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地标”实施 利益之争升级

“地标”实施 利益之争升级

——
作者:时间:2007-08-15来源:中国电子报收藏

  地面标准(简称地标)在8月1日正式强制性实施。制定标准方凌讯及上海高清认为,从发射端、芯片到终端产品的技术都已经完备,只等信号的开播。但就在相关企业和运营商都开始为8月1日的到来而准备大干一番时,7月25日,国家广电总局规划院院长姜文波公开对媒体宣称,由于地标系统在技术应用测试上受阻,使得国标的配套标准、频率规划、应用模式都无法完成,导致相关产业链无法启动。这无疑又为地标正常的实施泼了一瓢冷水。有关专家指出,随着“地标”的实施,地面相关各方利益之争进一步升级。

广电质疑产业能力

  去年8月1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地面国家标准,并表示在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过渡期为一年。然而从今年年初开始,广电部门对地标共进行了四次质疑。2月1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省市广播影视局下发了《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清理和规范地面数字电视技术试验的通知》,强调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地面数字电视技术试验。

  6月1日,国家广电总局网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邹峰在第三届中国传媒科技高峰论坛上指出,去年8月通过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在实际融合过程中,难度非常大,真正在技术上无法融合,很可能在今年8月1日无法正式实施。

  6月12日,国家广电总局再次下达与2月1日相同的通知。7月25日,国家广电总局规划院院长姜文波公开对媒体宣称,由于地标系统在技术应用测试上受阻,使得国标的配套标准、频率规划、应用模式都无法完成,导致相关产业链无法启动。

  广电部门认为,在地标实施前,必须要完成配套技术标准和参数,确定应用模式、频率规划等准备工作。国家广电总局规划院院长姜文波在7月25日表示,目前市场上并没有符合全模式(即符合330种模式,达到单载波和多载波完成融合)的产品,以至于没法进行测试。

产业链各方力挺

  但是,比较蹊跷的是,在6月,地标制定方之一的凌讯科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单载波和多载波融合的全模式芯片研发成功,记者在当时的会场上看到,长虹、海信、创维也都推出了采用全模式芯片的一体机。紧接着,参与地标制定的另一方上海高清总裁助理王尧也告诉记者,融合的芯片已经推出,并量产。

  而与此同时,凌讯科技和上海高清早已开始了产业化推进工作,凌讯科技副总裁董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标发布以前,DMB-T系统己在全国拥有100个左右站点,在40多个城市中应用。”

  他说,截止到7月31日,国标覆盖的城市已达到20多个,并还有更多的城市陆续在做国标系统的升级或转换工作。国标系统已经得到了验证,并且探索了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为国标今年8月1日的正式实施积累了经验。

  王尧也表示,上海高清在各个城市开始运用早已开发出的全模式的调制器以及同样基于均衡器的单、多载波全模式融合接收机。

醉翁之意不在地标?

  从国家确定融合方案之后,广电部门的态度是单载波和多载波两种方案都支持,而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则都按照自己的技术思路开始产业推广,但实际上两者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深圳茁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丁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技术而言,无论是多载波还是单载波都适合于地面广播的推广,但多载波相对单载波更适合城市一些复杂环境,无论是错综复杂的高楼和飞速行驶的汽车,即使是信号多次反射都能稳定接收。单载波则更适合农村或城乡结合部使用。”

  也正是由于多载波在技术上可以实现多种应用,可以延伸到广播方式的移动多媒体(俗称手机电视)业务中,以至于到后来引来广电的戒备。

  去年,地标公布以后,凌讯曾发布一篇技术文章,专门阐述DMB-T技术在手机电视业务领域实施的可能性。在今年,多载波方案的参与者也多次亮相参加有关手机电视的论坛等,这些举动无疑和广电部门目前正要强推的手机电视推荐性标准CMMB产生了冲突。

  今年国家广电总局在新媒体领域最核心的任务之一是推动CMMB产业化,以赶在2008奥运会之前推出可商用的CMMB手机电视服务,而DMB-T技术对手机电视业务的延伸,不仅可能影响国家广电总局内部目前已经形成的“众心合一”的局面。

  而且有可能给将来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实施过程中埋下广电内部“左手打右手”的隐忧。国家广电总局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一局面。“与其争论地标产业化是否确实存在技术不完善之处,不如看其中涉及到的利害关系。”一位不愿具名的运营商告诉记者,“地标技术之争属于广电内部矛盾,相对容易解决,而手机电视标准涉及到与电信部门的博弈与合作,从广电部门角度,集中全力解决手机电视的标准问题来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产业尚需商用检验

  另外,广电最初的意愿是把地面广播当作公益事业来推进,范围指定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不能收看到有线电视的用户,地面数字电视是否能快速得到商业化应用并不是现阶段的主流。

  而事实上,产业化承担者自己认为已经完善的产业化进程也在受到业内其他人士的质疑。格兰研究高级分析师分析认为,对各地运营商而言,在开展业务层面可根据市场需要选择“符合国标”的多载波或单载波技术即可,目前凌讯科技和上海高清已经推出的芯片基本都能满足需要,配套的终端产品也已基本成型,国内主流的生产厂家均已具备了相关生产能力。

  从这个角度上说,产业化的准备工作正在提速,产业配套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但对于“完全符合国标”的全模式接收体系而言,凌讯发布全模式接收芯片后才刚开始启动,还谈不上成熟。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产业化都会面临规模商用化的困惑:如果草率商用,有可能因为技术不成熟造成资源的浪费;但如果怕失误而不商用,又有可能延误时机,况且在广播和电信领域,很多问题都必须在百万、千万规模以上才可能出现。

  实际上,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地面运营商也开始仿效有线运营商的模式,通过定制产品来进行垄断。一旦这种垄断形成,大规模量产的愿望都将成为泡影。所以,产业链条的参与者应该以地标的进一步产业化为目标,共同谋求地面数字电视全局,才是目前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