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业界动态 > 电池革命的“大事儿”:“60秒铝电池充电”成果属于谁?

电池革命的“大事儿”:“60秒铝电池充电”成果属于谁?

作者:时间:2015-04-14来源:东方早报收藏

  在《Nature》公开的作者信息中,湖南大学副教授鲁兵安为并列“第一作者”之一,是项目的具体实施者,而位列团队作者最后的斯坦福华裔教授为“通讯作者”,是整个项目的负责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2497.htm

  前几天,科技新闻界遇上“大事儿”了!一个以华裔研究人员为主的美国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铝:仅60秒就能让手机电力“满血复活”,这一成果还于4月6日被刊登在科学权威期刊《Nature》网络版上。一时间,媒体纷纷对这一消息进行报道、转载。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有哪些华裔研究人员?

  媒体报道各执一词

  4月7日,人民网科技频道对这一消息发表题为《85后博士引发革命 研究成果昨登Nature》的报道。85后博士是谁?报道随后提到了这名研发者的名字:“如今,随着湖南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鲁兵安等人的研究成果——铝离子面世……电池产业亦将产生革命性变化。”报道最后还附上了湖南大学副教授鲁兵安的个人简介:“1985年出生的鲁兵安,2012年博士毕业后到湖南大学工作,现为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

  

 

  到了4月8日,人民网转载了科技日报的一篇《世界进入“铝”电池时代》,文中提到“美国华人科学家研制出首款可商业应用的高性能”,不过这篇报道里,该研究的领导者是斯坦福大学化学教授戴宏杰。

  戴宏杰是谁?记者从斯坦福大学化学院官网发现,他于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应用物理系,之后分别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他于2004年获“裘利斯史普林格应用物理奖”、2006年获美国物理学会“詹姆斯·C·麦高第新材料奖”、2009年被评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据清华大学新闻网报道,戴宏杰在2006年便成为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名化学家名人堂榜单共有12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其中戴宏杰总排名第七,华人排名第一。

  但是,《人民日报海外版》4月9日第四版的报道却题为《湖南大学成功研发快充电池》。文中说道:“记者从湖南大学了解到,伦敦时间4月6日,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在线发表了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鲁兵安副教授作为‘第一作者’之一的论文《快速充放电铝离子电池》。”又提及“鲁兵安同美国斯坦福大学戴宏杰课题组进行实验”。

  巧的是,同一天新华网国际频道发表了题为《美国大学研发快速充电》的报道,标题截然不同,“湖南大学”变成了“美国大学”。这篇文章对这一团队的称呼是“斯坦福大学化学系教授戴宏杰和他的团队”。

  研究团队领导者

  为斯坦福学者

  4月10日,实名认证为“独立经济学家,《大博弈》、《反思中国》作者”的博主克里斯托夫·金的一条微博引起了网友争议:“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戴宏杰历经18年研发了新型铝离子电池,戴教授将11位参与者的名字列在《Nature》文章前列,自己排在最后,可给戴教授做了一年弟子的湖南大学访问学者鲁兵安回国后在媒体上贪天功己有,只字不提戴教授,这么年轻就这样无耻,同是湖南人差别为何这样大?”截至记者发稿,这条微博已有1600多条转发量,近370条评论。

  记者从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的官网新闻《鲁兵安副教授在Nature发文实现我校零的突破》中确认,鲁兵安现为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出生于1985年。文中也提到:“2014年5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下,(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戴宏杰课题组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访问。”

  那么,到底是谁领导团队研制出这款?记者查阅了《Nature》于4月6日公开的作者信息,发现团队作者共有11位,分别是Meng-Chang Lin、Ming Gong、Bingan Lu(鲁兵安)、Yingpeng Wu、Di-Yan Wang、Mingyun Guan、Michael Angell、Changxin Chen、Jiang Yang、Bing-Joe Hwang和Hongjie Dai(戴宏杰),也就是说,鲁兵安位列第三,而戴宏杰名列“最后”。

  但在附上的作者介绍中,《Nature》写明Meng-Chang Lin、Ming Gong、Bingan Lu 和Yingpeng Wu这四位作者贡献相当(equally),并列第一作者,且这四人都属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之后也提及Bingan Lu(鲁兵安)的另一单位是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随后,《Nature》对该团队每位作者的具体贡献作了介绍。其中,项目构思(idea)来自Meng-Chang Lin和戴宏杰,而文章的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也为戴宏杰。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教授王晓光告诉早报记者,有多名作者的论文,其具体贡献要以期刊说明为准。“一般情况下通讯作者贡献大,通讯作者是项目负责人,一般也是项目方案提出人。而第一作者是具体实施人和撰写人。”

  同时记者发现,在斯坦福校报的报道中,戴宏杰为团队成果进行了介绍。文末还说明这一研究团队的支持源于美国能源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所、斯坦福大学全球气候与能源项目组、斯坦福大学能源研究所和“台湾教育部”,但并未提及湖南大学。

  也就是说,湖南大学副教授鲁兵安对新铝电池确有贡献,但整个研究团队的领导者还是戴宏杰。虽然2007年6月,戴宏杰受聘为湖南大学客座教授,但若说“湖南大学成功研发快充电池”,依然存有不妥。



关键词: 电池 铝电池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