍9号楼一直绵延到第一教学楼它们在风中摇曳着似乎在述说着无尽的哀思
和丈夫曹天钦一样,谢希德在遗嘱中写道:“把我的遗体捐给中国医疗事业”在生命的最后谢希德所想的仍旧是为自己深爱的祖国尽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今天,我们从谢先生的故事看到了中国“芯”筚路蓝缕的起步之路看到了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她如同一位斗士以自己瘦弱而坚强的身躯为中国的半导体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路撑起了一片天
今天,谢老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也一定会激发我们继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突破一项项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今天,在谢希德诞辰之际让我们再一次记住这个名字再一次向这位了不起的共和国科学家致敬!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