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物联网与传感器 > 编辑观点 > 华为签署全屋智能合作协议 星闪技术商用将全面落地?

华为签署全屋智能合作协议 星闪技术商用将全面落地?

作者:陈玲丽时间:2023-11-14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收藏

据远洋集团官微,近日,远洋集团与终端有限公司签署《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以此合作为契机,双方将充分发挥资源及技术优势,在领域开展深入技术合作,共同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地产的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地产生态体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311/452895.htm

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市场的销售额已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54.9%。预测未来5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将以21.4%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2025年市场出货量将接近5.4亿台,市场规模突破8000亿元人民币,全屋智能逐步成为智能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

破解全屋智能的“最后1公里”

如今,家居空间正在经历从传统空间向智能空间、从单品智能向系统智能、从单一场景向全屋场景的转型。最为常见的诸如基于ZigBee、蓝牙、等无线组网打造而成的全屋智能方案,它们早已被应用在诸多家庭和酒店行业应用。其特点在于应用成本低以及部署相对简单,但面临稳定性、多节点易掉线等问题。

如果对全屋智能的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就只能牺牲无线部署的便利性,转而选择由传统全屋智能往往依赖KNX、485等有线组网。相应的需要部署大量的线缆,对机房、机柜有需求,部署复杂且成本高。因此,如何在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成本之间进行取舍,也成为了“空间智能化”革命的关键。

自2021年推出全屋智能1.0以来,今年5月已迭代至全屋智能4.0。全屋智能用稳定的PLC连接技术、革新的交互形态以及庞大的智联生态,在全屋智能赛道上一路狂飙。

· 华为通过多年探索,攻克了PLC电力线载波技术 —— 仅需通过传统的强电线,即可构建一个可靠稳定的数字底座,对全屋所有带电节点进行通讯连接。PLC电力线载波技术具备稳定、可靠、易部署且成本低的特点,“有电就有网”的传输方式,可以说是最能适应建筑产业的连接通讯技术。

截屏2023-11-14 21.10.31.png

· 解决了“连接”问题,还需要面对“交互”复杂的困境:智能空间中的设备数量、种类不断增加,丰富的功能对用户的操作需求也日趋提升,开关、调节多设备控制变得十分繁琐。华为利用创新的HarmonyOS实现了一个中控屏的集中控制,提供一种强融合的体验,让“智能家居”重新回归智能。

· 另外,华为全屋智还将空间分为十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包括“照明”、“遮阳”、“安防”、“网络”、“影音”等,并基于智联生态平台,在每个子系统中都可以接入市面上其它丰富的品牌,让用户能通过一个入口调度跨品牌的多种设备。

技术商用将全面落地?

8月4日,在第五届华为开发者大会(HDC.Together 2023)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余承东宣布,华为将把NearLink引入生态。这意味着NearLink作为新一代的近距离无线连接技术,是今后华为实现终端全场景“1+8+N”落地的重要环节。

截屏2023-11-14 21.11.40.png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进行人机交互的对象主要是PC、手机,而万物智联时代,人机交互的对象会大大扩展,智能音箱、电视、手表、耳机以及各种家电等,只要和人类生活相关的产品都可以进行交互。如果这些设备都通过无线连接成一个整体,可以彼此协同、控制,也就是全屋智能。

全屋智能目前大多数都是通过蓝牙、连接实现,但相信体验过的朋友都会有同感,那就是设备数量多了后,彼此干扰的情况很严重。常常不知不觉就断连、失灵了,“帮倒忙”显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全屋智能人机交互。

而未来在星闪技术加持下的全屋智能,就能通过特有的干扰协同机制,彻底消除不同连接之间的潜在冲突,确保众多星闪设备共存不卡顿、不断连。如此,大家在全屋智能的场景下与各种终端、家电进行交互时,就能真正感受到它们是“始终在线,一呼即应”的。

从技术角度来看,星闪目前有两种模式。一个是SLE模式,主要对标蓝牙,可以认为是低功耗模式,针对低功耗、低时延、高可靠性的场景,如无线耳机、鼠标、车钥匙等;另一个是SLB模式,主要对标,也可以认为是高性能模式,针对高速率、高容量、高精度的场景,如视频传输、大文件共享、精准定位等。

特别的是,星闪技术在这两种模式上方的基础服务和应用却是融合统一的。基础服务层由一系列基础功能单元构成,星闪无线通信系统通过调用不同功能单元实现对干上层应用功能以及系统管理维护的支持;基础应用层用于实现各类应用功能,服务于包括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在内等不同场景。

截屏2023-11-14 21.12.28.png

在组网上,星闪和传统技术类似,也是点对点(P2P)或点对多点(P2MP)。星闪接入层根据实现功能的不同分为管理节点(G节点,Grant)和终端节点(T节点,Terminal),其中G节点为其覆盖下的T节点提供连接管理、资源分配、信息安全等接入层服务。单个G节点以及与其连接的T节点共同组成一个通信域。

截屏2023-11-14 21.12.55.png

对比传统无线连接,星闪具备功耗(Bit能耗)降低60%、数传速率速度提升6倍,这意味着星闪可以让无线耳机实现无损音质、视频传输实现高清画质体验。同时,星闪在OFDM和CP设计、时域和频域调度颗粒方面和5G很类似,甚至使用了5G的Polar编码技术,因此带来了灵敏度的增益以及抗干扰能力的提升。

在最大连接数上,星闪更是突破了蓝牙与Wi-Fi的天花板。目前最大可支持4096台设备互联,而最新的蓝牙最大连接数是8台,Wi-Fi 7是256台,随着智能设备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星闪在如今时代的用处也将越来越大。全屋智能家就是星闪技术应用最直观的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星闪并不存在与Wi-Fi、蓝牙等协议非此即彼的互斥关系,是在不同的场景和需求下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通信连接选择。

工业制造场景

现在是万物互联时代,除了消费互联网之外,行业互联网也发展迅速。智能制造方面应用主要包括:产线设备控制、大规模数据采集、工业检测、AGV远程控制、设备智能巡检、流程制造过程控制。以电机同步控制场景为例,通过在伺服驱动器和PLC安装星闪模块,可将控制器PLC下发的转轮相位、角度、水平位置等控制指令通过星闪技术发送给伺服驱动器并最终实现下挂齿轮的同步变化。

必须指出的是,5G与星闪的融合组网能够实现对工业制造产线的远程和集中控制, 并将产线设备的运行数据和生产数据进行有效备份,形成产线设备数据闭环。

智能汽车场景

无线主动降噪、车机互联、车内AR/VR与云交互、汽车无钥匙进入与启动、车载免提通话与车载娱乐系统、无线电池管理系统,这些场景将推动车内通信从有线向无线加速演变。

在汽车定位场景中,基于SLE的定位精度也可达到分米级,这对于智能车钥匙场景也已足够。换而言之,星闪通信速率、覆盖范围、抗干扰、安全性等优势,或让主机厂在UWB车钥匙之外,多出一种选择。

除却定位,360全景环视同样值得一提,有客户已经正在进行产品测试。在过去,由于采用有线方式部署,在牵引车和挂车之间需要经常连接与解挂,容易导致连接线缆损坏。而星闪无线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撑多摄像头灵活部署,也能适应定制化车型的要求,其低时延、精同步的性能更能有效地支持多路高清图像的高质量无缝拼接。

此外最近继问界后,令人瞩目的智界也来了,智界的首款车型S7在深圳正式发布并开启预售,是华为汽车智选车模式下的第二个品牌,也是华为与奇瑞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

华为与车企合作有零部件模式、HI模式、智选车三大模式,在智选车模式、HI模式上已落地的汽车产品分别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汽车(目前已经推出了M5与M7两款车型)及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合作的阿维塔。其中,智选车模式是目前华为在汽车业务上落地相对迅速、成熟的模式,由华为终端业务集团主导,华为主导产品定义研发和设计。

现在华为的智选车除了与赛力斯、奇瑞合作外,也在和江淮汽车、北汽蓝谷等建立联系。华为相关人士表示智选车模式将逐步与更多伙伴落地合作项目,这意味着华为智选车模式已跑通,可逐步规模复制。随着华为的车系慢慢搭建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够看到星闪在智能汽车上的应用。

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2020年9月星闪联盟(NearLink Alliance)正式成立;2022年11月,星闪1.0标准发布;2023年4月,星闪1.1版本规范发布。现在,星闪联盟正在加紧2.0版本的标准化工作,对新版本给予了很高的期望,星闪的跃升很可能就始于2.0版本。

据了解,2.0版本将在高精定位、感知、覆盖增强、mesh组网以及QoS增强等方向进行重点增强,还将在星闪原生应用、人机接口以及对第三方应用开放接口等方面进行重点定义。

从终端厂商及相关机构披露的信息来看,星闪落地整体仍处于起跑阶段,各方面反馈仍在收集,各行业各场景相关厂商大多还在“吃螃蟹”中。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成本相对较高。一项技术的规定技术指标越先进,实现该技术的解决方案通常也越贵,两者呈现正比的关系。星闪目前的解决方案、芯片模块等还比较昂贵,难以与相对应的Wi-Fi和蓝牙进行竞争。再叠加星闪技术还比较新这个情况,问题更显严峻。

二是技术成熟度不高。由于星闪技术推出的时间比较短,暂时还没法与Wi-Fi和蓝牙这些发展了20多年且饱经市场考验的技术相提并论。SLE因技术更简约、应用难易度、产业链短、相对简单的场景更易验证推广;SLB因技术相对复杂,以及工业、汽车等领域因验证需要更多时间,行业接受周期较长,暂时还没可见的、成熟的规模化落地项目。

三是稳定性问题。新技术的发展必然存在着技术和产品的稳定性问题,这需要时间来沉淀。

恰如苹果推动智能手机革新那样,空间智能化领域也需要一家“巨型”公司来整合。当不同生态厂商都想实现智能联动诉求时,只有具有足够技术力和生态力的厂商把各个环节打通,才能解决家居单品厂商生态割裂的问题,这也将是华为全屋智能长久的课题。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