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专栏

EEPW首页 > 博客 > 对话 | LinkedIn陆坚:打造面向未来工作模式的职场社交平台

对话 | LinkedIn陆坚:打造面向未来工作模式的职场社交平台

发布人:MSRAsia 时间:2021-07-22 来源:工程师 发布文章

编者按:在2014年领英(LinkedIn)进入中国时,迎接它的是国内已经趋于成熟、竞争激烈的社交媒体市场。经过不懈的探索,领英明确了自身的中国市场定位——以拥有海量数据的全球社交网络为基础,打造具有独特产品价值属性的一站式职业发展平台。今天,领英已经成为国内职场高端人士社交、招聘的必备工具。

面对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交平台市场,后发的领英“杀出重围”的秘诀是什么?自2016年微软收购领英以来,五年之间,领英发生了哪些变化?微软与领英之间又是如何相互助力,相互成就的?近期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内部活动“大师论坛”上,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与领英(LinkedIn)中国总裁陆坚博士进行了一场炉边对谈。下面就让我们在精彩的对话中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1.jpg

左:领英(LinkedIn)中国总裁陆坚博士,右: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

洪小文:欢迎陆坚博士做客微软亚洲研究院“大师论坛”。首先请分享下您为什么会加入领英?如何看待自己与微软、与领英之间的关系?

陆坚:我职业生涯的起点是一名多媒体计算、图像和视频领域的技术人员,最初在苹果公司任职。在专注于产品研发8年之后,我离开了科研领域。离开苹果公司后,我加入了创业大军,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经过五年的发展,公司进行了 IPO,这是让我非常自豪的一件事,尤其是作为一名技术人员,看到自己研发的技术被投入到了大规模的商业使用中,达成这个目标可以说是一次令人兴奋的旅程。

再这之后,我加入了盛大网络担任多媒体创新院院长。虽然当时我人在美国,但盛大允许我进行远程办公,不过这种办公模式在当时并不高效,回国工作显然是更好的选择,就这样,在2010年我回到了祖国。

我与领英的缘分还要从创业开始说起。当一个人工作多年后,一切又清零、重启时,你才会发现有领英这样一个平台是多么重要。2006年我离开苹果开始创业,并注册成为了领英会员。那时,我遇到了很多合作伙伴、潜在的投资者,我与他们面对面沟通后,晚上回家后就会在领英平台查看他们的资料,与他们建立联系。我甚至还会在领英上研究竞品的相关信息。当然,我也会使用领英的最核心功能——招募人才。当时我在领英平台积攒的50多个联系人,对我的创业有很大帮助。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意识到我应该与这些联系人保持长久的联系。

那时,使用领英的人还不多,大多数人只是在上面临时抱佛脚地寻找工作机会。事实上,如果能在领英上建立起众多联系人,你就不会因为更换工作或创业而完全从头来过,因为领英是一个可以证明你的能力,让你获得更多人帮助的很好的平台。有很多人认为注册领英会员就是为了寻找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其实不然。在很多情况下,你是在领英上树立自己的专业形象,建立自己的人脉圈子,最后才是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工作机会。

不难看出,我的职业生涯转变发生在领英。我认为这是一个大多数专业人士都会关注但却还未意识到其价值的平台。也许是因为当初创业时得益于领英平台众多联系人带来的便利,所以当2018年领英向我抛出橄榄枝时,我就欣然接受了。

今天的领英在中国的主营业务包括大家熟知的人才解决方案,和最近发展势头迅猛的营销解决方案。如果从全球领英来看,大规模的活跃用户是营销解决方案业务会持续增长的原因,尤其是自新冠疫情以来这个势头还在继续。 

当然,领英作为微软的子公司,一直以来得到了来自微软的很多助力,微软之于领英更像父亲对待孩子一样,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

洪小文:在大多数人眼中,领英以人力资源为主营业务,如今广告业务为领英打开了新的大门,而现在很多公司都在探寻与数字相关的创新业务模式。那么,在中国市场,您如何看待领英的未来机遇? 

陆坚:在中国,我们发现社交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将大量时间花在社交平台上。但是,领英进军中国的时间并不占先机优势,那时中国的社交市场已趋于成熟,微博、微信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与已经成功的、拥有重量级市场地位的社交媒体公司竞争,对于任何一家新进企业都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

在我加入领英之后,我们开始重新定位中国业务,开始思考领英的优势所在。通过调研咨询发现,领英平台对高端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也是当时领英在国内市场给大家留下的认知,以及获得认可的地方。

当你在成熟的领域中,追赶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时,你并会不具备什么优势,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发掘“赛道”。我们希望在借助全球平台的海量数据和洞察,为中国职场人打造具有独特产品价值的一站式职业发展平台,这是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定位,但目前还处于社交招聘发展的早期阶段。

2.jpg

领英(LinkedIn)中国总裁陆坚博士

洪小文:作为大微软家庭中的成员,我们应该有很多可以相互帮助的地方。在您看来,微软能够在哪些方面为领英助力?

陆坚:我们也一直在考虑如何将领英更好地整合到微软的团队中。我们注意到,新冠疫情期间,出于健康、安全的考虑,企业招聘无法进行现场面试。基于此,领英希望可以通过与 Microsoft Teams 软件集成,为客户提供线上的面试工具。过去一年 Microsoft Teams 的更新迭代非常快,无论是音频的传递,还是大型视频会议的质量,以及独有的“Together Mode(同席模式)”协作功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目前,领英中国团队的远程会议全部在使用 Microsoft Teams。

此外,在以前,企业的营销经常是通过线下活动举行的,但是疫情阻断了线下展会。所以,领英开始尝试满足客户线上活动的需求,用户可以在领英创建活动并宣传、推广。当然,用户也可以注册参与这些活动。这一功能不仅吸引了互联网用户,也吸引了许多线下传统供应商来注册参加,这让我们看到了在领英平台上举办线上展会的前景。

现在领英全球已经实现了与 Microsoft Teams 和 Zoom 的集成。不过,仍然还有很多活动是通过其它工具举行的,所以我们下一步希望可以整合客户举办活动所使用的各类工具。

洪小文:疫情让大家开始尝试企业办公与远程办公的“混合办公”模式。微软也推出了混合办公的六个阶段*,而中国是微软实践混合办公第六阶段的主要阵地。那么,领英中国团队是如何快速适应混合办公的? 

*微软混合办公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关闭办公室、强制在家办公、强烈鼓励在家办公、办公室软开放、开放办公室但有限制,以及全面开放办公室

陆坚: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球,领英都会密切跟随微软的步伐。去年新冠疫情时期,我们成立了一个 IMT(Incident Management Team)事件管理团队,在微软称为 CMT(Crisis Management Team)危机管理团队,领英的 IMT 团队经常会参加 CMT 团队的会议。

因此,当微软提出混合办公的六个阶段时,领英全球也跟进了。目前我们已经处于“混合办公”的第六阶段,允许员工在家工作或在办公室工作。这种混合举措在领英中国和领英全球都已经得到了普及。

就“混合办公”如何在家或办公室实现,领英也在考虑更创新的工作模式。比如我们将一个楼层作为灵活办公区,员工不再拥有固定的工作空间,而是通过预订使用灵活工作空间中的工位。当然,为了适应这一点,我们打算动员更多员工参与其中。

这是领英全球正在考虑实行的一项实验,而领英中国将是第一个测试验证的地区。在这个混合工作的新时代,关于线上办公模式,我们会更多地关注微软,获得更多洞察,增加彼此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洪小文:为了给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产品,提升生产力,微软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未来的工作模式(future of work)。对此,领英如何看待未来的工作模式,并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陆坚:就未来的工作模式而言,基于领英平台的专业人士资料,我们形成了“经济图谱”,利用大数据洞察来分析未来工作的动态发展。而且,如果将微软的 AI 技术与我们的“经济图谱”相结合,相信会带来更好的洞察力。

那什么是“经济图谱”?注册了领英的人都知道,如果一个人计划换工作,就会更新领英的个人资料,为获得下一个工作机会做准备。因此,当所有人都这样做时,我们就能够看到大量的数据变化,我们将它称之为“迁移数据“。另外,在领英平台上每个用户的资料不仅仅是个人简历和介绍,还附加了技能标签,比如,有人贴着“AI 技能”的标签等等,这样从迁移数据中还可以看到特定领域的技能迁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图谱”,它可以帮助我们从经济活动中的人才和技能迁移及分布中获得洞察。

在中国,我们也对中国数字经济进行了研究,以了解数字人才在中国是怎样分布的?如何迁移的?我们已经形成了几个区域化的版本,比如《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城市和城市群发展:人才视角》,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不同行业和世界城市群绘制数字经济人才图谱,开展经济趋势层面的分析和预测,从而帮助到人才与机会更好地相连。“经济图谱”看到的结果不会是断断续续更新的报告,而是可以随时登录、查看当前确切情况的动态更新报告。

基于“经济图谱”,我们看到了一些岗位数量在下降,而人工智能、计算机领域等技能岗位正在兴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的岗位,需要了解人类的行为和习惯。

洪小文:微软整个公司,包括领英,都发起了“数字技能赋能”项目*。此外,微软也一直在推进多样与包容(Diversity & Inclusion,D&I)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领英同样也举办了 D&I 活动,比如“职场人时间捐赠计划”。我本人也有参加,被分配的项目是到辅导一位视力受损的盲人学生,他非常努力,理想是进入计算机科学领域,成为计算机科学的研究生,但对于这个学生而言,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其实,不同背景的人都需要付出不同的努力,才能达成奋斗目标。领英应该创办过很多这样的项目。关于这些项目,您是否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分享?

*“数字技能赋能”项目,旨在依托自身的技术、资源以及平台优势,携手多家公益组织、企业及培训机构,打造本土化的数字技能培训项目,从多维度、多领域赋能多元化人才。

陆坚:多年来,领英持续开展着一个常规的线下活动——“领英职场导师”社会影响力计划。还记得我到总部出差时第一次参加了这个活动,活动的基本形式是邀请学生或弱势群体,由领英高管或员工作为导师对他们进行一对一辅导。

领英的亚太地区高管来中国时,我们也举办了一次“领英职场导师”活动,那是新冠疫情之前的最后一次线下活动。新冠来袭后,我们在网上进行了一次活动,有100名领英中国的员工参与,辅导了300名湖北省的大学生。

我们发现,线上活动的影响力也很不错。尽管这次线上活动只有100名领英员工参与,但是如果我们将其从领英员工推广到领英会员中,应该会有更大的社会影响。这样就有了“职场人时间捐赠计划”的实施。这项活动要求领英的会员可以贡献他们的时间来帮助大学生或弱势群体。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在线上向你不认识、但具备高级专业知识的人士求助时,往往消息会石沉大海,没有回音。所以在开始启动这个项目时,我们起初认为会很难找到愿意贡献时间的导师。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有很多领英用户注册成为了导师。后来我们发现因为领英平台社交网络的特性创建了一些“病毒式”的传播机制,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个项目。当一位名人加入了项目后,他的动态中就会发送一条消息:“我加入了这个帮助大学生的计划,也请你加入我们”,这就引发了“滚雪球”效应。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4万名职场人在线成为领英职场导师,累计为2.7万名的大学生提供了职业辅导,导师的参与度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去年夏天,我们已经将这个项目扩展到了领英平台之外,当时包括微软在内已经有10余家公司加入了“职场人时间捐赠计划”,这个项目得到了业界的广泛支持。除此之外,我们也试图将项目进一步扩展到非领英会员中。当然,我们还将继续与微软合作,共同开展这个项目。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关键词: 大数据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